分享

《触不可及》的美国版,完全不及原版

 野田高梧 2019-04-21

法国电影《触不可及》(Intouchables)基于富翁菲利普·波佐·博尔戈和他来自阿尔及利亚的的看护阿卜杜勒·塞劳的真实故事改编,在2011年创造了票房奇迹。

《触不可及》(2011)

早在2003年,这个故事就曾被拍成纪录片《生活与死亡》(À la vie, à la mort)。

《生活与死亡》(2003)

从生与死的辩证关系到他人无法企及的内心天地,在法国人的手中,这个实质上颇为沉郁的故事虽然被改造成大众喜闻乐见的拍档喜剧(buddy comedy),但有精妙无伦的配乐和摄影作为辅料,仍保有不可多得的高雅风味。

原版《触不可及》仅在法国本土就获得1.66亿美元票房,位居影史第二位,在全球市场更是打破《第五元素》保持15年的成绩,创造了法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票房新纪录。

《触不可及》(2011)

碍于故事背景和角色身份的限制,《触不可及》当然不可能像《完美的他人》一样,被翻拍成包括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东亚版在内的十数个版本。不过,一部讲述两种本无交集的人生如何摩擦、碰撞、竟至火花四射的电影的确很适合好莱坞来翻拍,只是,有时这种关系是爱情,有时是友情,有时则更显得暧昧不明。

《完美的他人》(2018)

而你必须承认,此类电影的成功与否,除了细节能不能打动人心之外,更多时候,主要依靠的是演员之间的化学反应。

由于哈维·韦恩斯坦丑闻的影响,原定于2018年3月上映的美版《触不可及》延期至今年1月11日才正式公映。只保留了原版的框架,骨骼变得支离破碎,填充的血肉也不尽如人意,美版的烂番茄新鲜度仅有41%,IMDb才6.5分,并不是一个让人感到意外的评价。

《触不可及》(2017)

但和惨淡的口碑相比,美版票房倒是有相当不错的表现。也许正如在豆瓣8.5的评分下,短评栏中也有人质疑着如此高分是不是因为大家都没看过原版,更多的观众,不计较平庸的模仿和孰优孰劣,只是单纯地喜爱这个既有人情冷暖,也有悲喜交集的故事。

把故事发生地从法国巴黎移往美国纽约,注定片中两位主角的对手戏要接受更严格的评判。代表两个阶层同时也是两个种族,菲利普和戴尔的这份友情必然要被涂抹上比黑与白更浓重的种族色彩。

在对原版《触不可及》的评论中,罗杰·埃伯特曾把电影戏称为《为菲利普先生推轮椅》,故意模仿了获6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为黛西小姐开车》。

《为黛西小姐开车》(1989)

今年获奖的《绿皮书》也被拿来和《触不可及》与《为黛西小姐开车》相比,时间过去了三十年,被斯派克·李定义为「神奇的黑人」(Magical Negroes)型角色仍然在为白人主角们充当着服务者,除了被赠予5万美元用来创业,戴尔并没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成长。

《绿皮书》(2018)

美版的演绎显然浪费了几位主演的优秀演技。「老白」扮演的菲利普比原版郁郁寡欢得多,不再是那个能边自嘲「我就像是一块冰冻牛排,被人扔进热锅中」,边坦然承认「耳朵是敏感带」,又能说出渴望「飞得更高,飞得更快」,享受居高临下感觉的天之骄子。

他过于敏感,过于在意他人眼光,因此在违背自己意愿的生日宴上大发雷霆,约会失败后又迁怒他人,解雇了一心想帮助自己的人。

妮可·基德曼饰演的私人助理伊芳甜美而忠诚,但只是充当前半部的暗恋者和最终的恋爱对象,没有任何可以发挥的余地。最糟糕的还是明明极有喜剧天赋的凯文·哈特,如果有人觉得美版的对手戏比原版基情四射得多,全要归功于剧本莫名添加的大量荤段子和对残疾人身体的揶揄。

其貌不扬、疾言厉色的专业医护换成身材性感火辣,穿工字背心的美女私教,由此引出导尿管和勃起的玩笑,在菲利普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面前,戴尔的过激反应宛如一个恐同深柜。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菲利普和戴尔的情感联系依然让人心有所感。和原版一模一样,片中最默契的部分是开场时的联手欺骗警察,最打动人的部分是两人在天际的滑翔。

美版甚至把片名都改成了《The Upside》,这样毫无阴霾,结局也皆大欢喜的故事似乎也只能发生在电影中,是一种心旷神怡的幻想。可是,这种一生未必能得遇一次的奇迹,谁又没有幻想过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