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结婚前要拿“对月贴”,原来这就是最传统的婚书

 刘沟村图书馆 2019-04-21

农村里结婚有着许多的风俗习惯,每一项都充满了浓厚的仪式感。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婚姻更为重视,更加明白了解自己应当负的责任。在老家里结婚前最重要的一个仪式就是拿“对月贴”,也就是最为传统的婚书。这属于古代结婚的契约,放到现在来说就如同结婚证一般。

所谓“对月贴”是男方向女方送的婚约文书,上面叙述非常明确,包括结婚日,接送伴客忌用属相,新娘熟悉打扮林林总总,甚至上下车的喜神方位、婚礼举行的时辰、洞房的方位都有所规定。可以说事无巨细,是结婚前最重要的一次意见交换,也是结婚前双方的一次试探。

在农村,要提前一个月由男方长辈或准新郎带上“对月贴”和岁岁喜钱,送到女方,其中岁岁喜钱要根据当地习俗来确定。若是女方留下,就算定好了结婚日期;若是女方不留则代表不同意,什么时候结婚还需要再选其他日子。可以说对月贴也相当于一种婚姻的挑战书,不少情侣都终止于此。

对月贴的书写也颇有讲究,最早为红纸黑字毛笔书写。现在通常为印刷硬本,上面描龙画凤,鸳鸯戏水等吉祥图案,颇有仪式和喜感。上面的书写的内容基本一致,通常以男方父亲等长辈名义书写。见过这样一种,正贴谨择于农历某年某月某日吉日令,小儿亲迎,潭府姻眷某某鞠躬。另外副贴则是注意事项,新人巧梳妆,面向东南方,下车面向正西方,禁忌,龙、鼠、猴、鸡四相,余皆大吉。

现在农村里结婚前依然流行“对月贴”,属于婚姻的证信物,是婚俗婚规的一种表达方式。但“对月贴”并不具备有效的约束力,只是农村结婚前的一种习俗。男女双方交往一段时间后,并且有了结婚的意愿,男方长辈就开始张罗送“对月贴”事项。

对于婚书“对月贴”早在古代周朝就有记载,从唐朝开始流行于民间,后来不断的发展变化。如元朝时候“年月日贴”,宋朝时候的“草帖子”、“定帖”等。早期不乏有许多套语俗词,后来慢慢的简化,最终形成现在的样式。后来“对月贴”一度消失,但作为婚姻的传统文化,又逐渐流行开来。

农村里依然流行许多传统风俗习惯,这使得人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仪式感,更能够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夙愿。“对月贴”农村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当给予保留和肯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