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离世30载的胡伟民:每见幽兰情思浓 | 殷家键

 老鄧子 2019-04-22

文/ 殷家键

人们都将昆曲比作幽兰,因为它高雅、秀美,散发出馥郁清香。诚然,就我而言,每每见到幽兰总会静立凝视、心潮难复,三十年前与著名导演胡伟民邂逅欢叙的一幕,便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帘。

这是1988年初夏,一天下午,上海滑稽剧团演员在导演胡伟民的带领下兴致勃勃来到我的工作所在地———上钢二厂慰问演出。听说专业演员下工厂,这对奋战在高温炉旁的工人来说,不啻是送来一份清凉。

在演员休息室,我见到了心仪已久的胡伟民,开门见山对他说:“胡老师,看了您导演的滑稽戏《路灯下的宝贝》,真是赏心悦目。”胡伟民忙说:“不敢当不敢当,我是糊捣糊捣。”他边说边做着手势,幽默而谦虚的话语引得大家开怀大笑。突然他问我喜不喜欢戏曲?我说喜欢,并告知他偶尔也尝试写些沪剧小戏,他听后禁不住兴奋起来,“嗨!不错不错,业余搞创作真是不简单”。

转而他又问:“那你喜不喜欢昆曲?”我顿时语塞,可还是如实相告:“不怕您见笑,我对昆曲是望而却步,关键是它太深奥。”胡伟民听我坦诚告知,便微笑地说:“这也难怪,主要是你接触少,如果你能经常观赏昆曲,对你的创作和欣赏水平都会有所提高。”只见他从衣袋里摸出两张戏票说:“我正为上海昆剧团导演昆剧《游园惊梦》,这是明晚的票,请你过来,提提意见。”又十分真诚地说:“明晚等戏结束,你在剧场门口等我,咱们再聊聊如何?”

胡伟民

第二天晚上,我走进上海艺术剧院,生平第一次品赏昆曲。说来也奇怪,由于平时从未接触昆曲,初次观赏有种新鲜感充溢,我从头看到尾,竟无丝毫乏味之感,虽然昆曲的唱词颇为高深,但它清丽、委婉、舒展的韵味,却使我全神贯注。我对胡伟民这位上海青年话剧团的导演油然升起敬意,他不仅能导话剧,而且能导戏曲,甚至还能导电视剧、木偶剧,听说他给上海木偶剧团导演的《迷人的雪顿节》,在中国开创了演员和木偶同台演出的先例,这充分说明他不愧是一位风华正茂、才艺卓越的大导演。演出结束,我在剧院门口等待没多久,便见胡伟民推着自行车匆匆而来。“让你久等了,”他抱歉地打着招呼,“我们上哪儿坐坐?”我朝前方一指说:“长乐路襄阳北路转弯处有几家小店,我们不妨找家面馆坐下谈谈吃碗面可好?”“好呀!”他兴奋地附和。

走进小店,里面很清静,刚一坐定,胡伟民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观感如何。通过两天接触,胡伟民为人随和、热情可亲的性格使我们一见如故,因此我毫无拘谨地向他讨教起如何欣赏昆曲。我清晰记得当时他耐心而又激动地与我娓娓道来。他说:“欣赏昆曲可从表演、唱腔、文词、音乐等方面着手。首先,当演员在表演时,要看他(她)所刻画的人物是否细腻,是否着重表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同时,也看演员的一招一式是否具有舞蹈性,因为昆曲的表演形式离不开与舞蹈的结合,否则就不瑞丽,不华美。而舞蹈动作又要符合人物规定情景,不可凭空臆造……”

我插话说,怪不得昆曲成为百戏之祖,原来讲究这么多。胡伟民笑笑,说:“昆曲和中国画一样是写意的,也就是说一幅好的画能传神,富有意境,昆曲则要求演员把戏演出意境,经得起人们玩味,这正如钟嵘在《诗品》中所说‘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用优美动人的意境把观众带入纵情想象之中。”说到此,老板娘端上热气腾腾的大排面,我说趁热吃,他说不急不急,便又对我谆谆开导起来。胡伟民说:“昆曲的唱腔是以悠扬婉转见长,字少腔多,没有什么快板,而由许多‘细曲’相连,在唱法上是一字数息,这就形成了昆曲以声造型的特色。”见我听得津津有味,他谈得更加深入:“由于昆曲的唱词也就是文词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一开始欣赏只要尽量领会唱词的大概,这有个过程,要不断聆听、熟记,渐渐就会出神入化,登堂入室。”最后他说:“我们欣赏昆曲音乐,主要是听司鼓的节奏是否与演员一招一式相吻合,因为昆曲中笛子是主要乐器,要听它是否与演员演唱依腔贴调,是否与笙箫管浑然一体。”他对我语重心长地说:“只要你掌握上述几点欣赏方法,我相信你一定会觉得昆曲俊俏、纯美而散发着幽幽馨香,你一定会感到欣赏昆曲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享受。”“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不由脱口而出。

从小店出来已是月挂中天,胡伟民毫无倦意,说他今晚很愉快,主要是结识了我这位工人朋友。

他问我如何回去?我说前面就是我继父家,他笑道:“怪不得你是笃笃定定,原来早有准备,有道理,有道理。”他拍拍我肩膀说:“时间已不早,咱们后会有期。”说完便骑上自行车悠悠而去。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五味杂陈。他是名导演,我是普通工人,他与我素昧平生,毫无亲缘,相识也不过两天,却一见如故,究竟为啥?他不仅送上戏票请我观剧,还心甘情愿花费这么多时间向我传授昆曲欣赏之道,又是为何?我悟不出其中之理,只觉一股暖流在心中荡漾。自那夜相聚之后,我与胡伟民导演一直没有再见,我知道他很忙,平时只是在电话中亲切说话、互道珍重。翌年深秋,我惊悉他于之前的炎夏之时因心痛而猝死。我难以相信这样一位善待别人之人会如此匆匆离世,只感到万分悲戚———那次欢聚畅谈之夜,竟成了诀别之夜。

自打观看了《游园惊梦》,我渐渐爱上了昆曲,尤爱《牡丹亭》,百看不厌。此外,还阅读了众多名家包括萧丁的《阳春白雪觅知音》、王旭的《“牡丹虽好”如何换来“春色如许”》等艺评文章,使自己增知怡情,多有受益。每每观看昆曲,我都会从心底升起对胡伟民导演的感激之情,是他以暖人心怀的引介开启了我迈进高雅艺术的欣赏之门、热爱之门,而今,在他逝世三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表达我对我所崇敬的胡伟民导演的深深思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