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云慈悲,天湖神秘;沧海无言,遗珠闪亮——玉苍山

 ssdlhssdlh 2019-04-22

玉苍山游记

文&图 闲云野鹤蒋长华


人称玉苍山整个景区由“怪石、日出、云海”三大奇观”构成,称为玉苍山“三绝”,其中主要以怪石更为突出。对于最后一点,我非常赞同,但关于“三大奇观”、“三绝”一说,却不以为然。

“日出”、“云海”要的是机缘巧合,平时难以如愿,而玉苍山的“禅林寺院”法云寺“三段祖师”慈悲济世却是闻所未闻,禅林无二;还有玉苍山的八大天湖之玉女浴池更是神秘莫测!所以“三大奇观”、“三绝”之“三”应改为“五”。

“玉苍之山,龙蟠虎踞”。东土大唐,有一座王母娘娘做寿的“寿山”!她濒临东海,毗连福鼎,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

她的名字叫玉苍山。

玉苍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浙江“南大门”苍南,离县城西北20公里,南北越8公里,东南跨9公里,总面积74平方公里,景区规划面积23.5平方公里,由中心景区、东景区、南景区、西景区和北景区五大部分组成,共108个景点。

玉苍山,古名“寿山”,传说此山是王母娘娘做寿的地方,众神仙每年向王母娘娘献宝祝寿,因而宝玉堆满山岗,整座山成了宝玉的仓库,故名“玉仓山”。解放后,这里办起了林场,满地苍翠,因此又改名为“玉苍山”。苍南县因位于玉苍山之南,就起名叫苍南。玉苍山原名白云山,因八面朝向,故而也叫八面山,系南雁荡山别支。主峰大玉苍海拔921.5米。据《明统一志》载:山有古碑,镌有“玉苍之山,龙蟠虎踞”八字,今泯灭,“昔日古松弥谷,老松蒙笼,攒云簇霞,不雨滴翠,最号名胜,游屐相错”(明郑思恭语),指的是玉苍山的昔日风貌。清乾隆三十年(1765)六月由平阳知县何子祥撰文,法云寺主持慧松和尚募刻的《奉宽勒禁》大石碑,上书“三十六都大玉苍,乃平邑(阳)之名山,其山有玉,故称玉仓”,玉苍之名沿用至今。

欲想登临玉苍山,过桥墩水库至龙井村,玉苍登山步道,又名玉苍慢道,是最佳的选择,全长约4.3公里,参考国家登山步道建设标准,设置标识、标牌、导示系统等指示性服务设施,同时配备停车场。玉苍登山步道的建成进一步丰富了玉苍山的交通结构,与浦亭至玉苍山登山步道、腾洋至玉苍山登山步道相互呼应,形成玉苍山脉的登山步道体系。

但对于驴友来说,还有“拉磨一”、“拉磨二”、“拉磨三”、“拉磨四”峡谷驴道可以上来。这如果你要问当地人的话,肯定是云里雾里,都说不知道。“拉磨”是驴友们的户外称呼,其意思是峡谷中堆积的滚石犹如磨盘大,你想要攀爬,必须转过一个个磨盘,有时还可能借助外力才能过去,就像老驴拉磨一样,非常困难。我有幸于2018年1月20日翻越拉磨一。

可最为捷径的是盘山公路半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景区入口。

2019年4月7日上午,友好户外的十一名兄弟姐妹驱车直达景区门外,从小径而下,过东天门,一路欣赏佛指戏珠、蘑菇石、东天门等奇观,然后从拉磨一峡谷穿越玉苍景区。

而我却和王斌兄弟直达海拔770米的山顶湖泊——龙门湖畔,开始漫游细品……。

步道幽深静谧、林间鸟雀低徊、道外溪水潺潺、鱼儿悠然、佛音清远如痴、伙夫与游客谈经论道:向青天,一声佛唤;禅道古径,丹心碧血;法云寺有佛性,善念存心间!

溪边,黄墙黑瓦、飞檐斗拱的法云寺掩隐于苍松翠柏之中,结构严谨、威严庄重。

海拔770米的龙门湖附近,座落着一座千年古刹法云寺,为苍南第一禅林,建于宋咸淳年间(1265—1274)。据说开山鼻祖为“三段祖师”,其临终时“断肉身为三”,一段喂鸟,一段养龟,一段饲鱼,可谓普度众生,慈悲济世,传奇一生!他所开创的“玉苍派”是国内佛教重要教派之一,至今在东南亚一带仍有较高的地位与较深的影响。

特别是寺中一块3.6米高、形似寿桃的石笋拔地而起,刻有“皇朝寿山”四字,相传是明朝正德皇帝游江南时留下的笔迹。1983年,开始重建法云寺,现已初具规模,寺内存有1300斤的大铜钟等多件历代文物。

沿着法云寺东首的景区栈道上行,游人渐渐没入森林公园深处。看了景区示意图后,我两准备走一个大环线。

前方,这么一块大石头,有人说这像吃饱喝足走不动躺着休息的大水牛,看看似乎有点像。也有人说像一只硕鼠,背后的灵蛇正在觊觎着呢,准备美食一顿;山顶的神仙扔下一个金灿灿的元宝,想赶跑灵蛇,结果却把一只玉龟赶出洞穴往山顶跑,还时不时地回头看看。但,更确切的说这是一款有着6000余万年前的冰川石!

一路向北寻迹北天门,人迹罕至,至少路上的青苔足以证明。其实,能够欣赏到北天门风光的也就驴友们从拉磨一穿越上来,另一类就是我等穷尽天涯海角探路者。一般游人只会从摩天栈道上山,更有甚者,只是走过摩天岭。

北天门由三块巨石组成,其中一块长条型的巨石由几块天然的石头顶住,形成可以穿过的洞门,因位于玉苍山的北边,故而称为北天门;其余两块竖立的石头像守护天门的将军,千万年来忠诚的守卫着北天门!

天门为善者开,人之所以善,处处能过关,人之所以恶,处处障如山。善者能量大,所行无障碍,恶者能量小,处处是难关!

穿过北天门,天界出现一线天、鸳鸯戏水、娃娃鱼孵蛋、仙指钩拢、仙童衔宝等等奇观。

览罢北天门折返,摩天栈道下面,黑压压的烁石堆积山谷,大的如三五间房屋、小的如箩筐,紧挨相偎,济济一堂,仔细观察,人世间的各色物件、动物均会在这里找到对应的位置,特别是那仙人晒被石的优美传说被游客所津津乐道!

但我所苦思冥想的是三个篆字,久久无法识别。后经高人指点,才知道那是“万玉丛”,是张如元大师的作品。

注:张如元,又名张弢,别署勤庐,一九四六年六月生,浙江温州人。系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客座教授,温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汉语大词典编委,曾任温州市书协副主席、东瓯印社社长等。擅长书画篆刻、特别擅大篆和行草,是古文字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对诗词、古文字学等有较深的张如元,又名张弢,别署勤庐,一九四六年六月生,浙江温州人。系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客座教授,温州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汉语大词典编委,曾任温州市书协副主席、东瓯印社社长等。擅长书画篆刻、特别擅大篆和行草,是古文字学领域的著名专家,对诗词、古文字学等有较深的研究。

“春风有客扶筇至,踏破禅林万玉丛”。钻过几处巨石凌空覆盖的洞穴,踩在墨玉般的石海中,仰望左侧山脊犹如天桥从东海上空逶迤而至。仙踪飘渺,笙歌悠扬……。右侧摩天栈道直抵玉苍天庭……!

登顶摩天栈道,上面是一处光滑平整的花岗岩平台,可远眺:群山起伏,水天一色,王母娘娘摔散出去的玉石漫山遍野,有的似乎修炼成仙,各具有型;

俯视:山塘水库澄碧如湖,掩隐于苍翠森林之中,如同上天遗落的翡翠镶嵌于苍茫群山,特别是那仙女浴池,奇在花岗岩平台凹槽中的水,据说常年不枯。

仙女浴池”:玉苍山最令人叫绝的是地处主峰的“仙女浴池”,这个长3米、宽半米、深半米,状似大浴缸的水池虽然地处海拔900多米处的山巅,又是无源之水, 水池内的水却永不干涸,连续降雨也不见溢出,更增添了玉苍山的神秘色彩

分布在海拔700-800米山间缓坡盆地的众多天顶湖,则构成了玉苍山在国内森林公园中独一无二的天下奇观。相传玉苍山有十八天湖,史书记载的有龙船湖水鸭湖、烂田湖、米桶湖、长坑头湖、玉湖等。现存八个,面积大的有数万平方米,小的也有数百平方米, 在山顶附近能形成如此多的大面积湖面,且不干涸,实在难得。其中周长百余的小天池就与众不同,其水岸线的天 然叠石如同我国古典园林的岸石布置,巧夺天工。春夏之交,周边如火如荼的杜鹃四处盛开,蓝天白云倒映湖中,形成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山水相依,奇石荟萃;云海玉盘,日出日落;仙境传说,所言非虚。

登凉亭(即福善亭)边巨石北望,千年老龟东望,期盼佛祖保佑:苍生无灾无难,国运昌祚!

福善亭底下,就是摩天岭。摩天岭是一块百余米高,斜度近八十度的巨石,如果徒手攀爬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两旁奇石无数:玉兔石、济公鞋(鸡腿石)、诸葛帽、双仙桃石(婴儿脸);玉兔洞、铸剑洞等等,“此物只应天上有,何时遗落在人间”!

双仙桃(天真无邪的笑容)

关公刀(老猴观景)

相传是王母娘娘生气时拔出头上法力无边的玉簪抛在八卦港上的一块石头上劈出来的,石洞因酷似宝剑,故名“剑洞”。只有机智灵活的兔子才能跳过去的“玉兔洞”名副其实,小孩都能顺利地穿过去,可大人却被阻拦在外面。

“玉兔”骄傲,败给“金龟”

谁知坡顶就搁置有一块孤零零的大石头,站在上面拍照显出一股霸气,这块貌似玉兔的石头仿佛随时有可能滚落下来。传说古时候王母娘娘曾经在这里开过“蟠桃会”,众神仙都带着自己最得意的宝贝给王母娘娘祝寿,月宫上的嫦娥也带着心爱的玉兔前来朝圣。这只玉兔因骄傲自满,而在与金龟的比赛中败下阵来,就被在众神面前失了面子的嫦娥遗弃在玉苍山上了。

继续向西南角方向前行,就是海拔912.5米的玉苍最高峰

主峰北方有一块摇动石,但无论有多大的力气,也不能撼动毫厘,还不如说是飞来石为确切。“策杖游兹峰,怕上最高处,知尔是飞来,恐尔复飞去”,我们真的能惊动它?

主峰西南方三百米处,900米海拔的山脊上,有五块重逾百吨的巨石,高约6米、跨度约10—16米,一字排开,犹如溪涧的町步。传说这是仙界与凡界链接的“仙人町步”,每次王母娘娘在玉苍山举行蟠桃会,众仙必须从此町步降临凡界为王母娘娘祝寿。但凡人是上不去的哈哈

既然上不了天界,那我们就去西方如来佛祖的地盘看看。哇塞,西天门上方竟然是一柱方型的石柱悬在半空,如果要是掉下来,那凡人不是变成肉饼吗?我佛慈悲,放心吧!过去……。

从景区西门沿着公路返回,在离铁索桥不远处,上山不逾百米,即见神龟伸长脖子守护,一颗硕大的玉珠撑开巨石而成南天门;转过身来看看,一只海狮顶球,又成一门。其实南天门由八块巨大的岩石支撑而成,形如石拱门,洞上“大鹏展翅”惟妙惟肖,洞中“海狮顶球”栩栩如生。

过沧海遗珠,一路佛音清远。最后从玉蟹洞返回停车场,结束了一天的漫游!

玉苍山的“玉蟹洞”至今还留有古人舂米用石臼等工具。相传由东海龙王进贡给王母娘娘、背上长有夜明珠的雌雄玉蟹原来就穴居在这个洞中。每到夜晚,玉蟹洞内就会射出一束奇怪的亮光,把周围照得象白天一样。玉苍山的居民就在这里安装水碓,夜间借玉蟹发出的光芒舂米,法云寺的和尚也在此抄写经书。山外人知道了玉蟹洞内有两只能在夜间发光的玉蟹,都想来抓,但都没有成功。原来玉蟹洞旁边有一个坑涧,坑涧上架着一块长一丈、宽五尺、厚三尺的大石板,是进玉蟹洞的必经之桥。其实这座石桥就是一条修炼了千年的石狗,它是玉蟹的好朋友,专门在此守护玉蟹。若有人从石狗背上经过,石狗就会发出声响,告诉玉蟹现在有危险,玉蟹便躲藏到洞穴深处。

后来,这件事传到地方官的耳朵里,他想:如果把玉蟹捉来献给皇帝,自己就可以升官发财了,于是他强迫当地老百姓去捉蟹, 害得老百姓连地也不能种,日子更加难过了。一天,一群上山捉蟹的老人碰到一位青年人。青年人见他们满面愁容,便问: “各位老伯,你们碰到什么难事啦? ”老人们把事情照实告诉他后,青年人骂道: “这个狗官,不为国家出力, 反而折磨老百姓,实在该死! ”他对老人们说: “你们回去准备十斤猪肉、猪骨头,让我帮你们去捉。” 当天半夜,这位青年人手提大块猪肉、猪骨头轻手轻脚走近石狗。当石狗张口要叫时,他马上把大块猪骨头塞进狗嘴。见利忘义的石狗最爱吃猪骨头,它只顾自己吃,也就顾不上告诉玉蟹洞外有危险了。此时玉蟹正好到洞外水碓边吃米粒,雄蟹被潜伏在边上的青年人抓获,雌蟹逃回洞中,从此玉蟹洞夜间再也不会发光了。地方官拿到玉蟹,马上亲自送到京城献给皇帝。皇帝伸手去接,没想到被玉蟹狠狠咬了一口,手一松,玉蟹掉到地上不见了。皇帝大怒,判这个地方官欺君之罪,命卫兵把他拉出去砍头了。后来,有人说雄蟹逃了回来,便和雌蟹一起搬家了。也有人说那个替老百姓捉玉蟹的青年人是神仙,是他把玉蟹带走的。还有人说雌蟹看到雄蟹没有回来,就出去四处打听它的下落。大家如果能在山中找到这只玉蟹,那就归你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