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关羽威震华夏令敌人闻风丧胆,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怕他,魏将庞德就曾抬棺战过关羽,令魏军上下“军心大振”,可是您知道吗?庞德抬棺材造成的“军心大振”只是假象,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庞德与其他将领不同,此次出征他特意命人打造了一口棺材,并将其摆放在宴会厅内。在众人前来送行时,庞德指着棺材告诉众人,此次出征是抱着必死之心而去,这口棺材要么盛放自己的尸首,要么盛放关羽的人头。众将领听后“士气大振”,《三国演义》原著描写为:“部将五百人皆曰:“将军如此忠勇,某等敢不竭力相助!” 首先:庞德原为马超部将,只是后来被曹操招降,这才归属为魏国阵营,所以曹操对其还是有所防备的,从庞德主动邀战而曹操却犹疑不定中就可略窥一二。庞德将棺材摆出来,就是想向曹操以死明志获得其信任,这对于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和地位都是极为有利的。 庞德抬棺以死明志,对于手下的将官们来说并非“军心大振”这么简单,而是一种近乎恐怖的压力。关羽不是简单的角色,此次与关羽作战,众人难免心中忐忑,庞德也深知这一点。庞德正是想用棺材告诉众人,主帅都能豁得出去一条命,谁敢后退半步,必然会死在自己刀下,到时候“英雄”做不成,反倒背上“怯战”的骂名,故此,诸将只能以“士气振奋”的假象掩饰自己内心的巨大恐惧,这便是庞德的高明的治军之处。 在华夏的历史中,西楚霸王项羽手下大将龙且、太平天国的曾天养、晚清著名将领左宗棠以及抗法英雄冯子材,都是抬棺材出征玩命的主儿,只是他们的战绩是前面两败,后面两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