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即付出,不吝啬。 常言“有舍必有得”,凡事有所收获,必须舍弃一些东西。 舍与得如天地间的阴与阳、水与火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两者相辅相成,存于人心,存于天地,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尺度,便等于找到了未来人生的成功通道。 不舍不得,大舍大得。 舍得,是一种处事智慧和人生态度。 不舍不得 传说,有个人抱着许多金子过河,哪知到河中央时,大风忽起,眼看船就要被打翻,船夫急忙让他把金子扔到河里,以保持船身的轻便。 哪知此人坚决拒绝,最后的结果便是抱着金子沉入了河底。 这种故事,第一眼看上去觉得可笑,甚至觉得此人愚笨无比,哪有为了钱财不惜失去性命的道理? 但若仔细斟酌,多加考量,我们不难发现,这种人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有些人为了忙于某种业务,过度饮酒,导致肠胃出现严重问题,严重者进了医院。 有些人为了忙于某些社会交际,次次出没歌厅酒吧,天天熬夜通宵,致使每天精神颓废。 《尚书》中有句话叫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意思是说凡事坚持不懈,必能成功。 但孔子不这么认为,他做了新的解释:“如果要垒起一座山,还差一筐土就要完成的时候,觉得不对,我就会停下来;如果要在平地垒起一座山,尽管只是倒了一筐土,如果是正确的,我就会一往无前地去做。” 在这里孔子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知错就改,果断放弃,另一个是要学会舍得之心。 舍得舍得。 有些时候,越想得到一些东西,反而失去的越多。 大舍大得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个人的命运和耕地其实没什么区别。 舍得什么因,得到什么果,一切皆有定数,这也是佛家所说的“舍一得万报。” 孟子曾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在孟子看来,生命和道义都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但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的话,他会舍生命而取道义。 所谓的大舍大得,不就是如此吗? 舍得付出的人,上天看在眼里,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孙悟空斩妖杀魔,保护唐三藏九九八十一难,被封斗战胜佛。 猪八戒虽也有保护唐三藏的事迹,但身上的色、懒、馋无疑是最致命的,最后只是得了个净坛使者。 沙和尚本事不大,只会挑行李,遇事也只会寻求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帮助,所以最后仅仅是封了个金身罗汉。 一些人总觉得自己付出得不到回报,然而,其实上天都看在眼里。 大舍大得,上天永远不会亏待舍得付出的人。 不舍,终须舍 蒋勋曾在一次和朋友交谈中,曾提到自己有两枚印章,一个是“舍得”,一个是“不舍得”,但是自己只用“舍得”那一枚。 当朋友询问为什么时,蒋勋说: “人生中有太多舍不得:一些喜欢的人舍不得,一些喜欢的东西舍不得,一些想去的地方舍不得,甚至有时候自己也厌烦为什么这么多舍不得,但等到了我这个年纪,平日里读一些佛经,才恍然明白一切难舍,再如何舍不得,最终还是都要舍得;即使多么舍不得,还是留不住,也一定要舍得。” 人生何尝不是一场从“不舍得”到“舍得”的学习旅程? 纵有千般万般的不舍,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指导,我们都会渐渐学会“舍得”。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人生在世,无非“舍得”二字,干干净净来,干干净净走,该“舍”便“舍”,不必牵挂,便是世间自在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