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坐2号线,怎么才能像经常坐的样子,急,在线等

 老呼哈 2019-04-22

收拾好地面的围挡,归于平静的表面之下,2号线元气满满地奔跑着,连接起闽侯、仓山、台江、鼓楼与晋安,并可在南门兜站与1号线换乘。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福州人终于拥有了通四方的地铁线。

2号线共22座车站全程长达30公里

若是君住西头苏洋,我住东头洋里

——异地恋无疑了。

在看这篇文章的人们,不用说你刚来福州没两年,就算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你敢摸着良心

苏洋 沙堤 金屿 董屿 厚庭 上洋 洋里

这些地名,你以前全都听过?

我反正认怂——望名生惑是难免的

莫方、莫方。

读完这篇的人,都成了楼下跳广场舞的依姆们眼里六精通

来呀,涨姿势呀~

你看,这厉害的2号线

穿过了茉莉花海、大学城、乌龙江、金山、闽江

也穿越闽江北岸CBD、万宝商圈、八一七路、王庄,到达鼓山——

老福州故事里的2号线

第一幕

故事还得从【城里】说起

【南门兜】

·12号线换乘站(全线唯一)

·(勉强算是)城里(全线唯二

·一级重点站(全线唯三

,在福州话里有“靠近某个位置”的意思。

南门兜,指福州南城门一带。

福州南门的历史,不多也不少,距今恰恰1111

那是公元908,曾征战于晚唐乱世、英勇潇洒的白马三郎王审知,此时是知人善任、勤政爱民的福建实际统治者(后称“开闽圣王”)。为了扩大城池,王审知建起夹城,把三山围进城里——福州别称“三山”由此始。

▲ 五代夹城

夹城正南端的城门,在今天的八一七路上,名曰“宁越门”,但人们更习惯称它“南门”。由是始,南门兜一带商铺林立、行人如织,延续千年。城墙不再,但地名在、繁华在。

南门兜站隔壁的【水部】

其实是南门的同期城门小伙伴。夹城东南侧、傍琼河,设一城门,因临水,故命名为“水步(同“”,靠近水的地方)门”,后来谐音作“水部门”。当年水部门的位置,大概在今天水部门兜公交站附近。

话说回来,老福州对“城里”的限定真的很严格!三坊七巷、东街口、鼓楼前是,“城乡交界”的南门、水部门只能勉强算是。2号线的其余20个站点,对不起,我不是针对谁,我是说在座的各位,都是萌新。

第二幕

城的外边,屿洲堤洋

了解到漫长岁月中,福州是如何历经沧海桑田的,才能明白“城里”的界定之所以屹立不倒、根深蒂固,不仅仅是因为那一带自古以来就是城池内、城中心,还因为从前城外边——都!是!水!根本没法住人唉!!

如果说今天的2号线沿线是这样的


那么好早好早以前,它其实是这样的……

后来好不容易变成了这样……

再慢慢变成了这样

——福州城的发展史,像这么一句诗: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最初的福州城,像汪洋中的一座孤岛,不远处的于山乌山那么遥不可及,远方群峰像是另个世界。随着江水逐渐退去,广袤大陆渐次显露,地貌丰富起来,江中的岛屿、江边的沙洲、内陆的田野与河网……

鱼米之乡,鸟语花香。

变化不曾停歇。随着城市发展,市区的田园河浦又逐渐被楼房取代。从上帝视角看,一个个绿色的大格子,变成了无数个灰黑的小格子。

所有这些变化,都留在地名里了。于是看2号线站点,两个“城里”站,被散布东西的屿啊洲啊洋啊夹在中间。

屿——江中岛

2号线有3+1个带“屿”的站名

【金屿】【董屿】【前屿】+【上街】(古名“花屿”)

别看它们分隔东西、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是一母所生

——我们的母亲河,闽江

闽江自西北向东南奔涌,经南台岛(仓山区)北端被分为南北两条支流,北称“白龙江”(也就是市区人民概念里的“闽江”,南称“乌龙江”,而后在马尾罗星山前重新汇成一条,流入台湾海峡。

▲南台岛四周被北港(白龙江)和南港(乌龙江)所环绕,宇宙中心没跑了

花屿、金屿、董屿、前屿,都曾是闽江中的岛屿。

“旗山脚下居万户,千里沃野尽花香”,写的是花屿【。这里自然条件适合种植茉莉,每至夏日,茉莉飘香,故称“花屿”。上街附近的苏洋、沙堤,现在还有大片茉莉花海。

那又香又美的花屿怎么变成了如此日常的上街?

这里又有闽王王审知的身影:王审知有一随他出生入死的爱将林硕德。入闽后,王审知赐林硕德分封食邑于古侯官县治,赐府第于大屿头山,并赐匾“上溪”(闽江水入福州城的上游),于是花屿多了“上溪”的名字。又因为用福州话一连读,“上溪”和“上街”同音,所以传着传着,上溪又成了上街。

▲闽王王审知

“竹横前后屿,林蔚凤丘山”,写的是鼓山一带的风貌。竹屿、横屿、前屿、后屿是相近的几座岛屿。【前屿】是2号线的站点,与之相邻的后屿则因为细而柔的手工索面闻名福州城。前后屿的前,更靠近福州城区,后则更靠近鼓山山区。

▲清后期(1860~1863)《福省全图》中描绘的鼓山、前屿

洲——江畔地

2线1+1个带“洲”的站名

【桔园洲】+【祥坂】(原地名“祥坂洲”)

橘园洲与祥坂洲分别是乌龙江、白龙江的冲积洲。由营养丰富的泥沙冲积而成,沙洲往往特别适合农作物生长。比如橘园洲,正是因盛产柑橘而得名。

那橘园洲怎么变成了桔园洲?

说起来很无奈。

橘园洲,自古以来都是橘园洲。

只是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橘”简化为“桔”。

但1986年该方案废止,也就是自此桔≠橘。

但是我市民政部门认为“桔=橘”已经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于是将诸如“桔园路”、“桔园洲大桥”、地铁【桔园洲站】定为标准地名用字。

这段我也不知道用橘还是用桔,好生气!

堤——江边沙

【沙堤】,简单直白,江边沙堤,江水冲积而成。

所以这里自古鱼米、瓜果,花样繁多。

鲤鱼洲迎宾馆选址于此,可见沙堤风光无限好。

那可是个停车费200起跳的地方。(小声BB)

洋——陆上田野与河浦

2号线有4个带“洋”的站名

【苏洋】【西洋】【上洋】【洋里】

在福州,洋≠海,洋=田+

江水退去了,肥沃的田野、田间的小河在大地上占去大片江山。于是福州人得以走出那个“城”,不断往外迁移、开垦、建设,把城变大,也把田变大。福州地名中带“洋”字的地点,多是从前有大片的田野与河浦,是一幅幅和谐自在的农耕图。福州话中的“本洋”,指的就是本地土产,也就是本地田里生长的家乡味。

▲本洋土产,你能认出几种?

【苏洋】苏洋的5个自然村,最东头的叫“苏湾”,最西头的叫“荷洋”,各取一字,取名“苏洋”。现在的苏洋,是茉莉花的海洋,附近有大片茉莉花田。随着2号线开通,6月我们就能搭地铁去看花啦~

▲如今在苏洋,仍然能看到大片茉莉花海

【西洋】是从前的“台江十八洋”之一,十八洋在现在工业路一带。

从农业到工业,地名记录了福州的发展。由于洋的地势低,一到发洪水就变成真的“洋”。福州民谣说了,“十八洋路路弯弯,一年洪水淹九番”。real惨。

第三幕

登高向东,望江向西

从“城里”搭2号线出发,向东能抵达巍巍鼓山,向西则横渡汤汤闽水。虽然同是一路穿洋越屿,却能收获不同的风光与故事。

城的东边有山,山的东边是海

【紫阳】【五里亭】【鼓山】

福州城四面环山,没有隧道的岁月,远行的人与马需得一步一步翻山越岭。崇山峻岭间,有南、北、西三条古驿道——东边嘞?

东边有水路。福州的东面是鼓山,鼓山的东南面是闽江的入海口。在群峰环绕间有一条连接大海的江,是福州的福气。

州是个大盆地,闽江穿城而过,从鼓山东南面出海

【鼓山】,石鼓名山脚下的地铁站。鼓山得名于山上的风动石,隆隆作响、声如巨鼓。这里自古便是游览胜地,登山、远眺、品茗、参禅,神游天地之间。

▲从鼓山俯瞰福州城

今时今日我们走过的登山道,800多年前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曾走过。鼓山喝水岩下的“寿”字摩崖石刻,是朱熹所书。

去往鼓山所路过的【紫阳】,也跟朱熹有关系。

朱熹,别称紫阳先生,多次到福州开堂讲学。王庄的紫阳讲堂是其中之一。所以附近才有了紫阳、讲堂前等纪念朱熹地名。

遥想从前,人们应该是从水部门出发,穿过东郊的古道,在五里亭稍事休息,再前往鼓山游览。

【五里亭】,地名里有郊游的愉悦,也有离别的酸楚。

位于东郊的五里亭,是一座送别长亭与水部门相距五里,故名。清光绪年间制定的度量衡为例,一里=576米,五里=2880米;今天,【水部】与【五里亭】之间的距离恰恰还是五里。

出城往东,经五里亭,可以抵达马尾、闽东各邑,再往东便是台湾。明朝末年开始,大批福州先民迁徙至台湾,一首《五里亭送郎歌》流传下来:

送郎送到五里亭,杨柳依依是奴情。

此去台湾路迢迢,马尾港外波不平!

送郎送到五里亭,执手相看泪盈盈。

一到台湾频寄信,应记今日奴叮咛!


▲长得像蝴蝶酥的五里亭立交桥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依依离别情,天南海北都是一样的

的西边是江,江的两岸有渡

【宁化】

【金山】【金祥】

【洪湾】【厚庭】【福州大学】

在山的东面汇入大海的闽江,自福州西面发源,穿城而来。

从地图上看,母亲河像一只温柔的手,托着福州市区。

东西走向的地铁2号线,于西段两次穿越闽江。

旧时城外大片的良田,是母亲河的恩赐。

出南门向西,今天西洋、宁化、祥坂一带从前都是水稻种植地

渡过白龙江,是金山新区,许多老福州还记得,这里从前也是大片农田。

许多老福州也还记得,大约十五年前,这里的房价是900元/㎡。

算了,说多了都是泪……

现在所说的【金山】片区,雏形是1992年创办的金山投资区,再往前追溯,这个名字的来源或许是洪塘古渡旁的金山寺。

2号线在仓山区的4个站点都在金山新区内。

除了上的【桔园洲】,还有【金祥】、【金山】和【洪湾】。

可是

2号线贯穿整条3.8公里的金祥路,今天有一个站直接叫【金祥】,外地的朋友们,你们猜猜它在哪里?

洪湾路全长8公里多,从洪塘到湾边,女网友约你在【洪湾】见,你们要在哪里见?

最硬核的是,这四个站都在金山,为什么其中一个能直接叫【金山】?

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当然,金山片区的“金字辈”地名也不是一个两个,懒得吐槽,反正看起来很有钱的样子总归不是件坏事。

消消气,回归正题。

洪塘古渡与湾边古渡,过去都是福州的交通要塞。

泛黄的时光里没有地铁与大桥,渡口与船只连接起了乌龙江、白龙江两江四岸人们的生活。

由湾边渡出发,可以到闽侯的南屿。

由洪塘渡出发,可以到闽侯的厚庭、浦口与新洲。

【厚庭】,旧称“下陈村”,

村民以长乐鹤上玉溪陈姓为主,

因为福州话里同音,下陈后来又雅化为“厚庭”。

浦口村,在福州大学旗山校区附近。

2号线【福州大学】原命名是【浦口】。

浦口渡曾是闽侯县的大渡口之一。

从前,人们坐船,往来洪塘与厚庭、浦口之间。

古渡均已不再运营,但这段往来的历史在地铁线上延续。 

月光光,照池塘,骑竹马,过洪塘。

洪塘水深不得过,娘子撑船来接郎。

问郎短,问郎长,问郎此去何时返。

——福州民谣《月光光》

渡口是远行的起点,更是家的方向。

关于古渡的温暖与记忆都留在地名里了,真美好。


发于闽江畔,一路穿洋越屿,路过城池,抵达鼓山下。

从前,一路田园野趣。

而今,穿越繁华人间。

2号线来了,

福州的发展比地铁跑得还快。

留下城市的记忆,才不会让蜕变带走灵魂。

唠叨了一大堆,就说到这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