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厚朴四君子汤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旨在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慢性胃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厚朴四君子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及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治愈22例,好转72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治愈8例,好转64例,未愈28例,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P [Key words] Particles of Houpu Sijunzi Decoction; Chronic gastritis; TCM therapy 慢性胃炎是最常见的胃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范畴[1]。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长期酗酒,过食生冷,暴饮暴食,劳逸失常,导致损伤脾胃,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通降失司、气机壅塞。而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失疏泄则横逆犯胃,导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2-3]。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辨证论治。慢性胃炎虽然是一种预后比较好的疾病,但如果疾病的症状不能缓解,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一定要及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慢性胃炎又可以分为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多数是浅表性胃炎的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的[4]。慢性胃炎中医调理在临床占据优势,应根据疾病不同层次、不同阶段而定,内、外兼治,或有主、或有副、有的放矢地进行治疗,视病情制订不同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中医治病讲究辨证,寒证用温药;虚证用补药,对于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的患者分别采取温清并举、补虚泻实等措施[5]。这就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辨病治疗。本研究采用厚朴四君子汤颗粒治疗慢性胃炎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为其健脾益气、理气活血,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现将材料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慢性胃炎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的诊断标准[6],其中男97例,女103例;年龄19~64岁,平均(41.2±8.5)岁;病程2~30.5年,平均(9.3±2.2)年;内镜分度分布:轻度34例,中度52例,重度14例;Hp阳性分布:Hp阳性32例,Hp弱阳性10例,Hp阴性58例;其中,浅表性胃炎60例,萎缩性胃炎48例,糜烂性胃炎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24例,疣状胃炎33例,不典型增生5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18~65岁,平均(42.4±7.9)岁;病程2.5~29.5年,平均(8.9±1.9)年。对照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20~63岁,平均(40.5±8.5)岁;病程2.8~31.2年,平均(9.2±2.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疾病的中医、西医临床诊断标准、内镜诊断标准及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②伴有上腹隐痛、食欲不振、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病程迁延者,经胃镜检查确诊,确诊6个月以上;③无并发其他严重疾患、肝胆疾患、精神疾患;④有正常沟通能力;⑤均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单独或在他人帮助下能够完成问卷。以上条件需同时满足。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不愿参加本研究。②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者。③并发其他严重的心、肝、肾、呼吸、消化、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近期使用过抗焦虑、抑郁药物者。④年龄65岁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⑥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重度异形增生或病理证实癌前病变者。有以上任何一条均予以排除。 1.4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厚朴四君子汤颗粒(由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统一提供,医院中药房统一发放)治疗,组方:厚朴15 g、党参15 g、丹参20 g、黄芪20 g、白芍15 g、白术10 g、炙甘草10 g、茯苓10 g,生姜5 g、大枣3枚。每天1剂,分早中晚温水送服。服药期间应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片(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0123239)40 mg,1次/d;阿莫西林片(拜欧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13021036)1.0 g,2次/d;克拉霉素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批号:H109 60227)0.5 g,2次/d,上药均服用7 d后加服吗丁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10003)10 mg,3次/d。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 1.5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项目为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血清胃泌素水平、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及安全性检测。黏膜病理组织学积分按新悉尼系统标准[7]:观察胃黏膜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等病理学特征,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4级,分别计0、1、2、3分,总分为病理积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按照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将症状进行等级积分,观察临床症状包括胃脘或胁肋胀满、胃痛、口干、嗳气、反酸、嘈杂、乏力、舌质、舌苔等9项。将临床症状分为轻、中、重3级;每项满分为3分,无体征计0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胃泌素水平,试剂盒由北京福瑞生物工程公司提供,严格按说明书操作。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治疗后症状总分)/治疗前症状总分×100%。 1.6 疗效判断标准[8] ①治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基本恢复正常;②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胃镜检查及黏膜活检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③未愈:症状、胃黏膜组织学改变均无好转。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22例,好转72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愈8例,好转64例,未愈28例,总有效率为72.0%。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组织病理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