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屋论道】敛气入骨、和光同尘 - 商路通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04-22
 练武讲究敛气入骨,气一定要敛藏在内,敛藏在骨骼里,脏腑里,就能养命、养神、养气,一般人做不到敛气入骨,气浮在脉外,故而能被某些人看到。真正有功夫的人,神气内敛,他人看不到。

修行,无论如何,要放松,松则通,通则融,融则空,自然气脉通畅而不会凝聚,便会养命延寿。丹道家认为,人体的真炁一定要化到周身每一个细胞里去,要还原到性命的根本上去。

修道的人,精神内守,精气内守,非常重要。一些人打坐练功后感觉疲惫不堪,在于没有将发越、耗散、游离于体外的真气收到体内来即收功没做好。敛气入骨,理亦如是。

真正的高人,你看不见他的神气变化情状,他们完全空明了,他们的精华能藏于天地万物,他们能随时与天地万物的精华沟通,他要显现给你看,你就有可能看见,他们藏神太虚,你就是面对一个真人,看起来毫不起眼,也看不到其人的精气变化情状。《列子·黄帝》里记载的壶子对巫咸所展示的各种境界,说明真人对气脉的变化和调控是随心所欲的,他人根本无法把握,更无法窥透。

修道的人“和光同尘”,会随众生的需要与当下的因缘展现某种境界。或示以朴素,或示以神异,皆随因缘。真人于众生,“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道本如此,隐而不见。

壶子的境界,非所谓“高人”能测,更非常人能测。与道沉浮,随心示现。修道者从这里体会气脉修持的变化与精神对气脉的调控。壶子第二次给巫咸展现生机的状态,《庄子·大宗师》里用“名实不入,而机发于踵。”想想《庄子》所言“众人之息以喉,真人之息以踵”,可知道壶子的境界,何等高深。(转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