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贝尼尼:我雕刻过欲望最美的样子,却在最后一刻才懂了它

 LXPCN 2019-04-22
这期是大家戏称的“高潮脸”

这次想跟大家说说贝尼尼,聊聊“自负”。

自负是对任何艺术的一种毁灭,骄傲是可怕的不幸。 —— (保加利亚)季米特洛夫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圣女特瑞莎的狂喜》,1647 - 1652年Gian Lorenzo Bernini, Ecstasy of Saint Teresa, 1647 - 1652

《圣女特瑞莎的狂喜》是吉安·洛伦佐·贝尼尼的晚期作品,现位于罗马的圣玛利亚大教堂。 第一次看到它的人不免会羞涩,更会入迷, 但挡不住的,是那种震撼。

这种震撼绝非只是打破道德禁忌的刺激感所带来的。你看不见她的肉体,但你仿佛听见了她的呻吟。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意大利最富盛名的巴洛克艺术家。 他的作品,大多与追逐和欲望相关。 当然,用的是神话和圣经里的典故。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阿波罗和达芙妮》,1622 - 1625年Gian Lorenzo Bernini,Apollo and Dephne, 1622 - 1625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被掳掠的珀耳塞福涅》,1621 - 1622Gian Lorenzo Bernini, The Rape of Proserpina, 1621 - 1622

女人的形态、光滑的皮肤, 血脉偾张的手掌紧托着胴体,像是嵌入肌肤。贝尼尼很聪明。 他看似在雕刻神的故事,其实是在召唤人的欲望。他知道什么是让人情难自禁的, 无论是凡人,还是主教。 他把大理石雕出了肉的纹路,如此天赋, 让他被誉为是“继米开朗基罗后最伟大的雕刻家”, 当时的主教和权贵都追捧贝尼尼,让他要什么有什么。

于是,贝尼尼仿佛身在云端,毫无顾忌。他追逐名声,于是利用建筑大师巴洛米尼的帮助,最后成果却只冠自己的名字;他追逐爱欲,看中了助手的妻子康斯坦萨(Costanza Piccolomini Bonarelli),于是把她变为自己的情妇。

Gian Lorenzo Bernini, Bust of Costanza Bonarelli, 1635
她狂野的秀发和松开的衣襟,代表着能量和激情。他抓住了她对视时、谈话时、甚至在激情前后的瞬间…… —— 艺术评论家乔纳森·琼斯(Jonathan Jones)

可惜,以为自己掌握一起的贝尼尼,这一次遭到了背叛。恋人和自己的亲弟弟路易吉(Luigi)偷情, 贝尼尼盛怒之下,打断了路易吉两根肋骨,旋即将他逐出罗马。 康斯坦萨因通奸的罪名被告,锒铛入狱, 在入狱前还被贝尼尼雇人扇打耳光,毁了容。

一旦是侵犯了自己的骄傲,哪怕是曾经最亲的人,也会赶尽杀绝。 除了赞歌,贝尼尼的耳朵里已经容不下其他声音。而这一切并不是没有后果。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自画像》,1635年Gian Lorenzo Bernini, self-portrait, 1635

当时,贝尼尼为当地的一座教堂修建塔楼。 野心勃勃的他,把塔楼设计得异常高耸巍峨, 但他忽略了教堂浅薄的地基,根本无法承受住这样的重量。他身边的助手知道他自负的秉性, 对即将来临的危险只字不提。不久,他应邀建造的塔楼塌了, 他的对手巴洛米尼趁机博取了新教皇的欢心。他所有的荣誉和财富,一夜间化为乌有。

那几年,只有一些平庸的委托在找他。 并且伴着怀疑。 可能贝尼尼当时心想,就这样了吧。从云端坠入凡间,花了许久才重新学会一步一步地走路。

未曾料到,就像所有的电影主角, 他依然有人生赢家的光环附体。 贵人再次出现:菲帝力克∙科尔纳罗主教邀请贝尼尼, 为维多利亚圣母大教堂中的小礼拜堂,雕塑圣特雷莎修女。于是才有了这样的杰作: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圣女特瑞莎的狂喜》,1647 - 1652Gian Lorenzo Bernini, Ecstasy of Saint Teresa, 1647 - 1652

这一次,这位曾经风光一时的大师沉下心来, 竟花费用了5年时间,去修缮、打磨这件杰作。他不断琢磨地,不再是惹人注目的肉体, 还有那驱使肉体的本质——欲望?信仰?还是是命运?把贞洁的身体献给上帝,让特蕾莎有了圣徒的地位:

一种狂喜奔涌而来,好像我也快要飞起来了······

贝尼尼把这种“狂喜”定格,刻了下来。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圣女特瑞莎的狂喜》(局部细节),1647 - 1652Gian Lorenzo Bernini, Ecstasy of Saint Teresa (Detail), 1647 - 1652

半阖的双眸、微张的嘴唇、凌乱的衣摆, 既折磨又享受的神情——而竟然没有一丝猥亵。 他太了解特雷莎修女的想法:她渴望自己的灵魂能与上帝达成完美的融合。于是,他把上帝手中那支箭,刺向了特雷莎修女的下身。

吉安·洛伦佐·贝尼尼,《圣女特瑞莎的狂喜》(局部细节),1647 - 1652Gian Lorenzo Bernini, Ecstasy of Saint Teresa (Detail), 1647 - 1652

贝尼尼把这件作品献给教会、献给上帝。 也献给曾经,年少自负的自己,沉迷于爱欲的自己。欲望有其力量,可以升华,但更容易沉沦。 只有当把欲望先给更宏大、宽广的意愿时, 它才能超出欲望本身,而与爱和奉献融汇一体。这是宗教的救赎,更是自己对自己弱点的救赎。

他依然才华横溢,却变得宽容谦卑。 这样的领悟,让他也原谅了出轨的情妇、宽恕了不守规矩的弟弟,也收敛了自己的狂傲自负。 他被流放的弟弟晚年回到罗马,却因强奸案再被羁押。 贝尼尼此时伸出援手,放了弟弟一条生路。 贝尼尼的后半生,对宗教的教义领悟透彻, 是个异常虔诚的教徒。

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圣经》哥林多前传

在欲与爱之间,贝尼尼走了半辈子,才走出了自己。 却走进了自己真正的归属。


参考文献:
【1】《贝尼尼》,作者:蒋铁骊,吉林美术出版社,2010年
【2】《The Power of Art (艺术的力量)》,导演:Carl Hindmarch,2006年
【3】<Bernini>, Written by: Rudolph Wittkower, 19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