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辟谣:what?雾化吸入比输液更有害?医生告诉你真相!

 青蒿绿叶 2019-04-22

很多家长对雾化吸入治疗似乎有天然的排斥,认为副作用很大,甚至有传言说:“雾化比输液更有害”。这样的传言在网络中传播,加大了大家对雾化吸入治疗的误解,最终伤害最深的是那些本可以通过雾化吸入治疗取得很好效果的患者。

辟谣:what?雾化吸入比输液更有害?医生告诉你真相!

来源:网络

在医疗影视剧中,如果给病人带上一个氧气罩,通常是那些病情非常严重,要么昏迷要么已经说不出话来的患者。而那些采取口服药物或输液治疗的病人,通常病情比较轻,能吃能睡能说能动。如果按照严重程度来给治疗手段进行排序,相信很多人是这样排的:手术>雾化>输液>口服。

为什么雾化吸入用药少,不良反应少?

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雾化吸入。雾化吸入是一种以呼吸道和肺为靶器官的直接给药方法,具有起效快局部药物浓度高用药量少应用方便及全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我们通过鼻腔吸进去的药物成份,目的地肯定是呼吸道和肺,而且速度最快。

为什么雾化吸入速度快呢?打个比方,假如患者哮喘急性发作,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这时时间就是生命,雾化吸入直接给药,药物几秒就能达到气管、支气管发生作用。这个时候口服和静脉输液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等药物慢悠悠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把药物成分送到肺部,再从肺部血管渗透进入肺部组织,人早就断气了。这就是雾化吸入起效快的体现。

为什么雾化吸入不良反应少,而且用药量也最少呢?

口服或输液治疗呼吸道疾病时,进入血液循环的全部药物之中,我们真正需要的只是到达肺或呼吸道的那部位药物,其他有部分药物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跑到心、肝、肾、脑、肠等全身各器官组织,这些药物对这些非病变组织产生的作用就是药物的副作用,而雾化吸入的药物不会跑到心、肝、肾、脑这些与疾病无关的器官,所以用药量也最少,仅为口服或输液治疗用药量的几十分之一。

雾化吸入应用雾化吸入装置,使药液形成粒径 0.01~10μm的气溶胶微粒被吸入并沉积于气道和肺部发挥治疗作用。 雾化颗粒直径对药物沉积位置有直接影响,有效雾化颗粒直径应在 0.5~10μm。颗粒越小,到达的目的地越深:粒径 5~10μm 的雾粒主要沉积于口咽部,粒径 3~5 μm 的雾粒主要沉积肺部,粒径<3μm 的雾粒 50%~60%沉积于肺泡。

目前国内批准的雾化吸入剂型药物有哪些?非经批准上市的别乱用

临床最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为糖皮质激素 ,β2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能药物,黏液溶解剂等。雾化吸入治疗必须使用专用剂型,目前我国经批准上市的雾化吸入药物的仅以下少数几种:

糖皮质激素雾:布地奈德混悬液、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混悬液

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

抗胆碱能药物:异丙托溴铵及其复方制剂

粘液溶解剂:乙酰半胱氨酸

抗生素:部分注射用两性霉素B

在临床上,经常出现用非雾化剂型用作雾化吸入治疗,或者使用非批准上市的药物进行雾化治疗,这属于“超说明书用药”,都是不规范用药,效果不好,而且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较常见的“呼三联”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其实是不适合雾化治疗的。

不能用静脉剂型来代替雾化吸入治疗剂型,因为静脉制剂中含有防腐剂,如酚、亚硝酸盐等吸入后可诱发哮喘发作。用的祛痰药氨溴索也经常被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国内尚无其雾化剂型,非雾化制剂的药物无法达到雾化颗粒要求,无法通过呼吸道清除,可能在肺部沉积,从而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不推荐雾化使用。

其他的药物比如利巴韦林注射剂型,甚至是中成药也经常被发现用于雾化吸入,这都是不允许的。如果有医生开除了国内批准上市之外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可以直接拒绝。

儿童雾化吸入治疗要注意哪些?

儿童雾化吸入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雾化吸入有严格的指证,规范治疗才能保证效果和安全。

辟谣:what?雾化吸入比输液更有害?医生告诉你真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