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醉”/ 刘文起

 孙红洲 2019-04-22

读一“醉”字,颇有多解。

古人造字时,使“醉”字从酉从卒,视醉为饮酒的极限。醉字的酉是酒,卒则是人酒醉后行走不正两腿交叉之状。故“醉”字的解释,便是酒喝到极限、乱套了。《说文解字》注:醉,酒卒也……一曰酒溃也。

醉酒的后果有多严重我知道,因为我也经常醉过。有头晕、恶心、呕吐的,最严重的还会死人。醉酒后人的丑态,自古以来描写的多啦,最出名的是刘伶。说刘伶天天喝酒天天醉,身后时常跟个荷锄之人,说他什么时候酒喝死了就随处埋了。还有古话,叫“杜康造酒醉刘伶”。说有一次刘伶到杜康酒坊,看门上的对联写着:“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二盏海底眠。”横披:“不醉三年不要钱。”就进去喝了三碗。回家后醉得死一样,家人就把他埋了。三年后杜康来收酒钱,回说他死了埋了。杜康说,不是死了是醉了,就把他从墓里挖出来。正好刘伶也醒了,打了个呵欠,还满嘴酒气。这当然是个笑话。

虽然这样,可这个“醉”字若说单为解释醉酒,其实还不全面。因为还有醉别的,比如醉烟。

醉烟的后果如何我也知道,因为我也曾经醉过。那是年青时的一个夏天,我刚学会抽烟。那晚我抽了几根烟去看戏,怎么一下子觉得头晕、恶心想吐,那感觉如同中暑。我从没过这种感觉的,一时慌了手脚,不知自己得了什么病。连忙回家,在床上躺了一会儿,却就好了。从此我便知道了,这个“醉”字,不光是醉酒,还有醉烟的。

醉烟的丑态,古今中外描写的也有许多。有说清朝的大文人纪晓岚,烟锅不离嘴。他那烟锅特大,装满烟丝,一次能抽一个时辰。说有一次他正抽着烟,乾隆皇帝来了。他慌忙将烟锅插进靴筒,结果那烟锅在靴筒里烧着,痛得他咬牙切齿、涕泪横流。有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活了90岁,估计要抽25万支雪茄,总计有3000公斤重。因他每天要抽12支雪茄,算时间,只要他醒着,他总得叨着烟。有记者想看看他不抽烟是什么样子,就拿着照相机对准他,又一下子想拿掉他的烟。于是,就有了那张著名的、他对着镜头咆哮的照片。当然,他人虽咆哮,手里却还是拿着雪茄烟的。还有那著名的《戒烟》漫画。说一个人要戒烟了,从此再也不抽烟了,就把香烟从楼上的窗口抛出去。不想他马上后悔了,赶快跑下楼去捡烟。结果,他人到楼下了,烟还没掉到地上,被他顺于接住了……

这都是醉烟者的丑态,不像醉酒者那么可恶、可怕,倒有几分可笑。

更有醉茶的,据说醉时也浑身无力,头眩昏,想呕吐,与醉酒、醉烟的并无二致。可惜我没醉过茶,无从体验。

据说这种醉茶,是醉其形、醉其色、醉其境。明代的张岱,为品尝茶艺名人闵汶水煮的茶,从下午看到夜里不肯离去。明代的朱汝圭,连续六十年进山制茶,还天天摆弄茶具。一个儿子不喜喝茶,他就拒绝这个儿子的赡养。对茶能痴迷至此,岂非醉境?

不过,醉境也有好处。比如“李白酒后诗百篇;”比如辛弃疾“醉里吴音相媚好;”比如欧阳修“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故此,傅抱石作画前喝酒,喝醉了作画更自由酣畅;林凤眠也建议一位拘谨的学生喝点酒后再作画……可见醉酒和醉茶一样,都是让人进入一种境界。只不过情状不同,酒醉能让人悲痛得深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而茶醉却能产生比悲痛更深沉的快乐:“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故明代人陈眉公在《〈茶董〉小序》中,把酒和茶作了比较。他说:“热肠如沸,茶不胜酒;幽韵如云,酒不胜茶。酒类侠,茶类隐。”说得很对。

可见,酒、烟、茶三醉中,醉酒、醉茶在有负面影响的同时,都有正面的效应。而醉烟在负面影响的同时有没有正面效应呢?我看没有。也或许有,只是我们还没体验到;或是有人体验到了,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此为读“醉”一解。

(作者曾任温州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温州晚报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发表在《人文大地》纸质版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