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周易》 《庄子·则阳》上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因此,魏征在给李世民的《谏太宗十思疏》中也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也。' 由此可见,'居安思危'并不容易做到! 记得03年'非典'期间,家还在泰山,可我的车却是济南的牌照,每次回家时,总要先到附近的医院测体温,合格后才能放行,虽然麻烦,但也心甘情愿,因为生命攸关。 一般不再集体用餐,迫不得已要集体用餐了,也借鉴了西餐的标准,每人一个盘,用公筷或公勺取到自己的碟子里,杜绝交叉传染的任何机会,因为'非典',一项不拘小节的国人也开始'绅士'起来了! 可'非典'过后,一切都又都回到了从前,虽然明知那些'限制'有利无弊,可就是不愿再去执行了。 '非典'已经走了,可'危险'并没有消失,后来的禽流感又让人'规矩'了一段时间,禽流感也走了,可不安全因素却依旧存在。 可我们面对这些不确定的不安全因素却往往是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总感觉这种倒霉事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 天上永远不会掉馅饼,但危险却会像拉登一样会突然冒出来! 即使我们遭遇过了大的伤痛,可时间久了,也会'好了伤疤忘了痛'。 因此,要想'安',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危险的存在,也就是经常要舔舔自己的伤疤,以免再重蹈覆辙。 2500年前的那场吴越之战,先是吴王阖闾趁越国新丧,发兵攻打。没想吃了败仗,自己也中箭死去。临死时,他对儿子夫差说:'勿忘报仇。' 为记住这杀父之仇,夫差叫人经常提醒他,每经过宫门,手下人都扯着嗓子喊:'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吗?' 夫差流泪说:'不敢忘!三年必报此仇!' 一个国君每天当着臣子的面表达和坚定自己复仇的信念,在这种激励和鞭策下,夫差的所思所为又怎会有一丝的松懈?! 三年后,夫差灭了越国,并将越王勾践一并虏回,让勾践变成了自己的奴仆,夫差志得意满,也取消了侍卫们每天的'提醒',而且还因为勾践的良好表现,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也立志报仇雪恨。'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并每天自问:'你忘了会稽之耻吗?' 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像当年在会稽一样卧于薪草之上。为使越国强大,他和夫人一起耕田织布,虚心纳谏,安抚穷苦。 经过十年生聚,越国由弱而强,最后兴兵攻吴,大败吴国。夫差被俘,想效仿当年勾践求和,但勾践已毫无怜悯之心。 夫差不堪其辱,羞愧自杀,因为勾践用了他的那种精神打败了他! 安与危相倚伏,祸与福相依。惟有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才能'高而不危,满而不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