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巅峰碰撞:升级!商用车生产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一叶知秋6012 2019-04-22

金刚集团董事长王季明作为嘉宾主持,与瑞立集团董事长张晓平,全新精工集团国内销售公司总经理刘浩青,统一石化渠道发展总经理严伟,大丰轴瓦董事长木俭朴,滨道滤清器总经理赵晓东,作为细分行业的典型企业代表,每家的模式和发展经验都是行业企业学习的标杆,他们围绕“商用车生产企业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头脑风暴。

以下内容为现场对话分享整理稿

石家庄金康凯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季明:汽车零部件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最中间,面对技术、环境、政策等挑战,应对前市场变化,应对后市场变化,把挑战变成机遇。未来无论是机遇还是挑战,中国的市场还是中国的,世界的市场也是中国的。

浙江汽摩配商会会长、瑞立集团董事长张晓平

张晓平:瑞立集团经营理念是一业为主,适度的多元为主。主业是汽车零部件,面对后市场竞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未来将与业内同行抱团发展,形成产销联合一体化,形成战略合作双赢。

全新精工集团国内销售公司总经理刘浩青

刘浩青:在中国商用车竞争日益激烈复杂的环境下,把学习的精力更多的投入在商用车后市场。

统一石化渠道发展总经理严伟

严伟:统一做专业的润滑油公司,公司提出“互为用户,互为客户”的理念,把解决方案、团队、服务提供给客户共同发展。

大丰轴瓦董事长木俭朴

木俭朴:优秀零部件是支撑中国发动机和汽车的主要水平,随着国五国六挑战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对大丰轴瓦来说是很好的机遇。

上海滨道滤清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晓东

赵晓东:目前国内滤清器与国际品牌的差距是创新研发,滨道滤清器投入很多资源,缩短与国际品牌的差距。

王季明:围绕本次大会主题,商用车后市场,整车零部件企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我们怎么应对和发展?

张晓平:瑞立集团总部在温州瑞安,87年创办,现在已经有32年了。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我们都要主动对接和拥抱适应,对于汽配行业,瑞立将始终坚持。

瑞立集团经营理念是一业为主,适度的多元为主。主业是汽车零部件,瑞立有自己的战略的定位,顶层设计,并认为二产支持三产,三产反哺二产。面对后市场竞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面对未来的新变化,瑞立将主动对接和拥抱适应。我们相信未来这个行业一定有龙头企业出现,所以瑞立将心无旁鹜的把主业做好,将与业内同行抱团发展,形成产销联合一体化,形成战略合作双赢。

嘉宾主持点评:刚才张总简单介绍了一业为主,适当的多元发展。然后以二产为支撑,三产还要反哺二产,这样增加了二产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也能应对今后市场发生的各种变化。

刘浩青:全兴精工成立于2000年7月份,到今年走过了19个年头。2018年全兴精工在中国汽车转向泵产品上,目前是全国产能和销售量第一名。目前,全兴精工现在主营业务只有“两个产品、一个系列”,一个系统是指汽车里转向ER系统。全兴精工只做了两个产品:汽车转向流泵和汽车方向机,俗称汽车“转向器”。在全兴精工一年主营里分为三大块,一、国际市值市场;二、国内主机配套市场;三、国内商用车后市场。

如果从销售量和产值、利润来说的话,可能后市场占比比例、利用率,各个方面贡献是在这三大板块里排名最后的。但是全兴精工所有企业员工,包括金董,对于后市场这一块反而是公司最重视的。一、全兴精工的发展起步是通过后市场起来的,这是我们的根。二、全兴精工虽然现在国际市场做得挺好,在国内主机配套市场做得也还可以。但是我们真正在推动公司向前发展的最大动力,其实反而是来自于国内的后市场。因为我们在国际市场所碰到的所谓“对手”只有一个,而在国内主机配套市场碰到的同行,前前后后算下来也就7-8个。但在中国后市场碰到的同行少说200-300家,这两三百家,应该说每家企业都是全兴精工在很多方面值得学习的。

全兴精工把很大一部分学习的态度放在中国后市场,因为只有在中国的后市场,你面对了两三百家,三四百家同行不断的冲击,不断的洗礼,能让企业经受住很多方面不断的提高,真正有一天才能站在国际最高舞台,跟真正的国际寡头一决高下。很多国际寡头,我们也看了他们的资料,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这些企业已经存在了,而我们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还是非常远的。

最后引用公司金芳明董事长对于后市场自己亲身体会,我记得在两年前他说过,对于中国商用车后市场,愿意用三生三世来爱护它。

嘉宾主持点评:刚才大家能听到一个非常好的态度面对商用车后市场的竞争,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心态非常难得,也能听得出后市场相对比较混乱的。

严伟:统一石化公司是专业做润滑油的公司,我们用了大概26年时间把统一润滑油做到了全世界润滑油品牌、规模里第16。如果在国内润滑油品牌里,我们排第三名,商用车市场规模能排到第四。现在来自于商用车技术升级,国家政策要求的提高,在专业技术方面统一肯定会越做越好。

我们也有一个误区,比如以前我们只会在渠道销售,经销商,包括终端修理店层面做更多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服务,产生更多的营销。随着市场的变化,整个领域发生了变化,整个模式发生了变化。发现现在从造车、买车、修车,甚至到煤铁,每个环节从业人员都想做润滑油,因为在每个板块里都面对着非常大的挑战。

我们提出了“互为用户、互为客户”的理念,由以前的只做润滑油业务到把整个解决方案,团队、服务给到您,让我来帮您做业务,这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统一希望与更多开放的人合作,去打造一个更好的竞争整合资源,面对挑战、抓住机遇。

嘉宾主持点评:润滑油品牌据说至少有1万家,更加鱼龙混杂,所以能有一个大品牌做到这样的规模也是非常不容易,遇到了非常多挑战。

木俭朴:大丰轴瓦目前在国内轴瓦行业是柴油机轴瓦最大的生产企业,目前国内柴油机轴瓦和衬套,我能占到40%左右。国五和国六的柴油机轴瓦衬套,我也能占到将近40%,船舶的能占到50%。就国内轴瓦,滑动轴承大市场来讲,我的总量占到国内12%。因为一直是走高端路线,整个研发水平、研发平台在国内行业是领先的,并随着发动机、零部件的发展不断提升。

    优秀零部件是支撑中国发动机和汽车主要的支柱,代表着一个水平。整个升级一方面是汽车发动机对零部件提出的要求,它要不断的适应。比如说我们现在设计的轴瓦基本上都是100万公里以上不打锈。我们现在在做联合实验,160万公里以上不打锈。我们原来设计轴瓦是50-70兆帕,现在到170兆帕,联合衬套到180兆帕以上。

      随着国五、国六,多级排放采用,以及对于摩擦功、摩擦损耗要求的降低,对轻体化,对于热动能的提升,对轴瓦都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要求。这算不算是一个升级和挑战,绝对是,在挑战过程中就体现出了集中度越来越高。

新旧动能转换和4.0的考虑来对接,大丰轴瓦在智能化也是做得非常优秀,且踏实。在生产方式上,由以前的300多个品种,到现在的柴油机轴瓦轴套品种3千多个;平台的提升不仅带来技术上的升级,也带来了理念的转变和升级。希望通过不断升级,能改善零部件企业的资金压力、为国内零部件企业获得更多与国外企业同台竞争的机会。

面对这种提升,零部件企业必须自强,平台能够提供资源,企业要学会抓住机遇。也希望主机厂给零部件厂和后市场更多提升开放的机会。

嘉宾主持点评:木总的大丰轴瓦做得非常好,在国内做得水平、规模都是最大的。实际往直接后市场销售的东西几乎没有,受主机厂种种约束,基本都是走到主机厂备品包装里,从OEM走到OES,直接做的很少,但仍然希望中国汽车后市场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再次感谢。

赵晓东:滨道滤清器成立于1999年,到今年正好20年。和国内许多其他企业一样,这个企业是靠出口贸易,包括出口贴牌发展起来的。

2007年时,我们认识到了自主品牌的重要性,率先在欧洲建立了敦克曼品牌,并在波兰成立了敦克曼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们品牌也得到了欧洲客户广泛认可。2011年时,又收购了加拿大一家经营40年的专业滤清器销售公司,JKR。他们的主要客户群体就是北美的一些汽配连锁,以及采购集团。2012年,我们在上海成立了滨道滤清器有限公司。在2015年敦克曼品牌进入商用车后市场。去年2018年敦克曼进入乘用车后市场,同时主机业务逐步介入。

针对滤清器细分市场,国内企业大大小小不下1千家,非常分散的。随着主机厂产品的升级,以及后市场客户要求的升级,渠道的整合,未来滤清器生产企业的整合是在所难免的。目前在国内占比5%的企业也很难,几乎没有。

我们在贴牌的国际品牌,他们在滤清器销售额一年少则三四十亿人民币,多则上百亿人民币。在国内民营企业里超过5亿的都凤毛麟角,我想这个市场机遇是广阔的,目前还没有充分的整合。相信在未来一定会有根植于中国的国际品牌,源于中国的国际品牌。

在与国际品牌差距方面,我认为最大的差距是创新研发,包括这些企业多年的积淀,国内都是从欧洲引入中国的,所以在这一方面,公司也投入了一些精力和工作。包括在后市场,2015年是国内首家推出全系列6万公里长效机油滤清器品牌,我们计划在下半年推出有自主知识产权长效柴油滤产品。在实验室研发方面也投入很多资源,公司实验室去年通过国家级实验室认证,希望通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缩短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为未来更多进入主机市场打下基础。

嘉宾主持点评:有效的把挑战变成机遇,这是我们一辈子都在努力做的事情,我们这些企业不管遇到什么挑战,大家都会调动企业内部资源,想尽办法把挑战变成机遇,能够应对全市场的变化,能够应对后市场的变化,甚至都能应对将来没发动机了怎么办。商用车的无人驾驶、自动化、智能化这些都是我们遇到的挑战也是机遇。

王季明:最后请几位企业家,几位老总每个人一段话,对今天的对话进行总结。

张晓平:困难是天天有,我们还是要面对。对瑞立来讲,还是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交流,寻求合作,我觉得肯定是机遇大于挑战,欢迎各位同仁对瑞立的发展多关心、支持、帮助,我们一起寻找机会,实现共赢。

刘浩青:全兴精工希望和与会者、广大经销商朋友共赢发展,使大家能够走上更健康,更理性发展的一条路。

严伟:行业和技术的升级,我觉得谁也避免不了,带来的挑战也是正常的。我觉得技术的升级,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技术升级。在座各位能做的事情是把服务延伸做好,打造一个服务闭环的生态链,这个更重要。也欢迎大家与统一一起做好服务延伸升级。

木俭朴:挑战和机遇并存,您已经具有了迎接挑战的能力,能够抓住机遇吗,后市场平台会提供更多资源。

赵晓东:“痛苦的路是正确的路”,还是要化挑战为机遇,与大家共勉。

王季明:汽车行业这么多年很多外资进来,原来我们认为是狼来了,会吃掉中国民族汽车行业,但这么多年下来没有吃掉,对于所有的零部件企业要有信心,我们也不要迷恋外资企业。不管是前市场还是在后市场,将来中国市场就是中国的,而且全球的市场也是中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