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重阅读方法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丄学号 2019-04-22

山伯教育

文┃丄学号

   许多大作家一谈起之所以“成名立家”,无不同声答道,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曾经有人向鲁迅先生请教过写作经验,他也这样说,哪有什么经验,无非是多看了几本书罢了。名人名家朴素而富有哲理的话,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跨世纪人才?

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

  众所周知,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不仅能开拓视野,增知启智,还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因此,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全面发展听说读写能力。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帮学生选好读物,引导学生读好优秀的课外作品

鲁迅先生曾经告诫少年朋友:“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他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选择的内容应较广泛,可涉及儿童生活、历史故事、科学常识等;体裁应多样,可以是诗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说、童话、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对儿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

2、做到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比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这些课文,我就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学了《示儿》,我就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陆游的其它古诗……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3、课外阅读,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录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而教师在要求学生做笔记时,大可不必统一形式,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做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摘录下好词好句,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画画,或一朵小花,或高山流水,或鸟兽虫鱼,这样,给阅读增添不少情趣。

4、利用“故事迁移”,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老师要讲故事,都会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听得津津有味。所以,这时候,当老师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但是,仅仅靠老师讲故事,学生听还远远不够。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还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这样,学生有了自主的发言权,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剂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让讲述者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爱课外阅读;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课外阅读的魅力。你看,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5、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保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独立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能自主进行阅读,丰富语文材料,扩大知识面。

进行阅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个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解的不确切到确切的理解,从被动记、背到主动思考、理解的过程。因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

阅读的方法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

a.按顺序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每读一篇文章,先按一定的顺序朗读,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文章主要讲一件什么事情。试着找出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或段,细细体会这些词、句、段,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什么语速、语调或语气朗读就能表达作者的这种感情。

b.分步朗读,评读赏悟。

通读了全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后,就应分步赏读文章。在这一环节上,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养成以适当提出问题的习惯:“这本书大概讲什么?”“主题是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什么意义?”“给我们什么启迪?”并且明确地告诉学生,仅仅会提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用笔在字里行间、文章的空白之处圈点重要的词,划出重要的段落,或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下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更大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为新的阅读形式开辟道路

虽然有些人仍然使用老式的纸质书籍,但传统的格式正在为不同的阅读方式开辟道路。我们以电子方式携带数百本书。我们正在听故事。我们正在观看屏幕上发生的事件。

我们先看看传统书籍,然后是电子书,最后是有声读物。形式不仅在变化,我们的方法也在变化。新的阅读形式,我们应该为学生思考:如何阅读一本书?一种格式优于另一种吗?

总之,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学生阅读的效果,让他们多阅读,多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来源┃山伯教育ID: ishanbo 。专注礼育养育资讯。面向家长,征集教育文章、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好书推荐、礼仪礼貌、特色课程。面向学生,征集原创作文、诗歌、书画等优秀作品。  编辑┃丄学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