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那么,为什么要读书?有高人总结了三点原因,非常精辟。 一、通过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悟透一些道理,帮助我们获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更好的思维方式。 二、通过读书,可以找到真实的自己,可以发现自己的需求:知识、理想、境界、爱、诗和远方。 三、通过读书,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读书是认清自我的途径,因为眼睛和脚步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通过读书,可以看到从未接触过的世界,从而敢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认知世界的窗口,可以观天地,可以察众生,可以见自己。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曾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美不过书香气。书籍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里程碑。我们现在的科技进步,都是以先人们积累的经验为起点。 什么才是真正的读书呢?就是自己感兴趣时,拿起书本就读。读书时,放开心胸,仰视浮云。或在暮春之夕,与爱人携手同行,共读《离骚》。或在风雪之夜与朋友围炉而坐,佳茗一壶,读哲学,品诗文。随心所欲,取而读之,这才有读书的趣味。 中国人很早就重视读书,孔子的一生,既是教育者的一生,也是读书人的一生。“韦编三绝”、“发愤忘食”,是孔子热爱读书、勤奋读书的生动写照。读书人在中国古代受到高度尊敬,是中华文明崇尚读书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的文化特色。历经几千年的文化熏陶,读书已成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读书是一种练功,是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思,致心一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韩永进表示,无论知识和信息载体的形式,怎样发展变化,图书馆特有的作用不会改变。实体书店、图书馆,总能给人们带来温暖、智慧和思想。坚持读书,终身学习,是让人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古人认为:活到老,就要学到老。先哲们写了很多诗词,劝诫大家要多读书、读好书。今天,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共赏经典读书诗词,体验诗句里的醉人书香!看看哪一首诗词,你最喜欢?如果喜欢,请你动动手指,转发一下!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白鹿洞二首》·其一 --【五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忌在慌忙, 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 切身须要急思量。 《励学篇》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 五经勤向窗前读。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时读书乐·春》 --【元】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 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 绿满窗前草不除。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 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 未信我庐别有春。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
|
来自: 奋斗3e40uervkr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