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书院,广府文化瑰宝! 庐江书院,广府何氏精神家园 继承庐江书院先辈遗志!! 发扬庐江书院广府文化!! ——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会 全球广府何氏,我的叔伯兄弟姐妹们: 我主导创立的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会承蒙各位支持,特别是广佛地区庐江书院原册各房200多后裔宗亲,向庐江书院列祖列宗点燃了熄灭长达七十年之久的那一柱香火,虽然假座于庐江书院原册王圣绎思堂房,也是达成心愿之成功壮举! 中国媒体核心——《北京晚报》官方网站也把我们的盛会送达了北京,传播了全球,把我们的心声也送达了每一位读者的心中——我们要更进一步亲近家园,灵魂深处也在呼唤我们回家——期待有一天,何家人“回家”,以“广府文化传承者的身份,以广府书院合族祠文化讲解员的身份”,与文化管理部门一道,共治共管,联袂打造一个广府文化宣传窗口!让何家人记住这份“乡愁”之余,让全体广府人都记住这份无比荣耀、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乡愁”。 回眸七十年,我们对庐江书院的魂牵梦萦从不间断过,我们都亲切地形容这里是“我们家的祠堂,全球广府何氏精神家园”。 然而,七十年的年轮,不长也不短,我们关心家园还是不够,我们还是不够团结,没有让这份“何家人的乡愁,全广府人富含书院文化气息的乡愁”回家,没有发出应有的光芒!找不到了那份书香,更听不到了“書聲奪市聲”的朗朗读书声! (作者留影于2012年庐江书院老门牌前,老对联已经不知所踪) (摄于2019年4月18日,化名“民间金融博物馆”后的新门牌) 我们的“小伙伴”一个个的倒下了,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 平所书院(赵家祠)、三益书院(江、何、黎三姓合族祠)、濂溪书院(周家祠)、豫章书院(罗家祠)等。庆幸,1993年颁发的挂在我们门前的文物牌子,挡住了不知多少次的“轰轰隆隆的推土机”,成为了目前唯一保存基本完整的广府合族祠书院。 (摄于2012年) (摄于2019年) (摄于2019年) 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体会,以唤醒一群群“装睡的何家人”…… 我们曾失去了几次取回庐江书院的契机,我们需要亡羊补牢—— 第一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军政界大有力量;没记错,1953年才被彻底收归国有。 第二次,黎子流广州市长在职期间,没有彻底跟进,不懂如何顺势而上盘活,君可知,我及伯平叔等参与一起努力过成立的“广州庐江书院文化促进会”,黎子流市长曾有过很好的批复,本是大契机,却白白浪费了,这是最为重大失误…此处省略一万字… 第三,文化站时期,我们谋而不动,说得多,做得很少,甚至没有任何行动,白白浪费了天赐良机。 我们想让在职的官老爷们帮我们出面,难!难!!难!!!他们非常怕事,不敢担当,磨磨牙,饮饮酒,也许可以。有事,走得比谁都快!打交道多了,心也就淡了,靠人不如靠己… ~~~ (被摘掉对联时的“岭南金融博物馆”初期) 综上所述,我们核心后人一直以来都没有凝成一股力量,宛如一盘散沙,谁也不想挑头担当。我,是找到失散150年佛山老祖宗后,自觉觉得必须反哺家族,甚至是命运的呼唤,“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管三七二十一,硬着头皮才上的…… 个中滋味,一路被“围追堵截”到今日“出埃及记”,其中的不易很少人知。我把一个个压力,一个个委屈,当做了自己茁壮成长的“肥料”。与我一群“井冈山好兄弟”毅然决定大胆下山,走万里长征,目前到达了“过湘江”了,甚至过了湘江了……死伤无数,跑调了很多,一个个掉队者,我都记得他们的曾经与曾经……… 同志们,亲人们,我们尚未到达“遵义”,更没有到达“延安”……全方位胜利,还要继续努力走下去,路漫漫长,回家之路尚远! 摆在面前的是,假如有一天庐江书院回到我们手中,我们又该如何盘活? 是否会烽烟骤起祸起萧墙? 我们的计划如何找到更多的切入点? 我曾写出来了一部分七大板块。那是远远不够的…… 何金德一个脑袋不够,本会常委会顾委会不够,要集结全广府何氏之力,凝聚力量,广纳英才,才可以完成这条艰难的“回家之路”。 —— 致我散落天涯的全广府何氏叔伯兄弟姐妹 何金德 2019.4.20于广州。 ![]() 【原标题】:《致广府何氏的几句话》——致我散落天涯的全广府何氏叔伯兄弟姐妹 【作者】: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会会长何金德 【授权发布】:庐江书院文化研究会、广东省庐江书院文化研究院筹委会、广东省庐江文化促进会筹委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