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画符",原来是一条小虫在作怪

 张轩oy5yft5mxq 2019-04-23

柑橘潜叶蛾从每年3月初至11月底在果园均可发现幼虫为害嫩叶,但此虫在夏、秋季发生最盛,对秋梢危害最严重。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开始危害,7-9月是发生盛期,危害也严重。10月份以后发生最减少。完成一代需20天左右。成虫大多在清晨羽化,白天栖息在叶背及杂草中,夜晚活动,趋光性强。交尾后于第二至第三天傍晚产卵,卵多产在嫩叶背面中脉附近,每叶可产数粒。每头雌虫可产卵40-90粒,平均60粒左右。幼

柑橘潜叶蛾从每年3月初至11月底在果园均可发现幼虫为害嫩叶,但此虫在夏、秋季发生最盛,对秋梢危害最严重。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开始危害,7-9月是发生盛期,危害也严重。10月份以后发生最减少。完成一代需20天左右。成虫大多在清晨羽化,白天栖息在叶背及杂草中,夜晚活动,趋光性强。交尾后于第二至第三天傍晚产卵,卵多产在嫩叶背面中脉附近,每叶可产数粒。每头雌虫可产卵40-90粒,平均60粒左右。

幼虫孵化后,即由卵底面潜入叶表皮下,在内取食叶肉,边食边前进,逐渐形成弯曲虫道。成熟时,大多蛀至叶缘处,虫体在其中吐丝结薄茧化蛹,常造成叶片边缘卷起。苗木和幼龄树,由于抽梢多而不整齐,适合成虫产卵和幼虫危害,常比成年树受害严重。

作为柑橘作物最常见的虫害之一,现在已经进入防治期了,这些防治技术不得不提前了解清楚哦!

柑橘潜叶蛾,俗称"鬼画符",属鳞翅目,橘潜蛾科。

柑橘潜叶蛾是柑橘的主要虫害之一。

此虫主要为害柑橘嫩梢、嫩叶,果实也有少数受害。

其幼虫潜入叶表皮下取食,形成白色弯曲的虫道,使叶片卷曲、硬化,易脱落,新梢生长不充实,影响树势和来年开花结果,果实受害后易腐烂,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

潜叶蛾1

潜叶蛾2

潜叶蛾3

潜叶蛾4

茶米叶

【概述】

鳞翅目,潜叶蛾科。别名橘潜蛾。

【分布】

广东、广西、海南、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浙江、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

【寄主】

黄皮、柑橘类。

【为害特点】

幼虫潜入嫩叶、嫩梢表皮下蛀食,形成弯曲隧道,被害叶卷缩易落,新梢生长停滞。

伤口易染溃疡病,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

【形态特征】

成虫银白色,体长2mm,翅展4mm,触角丝状,前翅披针形,翅基部具2条黑褐色纵纹,翅近中部有黑褐色"Y"形斜纹,前缘中部至外缘有橘黄色缘毛,顶角有黑圆斑1个。后翅针叶状缘毛长。卵椭圆形白色透明。幼虫扁平无足黄绿色,头三角形,3龄体长3~4mm,腹末端具细长尾状物1对。蛹纺锤形,黄褐色,长2.5mm。茧黄褐色。

生活习性

广东、广西15代,福建11~14代,浙江年生9~10代,世代重叠,多以幼虫和蛹越冬。

均温26~29℃时,13~15天完成一代,幼虫期5~6天,蛹期5~8天,成虫寿命5~10天,卵期2天。16.6℃时42天完成1代。

成虫昼伏夜出,飞行敏捷,趋光性弱,卵多散产在嫩叶背面主脉附近,每雌产卵20~80粒,多达100粒。

初孵幼虫由卵底潜入皮下为害,蛀道总长约50~100mm,蛀道中央有黑色虫粪。

幼虫共4龄,3龄为暴食阶段,4龄不取食,口器变为吐丝器,于叶缘吐丝结茧,致叶缘卷起于内化蛹。

天敌有多种小蜂,优势种为橘潜蛾姬小蜂。

【防治方法】

1、结合栽培管理及时抹芽控梢,摘除过早、过晚的新梢,通过水、肥管理使夏、秋梢抽发整齐健壮,是抑制虫源防治此虫的根本措施。

2、保护释放天敌

橘潜蛾姬小蜂(柑橘潜叶蛾的死天敌)、草蛉(草蛉对红蜘蛛和棉铃虫防治效果甚好)等。

它是好的,不要打它

它是好的,不要打它

它是好的,不要打它

它是好的,不要打它

3、药剂防治

在新芽抽出5毫米时用药防治,可喷阿维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或10%啶虫脒乳油,或95%机油乳油250倍液,或高效氯氟氰菊酯2500倍液(嫩梢期慎用),或48%毒死蜱1500倍液。另外10%二氯苯醚菊酯,2.5%溴氰菊酯,25%杀虫双水剂,25%两维因可湿性粉剂,5%吡虫啉乳油均可防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