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行藏 花情:槐花初开,可以捋槐花了 地点: 鹞店古寨位于孟津县平乐镇鹞店村(西北200米处) 位置:鹞店位于洛常路耀店街向北约一公里处 拍摄日期:4月17日 门票:无! 鹞店古寨位于洛常路耀店街向北约一公里处。这天,两位博学的好朋友带俺去孟津游玩,顺便来到了这里。“人间最美四月天”,尤其是这个时节的乡村,花香鸟语,绿树夹道,美不胜收! 我们来到了古寨的东门,将从这里进入。 桐树正开着白里发紫的花,空气中一股清香。
仰望东门。 现在的东门,已经经过了修葺。 曾经这个寨门已经只剩下面一大半,连门匾都看不见。 经过修建,成了现在完整的样子 曾经的东寨门(2012年资料照片,来自网上) 2012年的东寨门 走近看,修补的部分做到了修旧如旧,古朴内敛。 “鹞店”门匾。 里面的大门也是后来补上的。 桐花还没有落,槐花已经开了! 槐花满树,青里透白,清香弥漫——不觉又到了捋槐花的时节了! 走进东门不远,就看了古寨的介绍 各古迹的分布。 古寨地势险要,雄伟壮观。有南门、东门、北门三个寨门。 古寨介绍,仔细一看,还真是有不少历史的! 鹞店古寨的碑题。 往里走,看到了一座座古民居,还有巨大的皂荚树,枝繁叶茂,绿色满眼。 这是二仙庙。 山门朝南,建于北魏时期。近年也经过了修葺。 二仙庙的传说:二仙就是魏华存,为晋代女道士,上清派所尊第一代太师。字贤安,道士称她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相传隋朝末年,李世民与王世充大将单雄信交战失利,退守跃店寨,派精兵良将把住隘口,凭险据守,方才得到了喘息的机会。但是李世民困守荒山,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十分危急。忽报帐外有一老妇人给三军送粮草来了,只见老妇人左手提个小瓦罐,上面扣了三只碗,别了三双筷子;右手拿了一把谷穗。老妇人说这宝罐仙草足够三军享用,老妇人说完就不见了。全军上下挨个在小瓦罐取碗舀饭,就是用不完,李世民的人马吃饱喝足,当晚偷袭敌营,大获全胜。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就在昔日屯兵处修建了二仙庙。二仙庙旺盛延续几百年。 里面的大殿,硬山建筑,木门木窗。 门额上写着“二仙庙”,从门缝往里看,已没有任何塑像。 残破的厢房,土质裸露,木棂条断损,砖结构却依旧硬挺。 从里面看大门的样子 古树下的民居,灯笼对联,消防器材,当是有村民居住或是照应。 透过门缝往里看, 影壁庭树,砖石地面, 古民居的样貌。 但是今天古寨之内并没有见到一个村民。 墙壁上写着“人们公社万岁”,曾经的岁月留痕。 再往里走,看到了这个“望京门”遗址。 鹞店古寨处在洛阳北邙山南路,自然形成的楔形山脊突入洛阳盆地,东西两侧的深沟绝壁如裁,深沟外侧的山势如同鹰鹞展翅,俯瞰洛阳。这也是“望京门“处于此地的地理原因,“京”即指洛阳。 这也是“鹞店”之名的由来~ 古寨中古老的皂荚树很多,枝繁叶茂,荫庇着民房。 这棵皂荚树,标记树龄160年了! 另一棵皂荚树,树龄100年,感觉比刚才那棵160年的还要粗壮高大。 看看这养眼的绿叶 旁边一道游廊,雪白的木香花正在阳光下盛放。 皂荚树下,有一个池塘,镌刻“鉴池”,周围高处圆形的围堰和路面交接的地方,有几处泄水入口,利于收集雨水。看来这个池塘,观景,泄水,救火,功能很多。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南寨门。 如今的南寨门,是经过专门的修葺保护的。在2011年的时候,由于雨水较多,致使该寨南寨门因雨水浸泡和年久失修而垮塌。2012年4月,县政府斥资18万元对鹞店古寨开展了维修保护,重点就是南寨门,8月,由洛阳市文物局组织的古代建筑专家验收组对孟津县鹞店古寨的维修保护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并顺利通过。 站在南寨门上向外遥望,能看到很远。但是今天有雾霾,再远处还是消失在迷蒙中。据说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洛阳市哦,这里离刚才的望京门遗址也不远。 站在南寨门上往寨里看,巨树葱绿,民居如画。 在鹞店古寨里,曾经拍过多部影视剧。 《八百罗汉》、《常香玉》、《中岳狂飙》、《大河奔流》、《黄河东流去》等都曾在这里取景。 原路往回走。阳光斑驳的洒下,门前的野菊花阑珊可爱。 这是乡村的宁静美丽。 古旧的大门,簇新的对联。 古寨,古民居。沧桑背后,有辉煌荣光的历史。 槐花处处开放 碾台,磨盘,这里是打麦场附近 鹞店古寨历史丰富,如今民居历历,人迹阑珊。 却正是一处清静原生的乡村好去处,值得一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