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在我坐上2518次列车前往北京读书之前的十八年中,我从未离开过威海,我知道威海有过被英国租借的短暂的历史,比如,我在鲸园小学读书的时候,我知道校长办公室所在的那座小楼,以及边上我读学前班和一年级的那座楼,都是英占时期的建筑,甚至这两座楼前的法国梧桐树以及大钟,都历史悠久。关于那两座小楼,上学的时候有人说这是威海市区里面抗震性能最好的两座楼,这个说法的来源无从考证,是否来自于传播者对于当时国内社会的不满也不得而知。在鲸园小学读书的时候我每天放学都坐班车回家,等车的地点就在三角花园,这里有收回威海卫纪念碑,我有时会爬到基座上去,但是我对这座高32英尺的建筑并没有太多的兴趣,我对英占威海卫的那32年中发生了什么同样也没有太多的兴趣。从我第一次离开威海,到现在已经超过十年了,眼看着当年的他乡,现在已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过去的十年中,大概是出于某种排解乡愁的精神上的需要,我开始读一些关于威海的书,开始试着去把威海的每一段历史清晰化,开始去把自己的记忆和这个城市的记忆融为一体,以下的这些文字,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产生的。1我最近在看一本叫《威海背影》的书,书的作者是杨机臣,在本书中,他复原了一些早已模糊的关于威海的记忆,比如一战时前往欧洲的劳工,英占时前往香港当警察的威海本地人,以及当年在威海卫最大的外商家族克拉克一家同威海的各种往事。这里面提到小邓肯·克拉克送给威海档案局局长张建国一面旗子,说是英租威海卫区旗,这件物品在之前都没有人见过,甚至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书中也刊印了当时二人展开这面旗子的照片。【附图小邓肯·克拉克与张建国展示英租威海卫区旗】 展示 我们可以看到,这面旗子在上角有传统的大英帝国米字旗图案之外,还有一个圆圈,毫无疑问,这个圆圈代表的就是威海卫,而这个圆圈里,竟然是一副花鸟画。这面旗子后来收藏在威海的博物馆里面了,细看这鸟,长得还是很特别的,比较这下面这张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有些颜色已经褪了,可能是被氧化的缘故吧。【附图,博物馆中的英租威海卫区旗】 展示 2关于这里面这只鸟是什么,有国内的网友认为这是一只海鸟,因当时在威海卫有很多这种鸟,故以此为标志,关于他的这种说法,可以说完全是臆测,既无史料上的证据,也无法在生物的外表特征上自圆其说。在国外,关于这面旗子的讨论也有过,并且也有该旗子的电子版图片。【附图电子版图片小图】 小图 【附图电子版图片大图】 大图 鸟的数量得到了确认,从博物馆中那面旗子的照片上看,可以确认至少有一只,后面可能有另外一只,但是在做什么动作无法识别,而从电子版图片可以明确看到,这里面有两只鸟,一只鸟昂首阔立,一只鸟俯身戏水,而这两只鸟,在体貌特征上,却又有着明显的不同。3为什么会出现两只长得不一样的鸟,如果它们是不同种,那它们为何又如此亲密,如果它们同种那为何又如此不同,事实上同种的鸟类,在两性之间很多时候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孔雀,比如鸳鸯,这一类动物的雄性会进化的极为漂亮,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到的自然选择理论并没有完全解释这种进化趋势,后来他通过补充性选择理论用以对这种情况进行解释。【附图电子版详图】 详图 【附图鸳鸯照片】 实物 比较详图和鸳鸯的实际照片,我们基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英租威海卫区旗中的鸟类就是鸳鸯。4关于为什么会是鸳鸯,有国内网友认为是大英帝国为了表明和大清帝国的这种密切的关系,但是同样只是臆断并无史料支持。在1992年的NAVA杂志上,我找到了这样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叫《被遗忘的角落,被遗忘的旗帜》,讲述的就是英租威海卫及其旗帜的情况,关于鸳鸯,作者认为是寓意着幸福。【附图关于旗帜的分析】 文章 5骆克哈特是英租威海时的第一位总督,他之前是在香港,已在中国浸淫多年,可谓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通,在他1902年12月1日的一封信件中,我们大概可以看到这个鸳鸯旗是怎么来的。“The design of the flag hitherto used by the Commissioner of this Dependency is a dragon on the Union Jack and is in my opinion quite unsuitable. I have therefore to request that the Crown Agents may be instructed to have made for the use of the Commissioner two new flags, the device of the Mandarin Duck being substituted for the Dragon, which is as you are aware the national emblem of China and not appropriate in the case of a British Dependency.”大意大概是,原计划用的旗帜是米字旗和龙的,但是龙是中国整个国家的象征,用在威海卫这里似乎不太合适,所以建议换成鸳鸯。6有了骆克哈特这封信,似乎所有疑问都应该解决了,但是还是有两个有待于继续探索的内容,首先,这张鸳鸯戏水图是从哪里来的,是英国人从中国的艺术作品中提炼的?,还是根据英国本国的鸟类学家的图鉴设计的?,这一点现在不得而知,我倾向于后者,因为途中的鸳鸯比较写实,不够写意。另一个问题,博物馆中收藏的这件,究竟是英租威海卫区旗的原件,还是当时民间的一个复制品,比较博物馆馆藏的这面旗子和电子版的图片,前者感觉画风略显拙劣,这一点现在同样不得而知,但是我同样倾向于后者,因为这面旗子的来源,邓肯·克拉克,当时国王饭店的老板,只是一个在威海经商的外国人,并非殖民机构的行政人员,当时很可能出于举办一些活动的需要,对旗子进行复制。7以上就是关于英租威海卫区旗我要说的所有内容,离开威海已经十年多了,三角花园的收回威海卫纪念碑还在,当时那里玩耍时经常爬的石头老牛已经不在了,当年坐着离开的2518也变成了K412了,或许真的,故乡就是那个永远都回不到的地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