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振耀

 玖玖家政 2019-04-23

王振耀

    ​​​8月18日,国际公益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消除贫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高端对话上作了“社会组织与精准扶贫:模式与创新”的主题发言。

    中国正在进行着一项重要的社会工程——精准扶贫,其要解决中国非常特殊的贫困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是发达国家100年前甚至300年前没有出现过的问题。18年前,我作为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来宁夏南部山区调研,这里寸草不生,地挖很深,但看到的土仍然是干的。18年过去了,除了政府一直在做的努力外,在中国也出了不少扶贫的英雄,他们创作出辉煌的扶贫成绩。

    我们首先来探讨,在中国的环境下,社会组织如何参与政府的精准扶贫。在中国,很多社会组织都在做扶贫。如何扶贫?首先是对贫困如何定义。党彦宝先生把贫困定义的范围放大了,不仅是扶贫办系统里涉及到的贫困户,同时民政系统管理的低保户、城乡低保户、劳动部门管理的城市无业与生活困难人员都包含其中。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这直接促使他们和政府能够有比较密切的互动。比如,宝丰太阳能枸杞产业扶贫项目,有些人提出来应该叫农光互补产业模式。我思考到今天凌晨一点半,觉得应该叫一个更响亮的名字,我查了一查地图,著名的毛乌素沙漠就位于宁夏东北部,所以我想就叫宁东沙地产业扶贫模式。我们年轻的慈善家、国际公益学院的同学在参与扶贫工作时,要注意他这个经验。我特别希望经过我们的谈论接下来我们的行动变成互动的创新。

    第二个,大家都说造血,如何造血?党彦宝先生的经验,我称之为四个结合:一是和荒漠化治理相结合。著名的毛乌素沙漠横跨宁夏、陕西、内蒙古,它不断地往陕北、往榆林这些地方延伸,它对中国的气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宝丰的模式是让荒漠变绿洲。二是与贫困人口的生产劳动相结合。宝丰模式是让这些贫困人口和地方政府结合,通过他们自己种枸杞,宝丰来收枸杞的方式,让劳动者既有尊严,又有劳动技能。三是与商业的结合,让贫困者的劳动具有商业价值。最后,和政府的政策进行结合。基于以上四点来看,宝丰的“造血”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做出了一个模型。

    第三,生态再构造。党彦宝先生通过不太复杂的技术实现了扶贫的创新。将光伏发电与枸杞种植相结合,生产与应对气侯变化对接,从企业不污染到种植业无公害,给社会、给大自然留下良性的关系,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经验。

    今天解振华主任有一句话: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的很多问题可能恰是另一个机遇。今天在座的很多专家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我们完全可以在与自然的和谐中,创造一个解决问题的机遇。比如通过不是特别复杂的技术改进,开拓巨大的精准扶贫空间。再一个,扶贫体制也要进行创新,比如用公司加贫困户加政府的模式这是我想到的,希望大家在行动的时候共同讨论。

    此外还有两个挑战。第一,现在的各种经验需要系统的总结,需要在学术和其他领域进行更多的研究,和很多社会组织、很多专家进行对接,进行系统的分析。第二是技术支持系统,需要建立起社会类的实验室,把国际上的专家引入其中给我们进行指导。

    记得八年前,慈善界讨论,能不能在宁夏学硅谷打造黄河善谷,让慈善家在这里更好的发明创造,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如今看来,党彦宝先生已经进行了很好的实践,他在包括煤化工产业与养老、医疗和大健康,包括环保与扶贫创新的一体化方面做出了自己的模式创新。下一步,我们的专家们,可以和自治区政府建议,建立宁东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园。这个创新园,可以请这次与会的嘉宾共同参与,给政府提出建议,在应对气侯变化方面,真正设计出合乎中国条件的、非常具体的行动方案,让慈善家在引领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当然,这也需要国际社会与我们共同合作、共同努力。​​​​

[责编:钟蕾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