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巴黎圣母院随想追忆

 长白山6666 2019-04-23

■王 楠文图 《 中国城市报 》( 2019年04月22日   第 18 版)

  2016年,完好的巴黎圣母院。

  “他把脸孔埋在手里。这是他第一次哭泣。他立着,哭得全身抖动,比跪着还要凄楚可怜,他这样哭了好一会儿。”这是出现在法国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一段描述。2019年4月15日下午,这段情景真实发生在巴黎街头。望着火光中的圣母院,无数男女闭眼祈祷、泪流满面。

  “巴黎圣母院着火了!”一时之间,世界各地的媒体群、社交平台都重点报道此事。这座连接文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人类文化瑰宝,这座象征着法国与欧洲历史艺术的古典建筑,被熊熊烈火焚烧着,大火亦灼疼了人们的内心。

  面对尖塔坠落、花窗破损等不断传来的消息,法国总统表示事后将会重建巴黎圣母院,但一些历史学家对巴黎圣母院能否完全恢复雄伟原貌感到担忧。

  历史上,法国的启蒙运动、中国的百家争鸣思潮都对世界的思想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此外,在历史发展、城市建设、生活模式等方面,中法两国亦极具相似之处。所以,此次巴黎圣母院的灾难激起了众多国人的共鸣和同情。

  对巴黎圣母院的认识,大多国人可能都源于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这部首次发表于1831年1月14日的长篇小说,通过浪漫主义的手法,描述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跌宕故事,营造了“善与恶、美与丑”的强烈文学对比。

  后来,美国迪士尼公司在1996年将《巴黎圣母院》改编为动画电影《钟楼怪人》,影片在保持原作故事架构的基础上,提取了其中的一个片段改编讲述。这部动画电影成为了许多小朋友初识巴黎圣母院的重要途径。

  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除了在小说、影视作品中不断出现外,还通过各种艺术载体展示风采。巴黎圣母院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它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与其象征和平的内涵。

  3年前,我曾前往法国,参观了巴黎圣母院,为其辉煌的哥特式建筑与精美的展馆藏品所深深折服。

  这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施行主教制的基督教派在教区中设立的具有特殊地位的教堂)。每年都有大量从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所以,圣母院的安保非常严格,对游览人数实行定量限制。

  当地时间下午六点,老远就能听到大教堂方向传来“铛铛”的钟声,清脆而规律。钟声响起后,本来嘈杂喧闹的街道突然安静下来,路上的游客驻足留步,酒馆内的食客、酒客放下刀叉和酒杯,路边表演的艺人收起琴弓……大家侧耳倾听,很快,更多的钟声融进来,有的节奏快,有的节奏慢,声音时大时小,给人一种欢悦而奇妙的感觉,就好像素描画板上,不经意泼上的五彩颜色。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于1163年决定兴建的,经过180多年的建设,最终在1345年完工建成。

  进入圣母院后,室内温度骤减,相对于外面的酷热和焦躁,一切变得清凉和宁静。室内的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气息,那是石头与木头沉淀多年后散发出的香味。在这庄严的空间里,许多人整好服饰,摘下帽冠以示尊重。

  圣母院内部光源不多,除了橘黄的烛光外,就是阳光穿过花窗映射在地上的五彩光影。主教的低声吟诵,伴随着低音大提琴和管风琴悄然入耳,游览的人们停止了脚步,跟随长椅上坐着的教徒一起轻声吟唱,整个氛围庄严而神圣。

  几个世纪以来,巴黎圣母院一直是法国宗教活动、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在法国人乃至欧洲人心目中,巴黎圣母院是“温暖亲切”的代名词,每逢周日,很多人都会来这里做弥撒,听音乐。

  由内部陈列的模型可见,整座圣母院建筑形体方正,仪态庄严。正面朝西分三层,底层并排三座桃形大门洞,分别是圣母门、圣安娜门,门上布满了雕饰,描述《圣经》里的故事。这让我想起中国的一些古典建筑、文物同样会雕刻上文字,作为后人了解历史与文化的重要窗口。

  长条壁龛上放置着著名的古犹太和以色列28王的雕像,据说雕刻的是圣母的祖先和犹太的历代国王,被称为美王之廊。

  到来、停留、离开,在巴黎圣母院花上一整日时间也难以一睹其全貌。火灾后重建期间可能会实行闭馆,再想游览巴黎圣母院可能要等待数年甚至更久。

  但就如雨果曾说的:“一砖一石,日复一日,一世纪接一世纪,爱从未消逝。”作为撑起信仰的大教堂、表现丰富文化的圣母院,有一天终将再为人们讲述曾经发生的故事,展现她的独特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