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陌上晓春 周末这几天在家帮助娃复习功课,下周他要期中考试了。 忽然接到好友老徐的微信:“兄弟,我的事搞定了,下周定个日子,咱们几个聚聚,放松放松,你必须到”! 我回复到:“恭喜徐处顺利扶正,兄弟我肯定到”。 放下手机,一瞬间,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崔郊的一首《赠婢》,“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讲述的是秀才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却被卖给显贵于頔。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在一个寒食节,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却碍于情势,不能互通情愫,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婢》。 这本是描述的凄美爱情故事,我把它用来表达此时此刻兄弟之间的友情,略显酸楚。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运作到现在,老徐终于从副处扶正了。他是仕途之家,不得不说家庭环境也是给予一定影响的。 大学四年一直都是学生会干部,组织协调能力一直都很强,这可能就是传统。同学中他一直让我很佩服。 和老徐一个宿舍四年,毕业了又到同一个城市工作,关系一直保持很好,定期都会小聚。刚毕业那会我们意气风发,几个单身汉经常夜不归宿,“夜夜笙歌”,“人生得意须尽欢”。 毋容置疑,很多好兄弟好同学好朋友,渐渐的随之各自的忙碌,各自职业不同,虽然在同一个城市,聚会的次数少了,每次聚会人数也少了。除了回忆大学美好时光,很多现实的政见不同,犹如一条逾越不了的鸿沟,所以,渐渐的以前很多没心没肺的话也不会随便说了。 虽然很多的共性成为我们同学结合的枢纽,但更多的是:我们生活的圈子,已经没有了多少的交集。也正如鲁迅先生在《故乡》里的一句话:“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我和闰土之间已经有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老徐的升迁宴请,肯定要去。这是我最好的兄弟,也是我最好的青春。虽然我跟他之间几次聊天有过争论,让我多少有点失望,看着聊天信息我再也不会像从前一样愤而反驳。 换位思考,站在他所袋表的一方来说,他已经改姓了,为了生活,相信他也是言不由衷。 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 我想我们之间散的不是筵席,或许是渐行渐远的价值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