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史上最强“手账达人”的养成

 天承办公室 2019-04-23

在阅读过程中除了围绕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展开的主题讨论之外,麦子还被另一个有趣的插曲所吸引——达芬奇是如何做笔记的?

达芬奇一生除了留下《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绘画作品外,大约填满了30000页手稿,超过6000页的内容留存至今,其中有些是零碎纸片,有些在他死后被后人收集并装订成册,还有些则是保留了大致原样的笔记本。

这些笔记中几乎包含了人类能想到的各种话题:天文、地理、生物、人体解剖,生命起源、建筑、军事……其中包括大量达芬奇自己构思的具有各种用途的创造发明。不仅记录了达芬奇日常的灵感,还大量出现了飞机等超越时代的发明构想,甚至记录下了达芬奇亲自进行各种活体解剖的绘图与文字,超越时代的大胆而精准的解剖学知识,今日今时,仍然让读到达芬奇这些手稿的后人震撼不已。

其中当然就包括达芬奇传世代表作、《达芬奇幽灵》一书核心——《维特鲁威人》。这幅后世被广为流传的画代表着几何和数学的力量、文艺复兴的理念、人体的优美、人脑的创意潜能、人类精神的普遍性等诸多含义,只是绘制在一张信笺纸上,看上去像一幅普通的钢笔习作。

《达芬奇密码》的作者如是说:

“我们所知道的达芬奇的一切几乎都来自他的笔记本——它们是人类观察力和想象力最强有力的书面证明。”

从某种角度来说,达芬奇的手账可以称的上其一生杰作,价值完全不输他那些正规的画作。

1994年,微软之父比尔盖茨耗资3080万美元天价买入被称为”哈默手稿“的达芬奇原创手账——这是一份达芬奇在米兰连续写了72页的手稿,然后无偿公布于众。比尔盖茨说:

“哈默手稿属于全世界。”

这仅仅是达芬奇制作的“手账”中极小的一部分。

一个人可以做笔记做到文化遗产的地步,无论从笔记的数量、质量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无人能出其右。

达芬奇当之无愧史上最强“手账达人”。

这个手账达人是如何养成的呢?首先的问题来了:

达芬奇为什么要做笔记?

达芬奇大量的笔记是在早年从佛罗伦萨前往米兰发展之后诞生的,他早年离开佛罗伦萨的原因并不光彩——达芬奇因为坊间流传其同性恋倾向,被指涉嫌参与了一起鸡奸犯罪,在当地社会舆论颇不利的情况下,达芬奇出走米兰,希望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在米兰宫廷谋到一份好职位。

米兰

达芬奇很快凭借他过人的艺术天赋迅速博得米兰宫廷注意。然而一开始米兰公爵卢多维科对达芬奇的评价一开始并不高,认为他不过是个能吹笛子说个笑话的作坊工匠,不学无术,没有实绩。

受到刺激的达芬奇大为恼火,他认为围绕在公爵周围的花花公子们不过是“号手和复述者”,他们向他自负的提及的很多知识是错误的——他决心证明这一点。

……研究一切、学习一切。他最初在佛罗伦萨就萌发这个念头,在米兰终于付诸行动。终于,他走上研究万物的道路——

他不仅要研究事物如何以其方式运作,更要研究为何如此。他开始感受到世上的万物都由一系列普遍规律、准则、关系和力量控制并联系在一起。如果能够掌握这其中的关系,就可以通过他地艺术向别人解释,这是任何作家都无法完成的,更有效且准确的方式。

达芬奇沉醉在自己的研究之中,把一切记录下来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他需要靠新的方式来收集他观察到的一切:

比较数据、记录想法、捕捉所见之物,画出草图,记住别人告知他的知识、记录读过的东西、提醒自己的计划……

而他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做笔记。

达芬奇如何做笔记?

达芬奇在职业生涯的早期就开始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进行素描练习。这也是15世纪的社会教育中所倡导的学习方法。

事实上,15世纪工作室的艺术家就鼓励学徒收集自己的习作和素描。那个时代正规教育体系的学生也被教导使用摘录本,摘录阅读过的作品,这其实就是笔记本(手账)。

摘录簿主要有两个功能,帮助学生根据老师为他们划分的类别培养教学需求的思维习惯,好好整理已被人想过和说过的最好的知识。

16世纪初一本指导如何记录摘录簿的指南这样写道:

找一本大小适合的空白笔记本,把它分成不同主题,不同的小册子,在其中一册里写上日常交谈的主题——思想、身体、职业、游戏、服饰、时间、住所、食物;一册用于记录习语,或者应该学会的表达方式;一册用于摘抄佳句;一册用于记录谚语;一册用于记录困难的篇章;一册用于记录你或者你老师认为有用的笔记。

记笔记的重要性,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被提及,塞涅卡关于记笔记的心得这样说到:

“我们应该学习蜜蜂(这个比喻在中世界和文艺复兴时代一直为人引用),应该从阅读材料中汲取有用的知识,把它们分门别类保存起来,这样才能保存的更好,然后通过勤奋调用我们的天赋里一切的资源,把品尝到的各种花蜜混合在一起,调制成一种甜美的佳酿,这样的话即使能一眼看出它出自何处,也必然不同于它最初的摸样。”

(多么美妙的手账理论)

达芬奇做的手帐有意无意间把素描本和摘录簿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如同蜜蜂在广阔的田野间轻盈飞动一般。(这和现在的手账制作概念完全一致!)

他也不受任何边界限制,在笔记本里复制崇拜的艺术家的作品,将大自然里的景物画进素描,把玩各种绘画创意,描绘风景,绘制地图,记录想法,写下书信草稿,开始撰写自己的专著。他记录凭空想象到切合实际或是古怪的发明,实验各类新的制图方法,分析及和问题,研究光的行为,探究视觉类比,把要知道和要做的事情列成清单,收集寓言、玩笑、传说……

把一切记录在笔记本上!

而这一切除了绘画,几乎都是用达芬奇标志性的镜像文字书写而成。

此外,初到米兰时,达芬奇还为自己的作品列一份详细的清单,以便检索之用。

达芬奇在笔记本里所揭示的精神世界足以让任何凡人目瞪口呆——他拥有超乎寻常的视觉思维方式和惊人的自由联想能力,他不断扩大兴趣范围,日渐加速研究调查。思想和画面的洪流每天用如他的大脑,他用笔记本事图抓住并理解它们。

达芬奇对做手账如是言——

”我现在所关心的是找到‘案例’和发明,当它们出现的时候,把它们收集起来,然后我要把它们分门别类整理好。这样,我的读者,就算我似乎总是从一个主题跳跃到另一个,你也不会充满疑惑或是嘲笑我。”

麦子印象最深刻的,是达芬奇笔记上留下的头颅解剖以及受孕子宫解剖记录。

达芬奇亲手解剖了一枚头颅,并详细画出其解剖成果。比例精准远超所处的时代。颅骨素描下达芬奇留下了这样的记录:

AM线和CB线交界处,辨识所有感官交汇之处。”

《达芬奇幽灵》如是评价道:

这是惊人的一刻。这是一种视觉上的推测,而这种推测把艺术、现代科学、中世纪哲学都融合在一起,拥有无限的研究可能性。人体与灵魂的隐藏比例并非无法观察。一切皆可知,宇宙缩影可以完全被绘制出来。
颅骨素描下达芬奇留下了“AM线和CB线交界处,辨识所有感官交汇之处。”的记录。
达芬奇关于受孕胎盘的手账

达芬奇保留至今的笔记本样式种类繁多:从大型的对开笔记本到可以挂在腰带上的小型口袋式笔记本。此外还有很多零散的纸片。(大师的手账好像和现代我们文具店也很接轨的感觉。)

然而最后还是得提一句:

尽管达芬奇肯定每天在笔记本上要花费数小时,米兰时期的他还没有解决最令人头疼的实际问题——给自己找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

文艺青年还是得量力而行。

本期推荐书单:

《达芬奇幽灵》

《哈默手稿》

《达芬奇密码》

麦子的阅读公众号:bookofkomug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