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暮春祛湿茯苓这良药效果好!

 昵称63371266 2019-04-23

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我们进入四月的尾巴,也即将迎来一场春天的告别。

此时,正处在谷雨节气期间。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任降于桑。意思是雨量增多,水面的浮萍开始生长;布谷鸟的叫声开始提醒人们不要耽误播种;戴胜鸟飞到桑树上,开始筑巢繁殖了。

在二十四节气中,谷雨后面接着立夏,可见谷雨是一个春夏相交的节气。从中医来看,这个时候很容易受到湿邪的入侵,会表现出身体困重、关节肌肉酸重,尤其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会加重病情。

因此,这个时候的养生重点在于健脾祛湿。虽说春主肝,春天是养肝的好季节,但脾的管辖是跨季节的,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都是健脾祛湿的黄金时间。

在夏天到来之前,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把脾养好,就可以打好基础,免受湿邪的侵害。

中医认为湿邪有外湿与内湿之分。

外湿,通俗的理解就是来源于外部的湿邪。所以,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不能在潮湿的地方久呆,平时也不要穿没有完全晾干的衣物,头发一定要擦干。

如何避开内湿,要从脾的喜好来出发。中医里脾也是有个性的:喜燥恶湿。

它就像生化万物的土壤一样,如果里面的水分太多过于潮湿,导致种在里面的东西发烂发霉、产生病变。

所以,如果你的身体表现出了身体沉重、阴冷(四肢发凉、面色灰暗)、发霉(易得各种皮肤病,如湿疹、头藓、脚藓)、身体经络不通(痛经、长肿瘤)、身体肥胖(下半身偏胖,湿性趋下)的状况,就说明湿气已经入侵你的身体。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要从祛湿、扶脾阳、疏肝来入手。

扶脾阳,即注意不要随意食用冰冷寒凉之物,如生冷水果、冷饮、冰酸奶等;舒肝,即放松心情、调畅肝气,不要过于紧张、焦虑,导致肝郁化火,加重脾胃问题。

祛湿的食物,首选茯苓,如著名的养脾胃食物——八珍糕中,第一个原料就是茯苓,可见其祛湿效果好。

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渗湿利水之功。《本草纲目》言其“主胸胁逆气,忧患惊邪恐悸”。《名医别录》言其“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言其“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神农本草经经》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普济方》载有茯苓久服令人长生之法。

历代医家均将茯苓视为常用的延年益寿之品,因其药性缓和,可益心脾、利水湿,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可扶正,又可去邪。故为平补之佳品。

清代宫廷中,把茯苓制成获苓饼,作为经常服用的滋补佳品,现已成为祛病延年的名点心。

日常生活中,可以将茯苓磨成细粉,15g,与粳米煮粥,名为茯苓粥。李时珍谓:“茯苓粉粥清上实下”。常吃茯苓粥,对老年性浮肿、肥胖症,以及癌肿的预防,均有一定的作用。

近代研究证明,茯苓的有效成分90%以上为茯苓多糖,其不仅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髙机体的抗病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抗癌作用,确实是延年益寿的佳品。

我国茯苓产业的先行者——湖南补天药业,致力于茯苓全产业链的开发,旗下业务包括茯苓制种、种植、生产、加工、研究、销售等。目前,补天药业拥有我国第一个单味茯苓中药西制的制剂——茯苓多糖口服液。这款产品曾经获得第一届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工艺技术“液相不振荡”获国家发明专利,是国内茯苓从粗加工产品向精加工产品的转型升级代表产品。

补天药业的茯苓多糖口服液,核心成分为羧甲基茯苓多糖,除了具有传统茯苓的健脾祛湿功效之外,还有双向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炎、保肝、抗氧化等多种功能,将传统中药茯苓中的活性成分以精确的数据量化,使茯苓这味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实现了其最大化的价值利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