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麻黄加术汤(寒湿症)
2019-04-23 | 阅:  转:  |  分享 
  
麻黄加术汤

《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桂枝6克、炙甘草3克、白术12克、麻黄9克、杏仁6克。

[用法]水煎温服,覆取微似汗。

[功用]发汗解表,散寒怯湿。

[主治]风寒夹湿痹讧。身体烦疼,无汗等。

[本方点滴]本方即麻黄汤加白术组成。适用于寒湿在表之证。方中配白术健脾燥湿,白术配()麻黄能尽去表里之湿。白术不像羌活只怯表湿,白术能健脾运湿,所以白术即治表又治本。

[应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麻黄6克、杏仁6克、薏苡仁12克、炙甘草3克

[简单记法]方名四味药

[用法]风湿合邪,袭于人体,一身尽疼者。发热,日晡(下午3—5时)所剧者。

[本方点滴]方中麻黄发汗解表怯湿。麻黄杏仁宣降肺气,开启上方肺闸门,通调水道,使湿邪从下()而出。薏苡仁利湿且清利,甘草调和诸药。

[现代应用]用于治疗风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荨麻疹、银屑病等。



麻黄加术汤与麻杏苡甘汤区别

方名 病情 病症 功用 麻黄加术汤 寒湿在表,

表证较重 身病重着,

不能转侧 发汗解表,

散寒解湿 麻杏苡甘汤 风湿在表(日晡发热增剧),

表证较轻 身病轻製,

不可屈伸 轻清宣化,

解表怯湿 麻黄汤

《伤寒全生集》

[药物组成]桂枝、川芎、防风、羌活、炙甘草(甜草)、麻黄、杏仁

[用法]水煎服。

[功用]辛温发汗,疏风止痛。

[主治]冬时正伤寒,头痛如斧劈,腰背项强拘急,发热如灼,恶寒无汗,脉浮紧。

《伤寒全生集》麻黄汤与《伤寒论》麻黄汤有何异同?

共同点:

共有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二方均可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不同点:

主治:《全生集》麻黄汤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较《伤寒论》麻黄汤为重。表现为发热如火炽,头痛如斧劈等。

组成功效:《全生集》麻黄汤视为《伤寒论》麻黄汤加防风、羌活、川芎组成。加防风、羌活增强发汗解表功能。川芎与羌活善治头痛,又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其中川芎善治头顶疼及两侧头痛;羌活善治后脑连项痛,防风以加强疏风止痛之效。

大青龙汤

《伤寒论》《金匮要略》

[药物组成]桂枝6克、石膏18克、麻黄12克、杏仁6克、生姜9克、大枣3克

[寓意记法]桂草食黄杏、生枣。

[原方对照]桂草石黄杏、生枣。

[说明]桂,姓;桂草,寓一姓名。

[用法]水煎服,取微似汗。

[功用]发汗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1、外感风寒表实证,内有郁热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汗闭,烦躁,口渴,脉浮紧。《伤寒论》



麻黄加术汤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桂枝二两(去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白术四两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麻黄加术汤

【方药】麻黄三两(去节)(9克)桂枝二两(去皮)(6克)甘草一两(炙)(3克)杏仁七十个(去皮尖)(9克)白术四两(12克)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原文】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二十)

【解说】本文主治寒湿在表之证。寒湿困表,郁遏卫阳,经脉不利,可见身体疼痛而有烦扰之象,并可见有恶寒、发热、无汗等风寒表证。风寒在表,理当发汗,然因湿邪之存,又不宜过汗,以“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存,是故不愈也。”惟用麻黄加术汤寒湿并去,表里同治。麻黄得白术,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黄,能并行表里之寒湿。湿邪盛者,可易白术为苍术。临床上凡身体痹痛、水肿、喘咳等属于

寒湿困表、肺气不宣之证,皆可运用本方。

【运用】

一、外感寒湿

萧琢如医案:黄君,年三十余。素因体肥多湿,现因受寒而发,医药杂投无效,改延余诊。其症手脚迟重,遍身酸痛,口中淡,不欲食,懒言语,终日危坐。诊脉右缓左紧,舌苔白腻,此《金匮》所谓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也。遵经方以表达之,使寒湿悉从微汗而解。处方:带节麻黄2.4克,桂枝2.1克,光杏仁4.5克,炙甘草1.5克,苍术3克。连投2剂,诸症悉平而愈。(《重印全国名医验案类编))1982年版)

按语:本案寒湿证重,又体肥多湿,故以苍术易白术,加入麻黄汤内,以增发汗祛湿之力。

二、湿痹

赵明锐医案:王某某,男,农民。因在田间劳动,忽着风寒侵袭,数日后即周身关节烦痛,并呈游走性,尤以下肢疼痛为甚,局部指压凹陷不起,疼痛拒按,肌体沉重,举步艰难。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脉大而数。曾有医生给服过五皮饮加减之类无效。脉证相参,诊为湿滞肌表留于肌肉,风湿相搏,投以麻黄加术汤,嘱勿大汗。服2剂后,疼痛稍减轻,但浮肿消退。上方加羌活、苍术各15克,继服2剂后疼痛大减,以后调养数日痊愈.

按语:寒湿外侵,留着经脉,气血不利,而致身疼,正合麻黄加术汤之证,投之果效。

三、风隐疹(荨麻疹)

刘柏医案:姜某某,男,20岁,1977年11月10日就诊。二年前患者睡湿炕而得此病。每年冬、春季受风寒或接触冷水即发。疹从四肢起后渐慢延到周身,时起时消。起时瘙痒难忍并伴肤痛,夜不得眠。来诊,见全身有散在痒疹,舌苔白腻,脉浮而紧。此系风寒湿邪郁于肌肤不得透发而致,当用疏风散寒祛湿之法。拟麻黄加术汤2剂。病人服药后周身出微汗,痒疹消失,病愈。1年后追访未再发。

按语:病起于寒湿袭表,又见寒湿在表之舌脉,直辨为麻黄加术汤证,甚是。

四、风寒肿块

朱大伟医案:王某某,男,45岁。1984年10月10日诊。患感冒已一月未愈,反而在右胸前出现一凸突性肿块,疼痛拒按,局部不灼红。经用西药治疗未效。刻诊:发热无汗,一身酸疼,舌苔白腻,脉浮缓。此乃风寒之邪挟湿浊凝聚在肌肤经络之间。治宜祛寒散湿、通络散结。麻黄、白术、红花各12克,桂枝、杏仁各10克,甘草3克,甲珠6克。服2剂后肿块消失.

按语:无形风寒之气挟有形湿浊之邪,凝聚不解,着于肌肤经络,发为凸现之肿物,俱见寒湿在表之伴症。是用麻黄加术汤解开寒湿之凝,加红花、甲珠以通开经络之滞也。

麻黄加术汤麻黄加术金匮方,风寒湿痹体烦僵;

身痛无汗从表解,散寒祛湿效力张。

组成:麻黄15桂枝12杏仁12炙甘草10苍术15

服法:水煎温服。

功效:散寒祛湿解表。

《金匮要略》条文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加术汤证

恶寒无汗,身痛头痛。

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医案一

张某,男,38岁。初春之时,因骑自行车汗出而受风。自述左侧太阳穴处疼痛剧烈,以致夜不成眠,无汗出。舌苔滑腻,脉弦紧有力。予麻黄加术汤。每次服药后皆得微汗出,服药一剂,疼痛明显减轻,二剂服尽,头痛消失。

医案二

高某,女,37岁。患浮肿八年,每每遇寒冷而加剧,曾经西医诊断为粘液性水肿,多方求治无效。患者全身浮肿,以颜面部为甚,伴恶寒,肢体沉重疼痛,无汗,胸脘痞满,小便不利,大便常秘。舌苔白滑,脉浮紧。每次服药后,均有微汗出。三剂服尽,肿消,其它各症亦随之而愈。为巩固疗效,以苓桂术甘汤善后。

麻黄加术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lOg(去节)桂枝6g(去皮)

甘草3g(炙)杏仁12g(去皮尖)白术12g.

上5味,以水900m1,先煮麻黄,减200ral,去上沫,再下诸药,煮取250mi,去滓,温服80ral,覆取微似汗。

张仲景方中有关药物先煎的原理:《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有很多方出现某药先煎的记载.此者,多为减少该药或他药的毒性,增加药液中有效含量。麻黄先煎去沫,能破坏少量麻黄碱,适当减少毒性;葛根汤中,其淀粉能防麻黄碱的挥发,所含黄酮又能拮抗麻黄碱拟交感神经收缩血管作用,减少麻黄毒性;蜀漆先煎,是为了破坏部分常山碱;大黄在大陷胸汤中先煎,是

为了破坏部分蒽醌类化合物,减缓泻下作用,并使消炎、收敛作用的有效成分尽量煎出;大枣在十枣汤中先煎,以减少大戟、甘遂、芫花对胃的直接刺激;茯苓在苓桂甘枣汤中先煎,是因其量

大,保证煎取其有效含量,以发挥宁神利水功效;栝蒌实先煎,取其味厚导痰气下降而不伤胃;茵陈先煎,既保证煎出液清热利胆有效成分的浓度,又可破坏挥发油,缓解对胃肠的刺激。[浙江

中医杂志,1981,(5):199]

(功效)发汗散寒,解表逐湿。

(主治)湿家身烦疼。症见发热,头痛,恶寒,无汗,身烦疼,肌肉酸痛,苔白,舌质淡润,脉沉缓或浮紧。

(临证加减)

1.痹证风邪偏胜,其痛游走不定者,加羌活、防风、老鹳草;寒邪偏胜,疼痛剧烈者,加川乌、草乌、刘寄奴;湿邪偏胜,其痛而肿者,加防己、茯苓、车前子等。

2.表实湿证,其人湿重,苔厚腻,腹满者,白术易苍术,酌加大腹皮、香附、藿香、佩兰、生薏苡仁等。

3.本方证如湿重苔腻厚,腹满者,应白术易苍术,加茯苓、黄柏以增强燥湿之力。.

4.麻黄加术汤中术之辨略:古代用“术”无赤(苍)白之分,后世则分赤白。麻黄加术汤中的“术”,用白术还是用苍术?本草书上有苍术发汗,白术止汗之说。根据本证治疗原则,不欲

其多汗,似宜用白术(原方亦用白术),但在临床上却多用苍术,用之亦无大汗之弊。我认为,苍术发汗之说,未可尽信,只能认为苍术走表之力胜于白术,而走表之药并不等于发汗,如黄芪也

走表,岂可认为能发汗,故本证以用苍术为佳。[金匮诠释.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1986]

5.麻黄、桂枝、白术(或苍术)、甘草。水煎服。治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汗者,名麻桂术甘汤。[脉因证治]

6.麻黄、桂枝、红花、白芷、细辛、桃仁、赤芍、甘草。加姜、葱,水煎服。治伤后着寒,名麻桂温经汤。[外科补要]

7.麻黄八钱,苍术五钱,黄芪一钱五分,草豆蔻六分,柴胡五分,羌活五分,生甘草四分,当归梢四分,防风四分,炙甘草三分,黄芩三分,五味子九个。为粗末,分作二服,水煎,临

卧服。治秋冬每夜五更咳,连声不绝,至天明日高方缓,口苦,两胁下痛,心下痞闷,卧而多惊,筋挛肢节疼痛,痰唾涎沫,晚神昏哈欠,不进饮食,名麻黄苍术汤.[兰室秘藏]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麻黄6g杏仁6g薏苡仁9g炙甘草6g。上4味以水600ral,煮取200ml,分温两次服。

(功效)轻清宣泄,解表祛湿。

(主治)风湿证。症见一身尽疼痛,无汗,微恶风寒,发热日晡较甚,舌苔白腻,脉浮数。

(临证加减)

1.急性风湿热:本方加老鹳草、秦艽、威灵仙等,以增强祛风湿、强筋骨之力。

2.急性肾小球肾炎:日晡发热,水肿不甚者合小柴胡汤加茯苓、黄藤、地骨皮,以清化湿热。

3.风湿痹证初起:若颈项强者加葛根、当归、桂枝;足膝肿痛者加防己、细辛、桑枝等。

4.麻杏苡甘汤加味治疗痹证:治疗基本方为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姜黄、海桐皮。颈项强者加葛根;足膝肿痛者加防己、牛膝,关节赤肿掀热剧痛者加石膏、生地、桂枝;关节漫

肿痛者加白术、茯苓;皮肤见红斑结节者加丹皮、赤芍。仲国医药学报,1990,(3):25]

5.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扁平疣:基本方为麻黄8g,杏仁10g,薏苡仁60g,甘草8g。每月1剂,水煎服。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脾虚加白术、陈皮;疣面硬结者加僵蚕。效果较好。[陕西中医,1981,(1,:6]

6。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银屑病:病情均为寻常型。药用麻黄3—10g,炒杏仁10g,生薏苡仁30—90g,炙甘草10g,荆芥6g,当归6g,土茯苓30g。服药最短者一个月,最长者达工0个月有余。疗效:痊愈。[山西中医,1989,《s,:253

7.麻黄、杏仁、薏苡仁、桑白皮、桔梗、甘草,水煎服。治风寒壅肺而腋痛,名麻黄杏子汤。[脉因证治]

防己黄芪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防己12g甘草6g白术9g生黄芪15g生姜3g红枣2枚上6味,以水800ml,煎取300ml,温服,服后取微汗。

(功效)益气固表,祛风除湿..

(主治)主证:风湿、风水证。症见汗出恶风,身重,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脉象浮。

副证:口干饮少,神疲,肢软乏力。

(临证加减]

1.本方证如兼腹痛加芍药以缓急止痛;若有喘息者加麻黄、杏仁以平喘;气上冲者加桂枝以降冲逆;下焦有寒者加细辛、桑枝以温经散寒;若水湿偏盛,身形肿者加茯苓、猪苓、桂枝以通

经利水;身疼痛者加附子、秦艽以温经散寒止痛。

2.治肾炎、全身水肿时,加猪苓、泽泻或合五苓散或五皮饮,以增强利水之力。

3.慢性肾盂肾炎,湿郁化热,小溲黄,苔黄,尿量减少者,加大黄粉、瞿麦、黄柏、川萆薢等,以增泄热之力。

4.加味防己黄芪汤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纤维化:两组各30例,均用能量合剂、肌苷、维生素C,加工0%葡萄糖液1000ml,静滴,每日工次。本组药用黄芪、丹参、白术、防己

各15g,益母草、茵陈、虎杖、桃仁、厚朴、生姜、甘草、大枣各lOg.每日l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实用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4,:ss]

5.加减防己黄芪汤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药用防己、黄芪、白术、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赤小豆、川椒目、生姜皮。每日1剂,水煎服。该方对血象、肝功能改善似无作用,而对症状改善、黄疸消退等有一定效果。[浙江中医杂志,1960,c3,:116]

6.防己黄芪汤治疗狐臭:药用防己、黄芪各30g。炒白术15g,甘草6g,生姜9g,大枣20g。每日1剂,水煎服。水湿盛加茅术、车前草、茯苓皮;有肥胖病加茵陈、焦山楂。本组患者,疗程最短2月,最长6。5月,平均3.5月。[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3):34]

7.防己黄芪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药用生黄芪30一60g,党参15"~30g,生白术15~18g,金樱子15---18g,黄精工2~18g,防己12-18g,山药30--45g,芡实30g,生姜3片,大枣6枚,炙甘草3—5g。随证加减。结果:全部临床治愈。[河北中医,1985,(2),22]

8.防己黄芪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基本方用防己15g,

黄芪15g,白术12g,甘草lOg。急性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关节变形,红肿热痛者加银花、野菊花、雷公藤、薏苡仁、丹皮、秦艽;恶寒怕冷,关节疼痛较剧者加细辛、桂枝、附子、川乌、草乌、乌梢蛇、白芍;湿热互结,关节肿痛,麻木不仁者加寻骨风、海风藤、乌梢蛇、炒薏苡仁、银花、蒲公英;风湿在表明显者加桂枝、防风、羌活、独活、忍冬藤;风湿在里明显者加生地、丹皮、虎杖;血虚者加当归、熟地;病久痛甚者加全蝎、炙蜈蚣、乌梢蛇;头部症状重者加羌活、川芎、藁本、细辛;上肢症状重者加桂枝、片姜黄;腰部症状重者加川断、杜仲、狗脊;下肢症状重者加木瓜、威灵仙、牛膝。[浙江中医杂志,1989,(2):591

9.本方加木瓜、苍术、薏苡仁、独活。治风湿一身尽痛者,名加味防己汤。

10.本方去黄芪,加茯苓、桂心、生姜、乌头、人参.治历节风,四肢疼痛不可忍者,名防己汤。[千金要方]

桂枝附子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桂枝12g生姜9g制附子9g炙甘草6g大枣lOg,上5味,以水600ml,煮取200ml,去滓,分3次温服.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胜湿。,

(主治)风湿痹证,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临证加减)

1.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基本方为熟附子、细辛、全蝎、片姜黄各6g,桂枝、木防己各9g,大蜈蚣工条,鹿角霜、淫羊藿各12g,晚蚕砂15g。疼痛以上肢关节为主加羌活、防风;下肢关节为主加独活、牛膝;腰背为主加杜仲、桑寄生。每日1剂,水煎服,30日为1个疗程。[山西中医,1993,cs,:21]

2.桂枝附子汤及甘草附子汤等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各方分别治疗,共47例,总有效率为47%,其中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11例,有效率为55%。

3.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擅尿病神经病变:经用桂枝附子汤加味治疗后,显效工7例,好转30例,改善3例,总有效率100%。[日本.汉方研究,1981,cs,:212]

4.桂枝附子汤治疗内科急症: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砂石瘀阻之石淋;胸阳不振,心脉痹阻之真心痛;脾肾阳虚,水湿浸渍之水肿等,获得满意疗效。[湖南中医杂志,1988,ts,:

22~23]

5.桂枝附子汤重用轻投治疗低血压:桂枝附子汤本为张仲景治疗“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而设。根据异病同治的原理,取其辛温益

阳通络之功,变煎煮为泡饮,治疗低血压症,屡建奇效。[浙江中医杂志,1991,(5):200]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又名:白术附子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制附子4。5g白术6g生姜3g炙甘草3g大枣6枚。上5味,以水300ml,煮取lOOml,去滓,分3次温服。

(功效]温经散寒,健脾利湿。

(主治)风湿相搏于肌肉之间且湿重者。症见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脉浮细而软。

(临证加减)

1.桂枝附子汤和去桂加白术汤方证质疑:桂枝附子汤和去桂加白术汤均出自《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曰:“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一般认为桂枝附子汤证为表阳虚,风湿痹着肌表,风邪偏盛;去桂加白术汤为湿邪偏胜。其大便坚,小便自利乃风去湿存,湿留皮中,或湿重困脾,脾运不健,津液不能还于胃中所致,故用白术燥湿健脾,逐皮中之湿。又其因表阳已虚,不宜用桂枝汤发汗伤津,故于方中去桂枝。本人认为未见湿邪为病有大便坚,小便自利的论述。张仲景论述湿痹时指出“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甘草附子汤证中亦有小便不利之说,证明原文中前句应有“大便不坚,小便不利”之症,只是被张仲景惯用的省文法省略了.其次,桂枝附子汤中应有白术。去桂加白术汤不应去桂,而应去术。其大便坚,小便自利,乃示人病轻湿微,风邪偏盛之辞,原书因传抄有误极有可能。后世注家不敢擅改经文,只有随文演义,凭方药论病机。[中医药研究杂志,1986,(3):15,17]

2.试论张仲景处方用药特点及其科学性:本文从四方面探讨《伤寒杂病论》所载314首方剂的处方用药特点及其科学性。

(1)贵在用药精专;《伤寒论》113方,用药不过87种;《金匮要略》201方,亦不过147种。一味药组方者有2工方,两味药组方者46方,两书五味药以内者有219首,占总数的70%,而十味组方者仅9首,仅占2。8%

(2)巧于配伍变化:方药加减变化丝丝人扣,以桂枝汤、白虎汤等类方之加减法为例。

(3)妙在方药剂量:经方剂量比例大多恰巧,如轻易改之,轻则主次颠倒,药效转换,疗疾无功;重则毒副作用陡增,使人.伤身殒命。以名老中医岳美中、王文鼎之验案为例。

(4)工于煎服法度:先煎后下同煮,错落有致;烊化兑冲水渍,异法方宜;温服冷服,常变结合;顿服分服,间隔得体。[国

甘草附子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工炙甘草6g附子6g白术6g桂枝12g。上4味,以水600ml,煮取300ml,去滓,温服lOOml,日3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50ml。恐lOOml

多者,服60--0ml为妙。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主治)

主证:骨节痛烦,掣痛屈伸不利,痛处拒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苔白,脉沉细,或弦细无力。

副证:身微肿。

(临证加减)

1.本方加松节、五加皮、威灵仙、生薏苡仁治风湿性关节炎。

2.本方去附子加川乌、草乌、苍术、当归、牛膝、秦艽、威灵仙治腰痛(风湿性)。

3.本方加老鹳草、鸡血藤治急性风湿性关节炎。

4.本方去白术、加苍术、防风、栀子、吴茱萸治关节肿痛.

5.甘草附子汤治疗活动性风湿病:以甘草附子汤原方治疗。

急性期重用桂枝;慢性期重用熟附子;合并全身水肿者,甘草减量,重用白术、附子。每日工剂,亦可制成糖浆服用。伴有皮下结节者,经治25天未见减轻,原方去甘草加海藻12g,可消退。

[山东医刊,1965,(u):32]

6。甘草、麻黄、桂枝,水煎服。治寒湿腹胀,身重身冷无汗者,名甘草麻挂汤。

白虎加人参汤

(方组:临证参考用量)知母6g生石膏30g甘草6g粳米一匙人参9g’

上味,以水1000ml,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lOOmJ,日3次。

(功效)清热生津,益气养阴。

(主治}

主证:中暑,身热,汗出,恶心,尿赤;白虎汤证而又有烦渴,饮水不解,脉芤者.

副证:或时进恶风,或舌燥而背微恶寒。

(临证加减)

L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以山药代粳米,取山药既能补脾阴,又可防石膏过寒而伤中气。在本方中,有时以野党参代人参,或元参代知母,或生地代知母,此皆师其法而变化其方之

用也。

2.白虎汤及白虎加人参汤临床运用体会:认为白虎汤之使用机会为“表邪已解,内热已炽,而里实未结者”。一般以烦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滑数有力作为用方根据。但如内热郁积过剧,则反出现手足厥冷,然试触胸腹仍必灼热,试诊两脉仍必滑利,更参之以面红目赤,口干舌燥,烦热欲饮等症,热厥之诊断可无疑问时,仍以白虎汤治之;如仅为内热而厥冷时,应以烦热、汗出、口渴、脉洪大滑而有力等为用本方指征;内热郁积过甚,出现神昏、谵语、遗尿等神经系统症状,而无腹满痛,燥结不大便的承气汤证者,亦可应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之使用机会与白虎汤相比,为汗出过多,渴饮更剧。表邪不解,为白虎所忌,但临床上有轻度的恶风或恶寒与烦热、汗出、口渴、脉滑同时存在时,仍可用白虎汤。另外,有的消渴证患者体温正常,或仅有热感,无大热、大汗等症状,也无典型的洪大滑数脉象,这时根据患者异常口干、强烈的渴感和大量饮水等证候,应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中医杂志。1964,tllL22]

一物瓜蒂汤

(又名:瓜蒂汤)



献花(0)
+1
(本文系哈瓦那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