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来了,欧阳修想家了,江南再好也比不过家乡,那就写首词吧!

 文化点心铺 2019-04-23

人,真是一个很奇怪的存在。自然界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人的情绪就会随之而波动,就像春风拂过平静的湖面,就像秋雨打落枯萎的黄叶,就像明月惊起一只鹊。一转眼,春天就要过去了,又一场花事要结束了。出门在外的我们,又该想家了!作为一个普通人,想家的时候,你会怎么办了?打个电话?发个视频?亦或是立刻买张车票回家?无论哪种方式,人在异乡,想家的时候,总是有太多难以言说的惆怅。在古代,交通极其不方便,人们想家的时候多数情况下只能写封书信,或者将一片思乡之情诉诸于文字,做几首诗词以慰离愁吧。

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词作就是一首抒发离愁的小令。词作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这首词作写于阳春三月的江南,春色宜人,可是作者却正在旅途上。看到这一片春色,词人不禁兴起一股难以言说的离愁。是啊,春天来了,出门在外的人总会莫名地惆怅,江南再好也比不上家乡啊。该词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创作出来的。

踏莎行 欧阳修 (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在旅途上的游子心中的感受上片写他在途中的所见所闻,下片写他想象有个女子正在日夜思念着他。开头“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是一个对句:候馆,即旅舍,与“溪桥”一起点名词中主人公正在征途;而“梅残”“柳细”,则点明时令是初春。廖廖几笔就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初春景色。第三句“草薰风暖摇征辔”仍然是在写初春景色:春风已经是暖洋洋的,原野上的春草也散发着一阵阵的香气,而旅人却正在这样醉人的环境中,摇动着马缰绳,走在征途上。这句话承上启下,由春景自然过渡到离愁。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是写途中所感:在这么美丽的春景中,主人公不能留在家乡,和心爱的人一起欣赏风景,却还在征途上长途跋涉,到遥远的地方,这怎么不能引起心中无限的离愁了?马不停地走着,离家就越来越远了。路程,长了;时间,久了,是不是可以把离愁冲淡一些了?词人回答说:不是的。正相反,离愁却像春水一样去穷无尽,永远不断。

这样,抽象的“离愁”就化成了具体的形象,可以让人们更容易感受和理解,而且还显得非常亲切。在古诗词中,用“流水”来形容“愁绪”是文人们经常用运用的一种表现方式,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他如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等等。

下片写旅人自己感到离愁无穷无尽,于是他就推想到心上人也一样满怀离愁。“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是旅人在想象他的心上人此时也必定是痛心疾首,登高望远,满心感伤。“楼高”以下三句,是行者心中设想的心上人心里的话:不要去靠着那高高的阑干痴痴的眺望吧!人已经走地很远了,都已经望不见了。能望到的,只不过是一片长满青草的原野,而你又在春山之外,如何看得见呢?旅人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爱人的离愁,又由离愁想到她会登高望远,想到她犹豫不决要不要登高。情感在一层层深入!

总观这首词,情景融为一体,在想象中逐层深入。斜阳已经远了,而芳草还在斜阳之外;春山已远了,而行人更在山之外。这就令人无法抒怀了;此外,该词有旅人离愁推及到楼头思妇,由眼前实景层层推进,通过一系列景物的发散性描写将离愁描写的荡气回肠,情深一往,很有艺术美感。春天来了,在外的人总是会忍不住想念自己的家乡和爱人。可是人在征途,除了写首词暂作寄托外,还能怎么办了?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