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最后一道“花信风”,楝花风起暮春到,词中初夏悄然至!

 文化点心铺 2019-04-23

大自然总是多情的!每年冬去春来,当第一缕春风吹拂大地时,每隔几天它便安排一种花迎风绽放。花朵就像是风的信使,代替风迎接春的到来,向人间送去春的信息。这些花一路追随着春天的脚步悄然绽放,和春风一起装扮着人间,装扮着每一个人的梦!造物有情人有意!或许是感应到了大自然的这种多情,古人便将从小寒到谷雨的120日分为24候,因为每候都有一种花绽放,于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24番花信风以梅花始,以楝花终。

实际上,二十四番花信风反映的是大自然中花开与时令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利用这种现象观察农时,安排农事。对于辛勤耕作的农民来说,它们没有太多的浪漫意义,只的大自然发给人们的客观信息。然而对于敏感多情的诗人来说,花信风代表的就不仅仅是节气的变换,更代表着时光的悄然流转,昭示着岁月的无情老去。当楝花风起的时候,暮春就到了,美丽的春天就结束了。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样一首“暮春伤春词”,词中楝花风起暮春到,初夏悄然而至了。这首词就是宋朝词人谢逸的《千秋岁 夏景》。

千秋岁 谢逸 (宋)

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蜜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北宋文学家,江西抚州人,江西诗派代表人物之一。曾经写了300多首咏蝴蝶的诗,被人们称为“谢蝴蝶”。作为五代花间词派的传人,谢逸词风兼有花间派之浓艳,又有晏殊,欧阳修的柔婉,擅长描写景物,风格轻盈飘逸,纯净雅丽。这首《千秋岁 夏景》就是其词风的一个代表作。该词写的是楝花风起,初夏已至的情景以及思念故人的情愫。世界上没有不散的宴席,春梦秋云,聚散匆匆,值此暮春时节,文人多情,自然就兴起了离愁之叹。

这首词上阕写夏日景色,下阙借景抒情,写夏日消夏时对古人的思念之情。在上阕中,作者一开篇就抓住”楝花风起初夏至”这一节气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初夏景色。“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到了暮春时节,楝花开放,香气四溢。然而,过不了多久,初夏就悄然而至,楝花也就随之悄然飘落,花瓣落了一地。一个“”字就说明此时楝花正在不停飘落,处处都有落花的景象。而一个“簌簌”则从听觉的角度形象地刻画出了楝花飘落时轻盈美丽的样子,一个“”字说明楝花的香气不浓烈,是一种淡淡的味道。由此可见词人观察之细,心思之敏锐。

梅雨过,萍风起”古人写雨总是会借用很多外在的物象来形容雨水的不同样子,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打梨花深闭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等等,在文人眼中,雨是多情的,有色彩的,形态各异的。雨和花都是节气的信使,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花开放,也有不同的雨落下,真是多美的意境啊!“梅雨”时节,青梅正小,雨连绵不绝,总是会让人不由的惆怅寂寥。梅雨过,池塘里的青蘋得到雨水滋养增长得更加茂盛。一阵风起,青蘋摇动,送来阵阵凉意。真是好一番初夏之景!极其雅致,极其飘逸!

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梅雨连绵,引发惆怅,词人禁不住思念远方的故人。“湘水远”“吴峰翠”都是泛指思念之地,在词中可能是指故人所在之所;也有人说这是指词人室内屏风上的山水画面。对于后一种说法,我们在为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可以得见:“小山”就是指卧室屏风上的山水画。作者在这里不直言自己思念友人,而是说自己的思念之情随着流淌不息的湘江水,一直流到远方;自己夜夜都会梦到苍翠的吴山。真是深情绵邈,含而不露!这样一种天气,词人既不想看书也不想弹琴,那干什么了?高卧南窗下酣睡。可是,鹧鸪声声,又让他难以成眠。因为鹧鸪鸟啼声哀怨,叫词人心中的思念又加了一分。

下阙抒情,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开头一句“蜜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就把作者真实的想法揭示了出来。原来作者是因为思念故人才会觉得“琴书倦,鹧鸪声呱噪”,才会由景生愁啊!上阕由景入愁,就像是一首曲子的前奏,到了下阙才开始真正写愁。词人午睡过后,愁绪倍增,不由地想起与友人欢聚时的情景:大家唱歌,弹琴,喝酒,好不快乐!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友人终究是要离去的。于是他忍不住说“蜜意无人寄,幽恨向谁说?”

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是说友人的歌声动听悦耳,等到结束的时候,歌声仿佛还在竹林间,房间里飘荡。歌声仿佛飘起了尘埃,拂动了团扇;舞后带来一阵清风,吹动了衣袖。这些都是词人在回忆与友人往昔欢聚时的美好画面,以此更能显出词人对友人的思念。“歌余尘拂扇”是借用刘向《别录》中的一个典故:鲁人虞公,歌声动听,能动梁尘。“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如今人去楼空,唯有清风明月相对,作者又从回忆中跌回现实,心中不禁无限怅惘。最后一句,作者没有太多的情感表达,只留一钩弯月在天际,让读者自己去回味,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感。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