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世纪中国牙雕的最高成就为何是一组美人图?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19-04-23

乾隆三年(1738),宫廷画家陈枚完成了一组宫廷仕女图,描绘了宫廷仕女寻梅、赏花、吟诗、玩月的深闺享乐生活。这组仕女图深受乾隆赞赏。

18世纪中国牙雕的最高成就为何是一组美人图?

(《月曼清游》册之“闲亭对弈”,清,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六年,乾隆帝谕令皇宫“造办处”的优秀匠人,如擅镶嵌技艺的常存,擅牙雕工艺的陈祖章、陈观泉父子及顾彭年、萧汉振等,以陈枚的这本图册为画稿,用象牙进行雕刻。

牙匠高手们自然不敢怠慢,连夜赶工,将一副精致典雅的象牙美人图集呈给了皇帝。不过,审美品味走“华丽风”的乾隆觉得整个画册全用象牙雕刻,画风太单调。于是他降旨册页上的器皿、山石及人物所戴钗凤等,不要用象牙,用其他宝石来做。

拿到新brief的工匠们立刻行动,借用了百宝嵌工艺,将画中主体景物、人物、建筑和花木用象牙雕刻,其余的山石等用彩石碧玉、玛瑙和宝石等镶配点缀。最后,匠人们精雕细琢,密切结合牙雕和镶嵌的技艺特点,令画面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彩石之色衬托象牙之白,人物的头饰、眉发、内外衣领襟、环带等,都染成红、蓝诸色,整个画册色调典雅,景致绚丽。

18世纪中国牙雕的最高成就为何是一组美人图?

(象牙雕《月曼清游》册六月景“荷塘采蓬”,清,故宫博物院藏)

这件雕有103人的牙雕精品被称作“百美图”。乾隆皇帝在为它题写诗文时将其正式定名为《月曼清游》。

18世纪中国牙雕的最高成就为何是一组美人图?

(象牙雕《月曼清游》册,清,故宫博物院藏)

《月曼清游图》册为左右对开册页式,一面为景,一面为嵌螺钿诗句。每册纵39.1厘米,横32.9厘米,厚3.2厘米。

18世纪中国牙雕的最高成就为何是一组美人图?

(象牙雕《月曼清游》册八月景“琼台赏月”,清,故宫博物院藏)

由于其精湛的雕工、绝美的配图,《月曼清游图》成为清代宫廷牙雕制品中精巧典雅风格的代表之作,也代表了中国18世纪鼎盛时期高超的牙雕工艺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