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少年项羽于公元前232年出生在楚国下相,是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项羽是由他的伯父项梁带大的。他年少时不愿意读书,也不愿意学剑,于是他的伯父教他学习兵法,可是他也只愿意学个大概。 项羽成人后身高八尺多(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85cm-190cm),力大无比可以扛鼎。 秦二世元年,也就是在项羽23岁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项梁也发动吴中之兵起事,在民间找到楚怀王的孙子,仍立为楚怀王,自己做会稽太守,项羽做裨将,占领下属各县。 次年,陈胜被杀。项梁自号武信君,统军在东阿大破秦军,并遣项羽、刘邦攻打咸阳。项梁连破秦军,非常骄傲,而此时秦派了大量援军,项梁被秦军突袭杀害,于是项羽和刘邦商议退兵。 楚怀王听闻项梁战死,非常害怕,立刻赶来收编项羽、吕臣的军队,任吕臣为司徒,封刘邦为砀郡长、武安侯,仍旧统领砀郡的军队。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兵五万前往救赵。大军行至安阳,宋义不听项羽尽快进攻的建议,迟迟不肯发兵,还在军中饮酒作乐。项羽见此情景,斩杀了宋义,将领们于是推项羽暂为上将军。楚怀王得知后任命他为上将军。 项羽杀了宋义后,威名远震楚国,闻名诸侯。他率领全部兵马与秦军大战九次,楚兵以一当十,大破秦军。巨鹿之战时,项羽率军渡过漳水后,下令把船全部凿沉,士兵们带着必死之心奋勇前进,这也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 次年(公元前206年),由于诸侯的士卒把投降的秦兵当作奴隶来驱使,引起秦兵的不满,暗地里商量反抗。项羽得知后,认为投降的秦兵入关后会引起很大的祸患,于是将投降的二十余万秦兵全部连夜坑杀。 鸿门宴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后,继续率军向关中挺进,行至函谷关听说刘邦已经攻破咸阳并且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大怒,立刻派当阳君攻破函谷关,四十万大军驻扎鸿门,刘邦十万大军驻扎灞上。 范增告诉项羽,刘邦志向不小,应该趁早杀了他。项羽叔父项伯与刘邦手下的张良关系比较好,于是连夜前往刘邦军中想劝张良逃走,却反被张良拉拢。项伯回来和项羽说杀刘邦是不义之举,项羽被劝服。 次日,刘邦率领一百多骑兵到鸿门见项羽,范增暗示项羽杀掉刘邦,可是项羽沉默不语。席间,范增只好授意项庄于席间舞剑欲刺杀刘邦,而项伯也拔剑起舞,挡住项庄。刘邦伺机以上厕所为由逃回灞上。范增大叹:夺项羽天下者,定是刘邦。 西楚霸王项羽后引兵屠戮咸阳,火烧秦王宫,大火一连烧了三个月都没有灭。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等十八个诸侯王。 项羽分封完诸侯,就令各诸侯前往封国。 公元前205年,项羽率军攻打齐国,烧齐国房屋,将降兵全部坑杀,把掳掠的男女老幼全部迁往北海,死伤无数,齐国人因此聚集反叛。 此时,刘邦率领五六十万兵马攻打楚国,项羽听闻后留下部将继续攻打齐国,自己率兵三万回楚救援,并大破刘邦。 刘邦逃往下邑,萧何发动关中百姓前来投奔,各路败兵也先后前来会合,刘邦因此得以重整军队。 项羽与范增欲合围刘邦,消灭他。刘邦非常害怕,采取离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项羽于是削弱了范增的权利。范增十分气愤,在告老还乡的途中病死。 鸿沟和议此时韩信攻破齐、赵等国,并准备进攻楚国,项羽所派大将被韩信所杀。项羽大怒,亲自前往救援。项羽走后,刘邦军趁机发起进攻,项羽听闻只好引兵而回。项羽腹背受敌,只好与刘邦签订盟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 鸿沟和议后,项羽准备领兵东归,可是刘邦突然撕毁盟约,追击项羽。刘邦说服韩信、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合击项羽。与叛变的楚将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围项羽。项羽被迫向垓下撤军。 项羽此时不但兵少,而且粮草不足,只能率八百骑兵突围。他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附和,表必死之心。汉军追上来后,经过一场激战,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名骑兵。 乌江自刎项羽一路逃到乌江,乌江亭长劝项羽可以回到江东东山再起,可是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杀了汉兵几百人后,挥刀自刎。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很多人说项羽失败是因为妇人之仁,在鸿门宴放了刘邦。可是他屠杀降兵、百姓时并没有表现出妇人之仁。 李晚芳说他“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可是他非常自负,经常一意孤行,他没有长远观念和忧患意识,所以他败了,败给了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