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蒙的“四无”人生哲学

 辛耘 2019-04-23
 (2012-05-25 05:40:23)



王蒙先生认为:“无为是一种境界”。他从“无为”的境界出发,得出了“四无”人生哲学。即“大道无术”、“大智无谋”、“大德无名”、“大勇无功”。

什么是道?“道”是自然,必然,真理,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什么是术?“术”是方法、策略、技巧、手段、本事。

王蒙先生说:“术和道不是两个截然对立的概念”。道和术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没有“道”,就没有对客观规律的不断探索和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人生就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没有“术”,则这种探索和追求都无从做起,什么人生目标都达不成。高明技巧的掌握离不开敬业精神与心无旁骛的刻苦钻研;而不学无术又往往与其人的不思进取,好逸恶劳密切相关。因此,道与术是一体两面,密不可分的。既然如此,王蒙先生为什么要说“大道无术”呢?这里所说的“术”主要是指心术,而不是指身外之学的技术,如各种职业技术,军事技术,高科技术,体育技术,艺术技巧,医术等等,这些当然是不能无的。

什么是心术?说穿了就是捣鬼术。鲁迅先生1933年发表的《捣鬼心传》中有一段名言:“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意指小人得志、依仗权势、玩弄权术、坑人无数,然以此营生欲成大事者,古来无多。故“玩物丧志”,“玩人丧德”。

王蒙先生喜欢说“大道无术”,反对的就是不走大道,整天动小心眼,挖空心思玩计谋,装腔作势做广告,拉帮结派找后台,费尽心机编假话。恶语伤人,自迷自恋,夸大政绩,隐瞒过错,一心一意向上爬的势利小人。

什么是大德?王蒙说:“大德是对于旁人的关切与帮助,是不期待任何回报的助人为乐,是为大局而不惜蒙怨受屈,把荣誉让给旁人把困难留给自己,这些都是不能出风头不能登报宣传的”。因此,大德是无名的。

老子曰:“世人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就是说世人都知道善是受欢迎的被表彰的,善是得大于失,善是有回报乃至有大回报的。而若行善是为了被表彰,为了得到大回报,这样夹杂着不纯的动机,拉选票式的作秀,就是善有作伪,善而伪,乃是伪善,当然就是不善了。也因此王蒙认为:“自古以来,表彰德行的种种努力,树立楷模的种种努力,大吹大擂地名教宣传,常常其结果不够理想,乃至事与愿违……”

大智无谋、大勇无功的意思与大道无术、大德无名差不多。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然而“四大”——大道、大德、大智、大勇——是不是太过浪漫,太理想化了,以致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呢?其实不同的人生境遇,对大道、大德、大智、大勇的追求是并不相同的。如王蒙先生所说:对一个饥寒交迫的人来说,吃饭就是大道,搞到饭就是大智,给他饭就是大德,为搞到饭不怕苦活重活险活就是大勇。

要做到“四无”也并非高不可攀,王蒙先生说:只要减少直到去除伪诈之心、机巧之心、沽名钓誉之心与急功近利之心就可以了。而这恰恰是做一个真实的人所必需的条件,是做人的底线。

王蒙的“四无”人生哲学,是高标准的律己之道。但用于治世却常常行不通。从历史上看,中国少的是思想家,多的是谋略家。春秋战国五百年,百家争鸣。儒家孔、孟鼓吹仁者无敌,克己复礼。在儒家经典《礼记.大同礼运篇》中,一开头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大同”的蓝图;道家老、庄主张绝圣弃智,无为而治。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墨家则宣传兼爱非攻,积极反战。尽管三家的学说有许多尖锐对立之处,但在当时他们都是思想家,都是讲“大道、大德、大智、大勇”的。但是他们的思想不合事宜,列国诸侯没有一个感兴趣。他们周游列国,到处碰壁,很不得志。

孔、孟被封建统治者封为“圣人”和“亚圣”是在他们死了许多年以后的事,当时大受诸侯欢迎的是谋略家。苏秦佩六国相印,鼓吹六国合纵而抗秦。张仪主张连横,帮助秦始皇灭了六国,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孙武的《孙子兵法》说谋略,讲诡道,同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前者开创了外交斗争的先河,后者则是兵家的经典之作。

在当代谁能“四无”呢?委实很不容易。王蒙说得好:“你的大道太高明太超常了,则大道若伪,大道若巧,大道若故弄玄虚。”

在金钱至上,人欲横流的大环境下,要独善其身何其难啊!别人患得患失,你不计得失,谁能理解?别人思官若渴,不惜跑官卖官,你坚辞不就,人曰是否作秀?别人见钱眼开,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都不愿为,你却慷慨解囊,怎不引人疑心,现在世上哪有这样的人?

然而,作慷慨秀,作宽宏秀,作公正秀,以术代道,又谈何容易?因为什么秀都代替不了你自己的本色,掩饰不了你的真情,什么术都会破绽百出,一旦花招露底,心术枉费,小则丢人现眼,大则“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因此何必活得这样累呢?还是做回本色的自己好啊!玩区区小心术、小计谋、小花招做什么呢?

大道无术是不是要取消“活动”?在现实社会里确实有人善于“活动”,在找工作、求职位、评职称等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事情上似乎也离不开“活动”。“四无”也并非要排斥一切“活动”,只要你有真才实学,采取正当的实事求是的途径和方法,争取更多的人了解自己支持自己,无可厚非。如羞于活动羞于为自己启齿,那就是过度清高,也是缺乏自信与担当,对社会对自己都没有好处。

总而言之,正因为能做到“四无”的人太少了,才更显得“四无”的可贵。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四无”并不是要取消日常生活、必要的“活动”与工作事务,而是要住做人的底线,减少假招子的心术,花架子的取巧,沽名钓誉的闹腾,急于求成的浅薄,清清白白地做人,老老实实地做事,这就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