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的礼节

 汐钰文艺范 2019-04-23
  时下,也许是受到诸如灰霾之类的侵袭,咳嗽、打喷嚏的现象多有发生。不论步入超市、菜场,还是走进电梯、地铁,冷不防周围会有人一个喷嚏、一声咳嗽,不仅声响扰耳,飞溅的唾沫还使得周边的人猝不及防。一方或蹙眉,或嗤鼻,或怒言相斥,一方或歉意,或尴尬,或若无其事,故纠葛并不鲜见。

  作为呼吸道疾病的症候,咳嗽、打喷嚏本是生理或病理的正常反应,孰可免之?一个喷嚏、一声咳嗽,轻者引来白眼、愤懑,重者引来一场“全武行”,“成本”似也太大了些。但是不做防护措施的随意咳嗽、打喷嚏,容易传播病菌,从文明礼貌的角度视之,也是一种理应“耻之”的行为。

  前年,我去法国巴黎看望女儿,住了一段时间。法国人倡导一种“咳嗽礼节”,说的是,在公共场合,当你嗓子感到不舒服时,倘若手上恰巧没有手帕或纸巾,就请紧捂着自己的袖子咳嗽或打喷嚏,将声浪的喧嚣和病菌的弥漫降到最低的限度——宁可脏了自己的衣袖,也不任意影响环境,影响他人。我认为,这样的礼节值得提倡,其理颇为浅显:一是体现了对待疾病控制讲科学、重预防的观念,二是彰显了尊重他人、互相关心的和谐人际关系,符合社会公德准则。

  我去年赴日本东京观光,多次乘坐地铁,发现那里张贴着一些海报,向旅客提示:“向人微笑以示谢意”“站直身子,保持眼神接触”“拉着把手,别碰女性”“坐时把脚平放,方便站者”“说话尽量用耳语”等等。乘坐地铁,应该遵循的社会公共道德准则,在此已演化成具体化的内容,可操作性很强。这较之“请遵守公共秩序”之类的标语口号,似更易让人接受,让人践履。

  “社会公共道德的准则”乃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基石,倘若缺失,人际失衡,道义失范,社会失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妨从“咳嗽礼节”之类的小事脚踏实地地做起,切莫“善小而不为”,因为它也镌刻着“德商”的印记。记得美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布鲁斯·温斯顿在《德商》一书中,把“德商”这个全新的概念诠释为5条原则:一、不造成伤害;二、让事情变得更好;三、尊重他人;四、公平;五、友爱。“咳嗽礼节”之类的小事委实考量着国人的“德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