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门画苑】│2018年苏门画苑线上展览(六组)

 涤砚堂 2019-04-23

写生对工笔花鸟画小品创作的意义

在绘画发展的不同时代,“写生”关注的重点也有其不同的认识,唐代彦悰的《后画录》中就记有“唐殷王府法曹王知慎:受业阎家,写生殆庶。用笔爽利,风采不凡”。这里的“写生”一词,则为写出对象形象的鲜活之态;而《淮南子·原道训》中“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语,提出了形、气、神这些形而上的概念,将自然物象的外形、气势、神彩结合起来关注是写生的更高要求。在宋代,花鸟小品的发展到了一个高峰,而写生在里面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形、气、神兼备,在这些作品里得到很好的诠释,感性和理性在这些作品里把握着奇妙的平衡。

中国工笔花鸟画小品相较于其他绘画,品类多样性的特点表现出造物的神奇和慷慨,这些是无法通过主观想象来实现的,所以写生对花鸟画小品的创作尤其重要。当代花鸟画大家苏百钧先生具有精湛的写生能力,通过他那些形神兼备的佳作都能看出他对现实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都已通灵化境,独到和多样的写生方法,状物、传神、达意、抒情等手段都进入了一个极高的层面。苏老师从小就生活在广州花地,他的父亲苏卧农先生也是岭南画派花鸟画名家,在苏先生幼年时就开始教苏老师为家中花圃里的花花草草写生,苏老师的成长都是伴随着这些天地间最美的生命一起经历着春夏秋冬,风风雨雨,这份感情是浸蕴到他灵魂深处的,这种为花草传情写照的学习方式为苏老师的作品积淀着深沉的感情。苏百钧先生的写生作品和严谨的写生教学体系更是为工笔花鸟画学子带来重要的学习资源。苏老师将写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造型问题。其中包括构图问题、点线面、疏密空白、节奏等问题,这些都是艺术规律里最根本的问题。第二阶段,主客观的交流,在尊重对象的基础上把对象的精神提升,把主观精神灌输进去(而非用构图去套生活)。第三阶段,目识心记,需要长时间知识结构的积累和对生活的观察,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阶段,这个阶段是可以与创作直接接轨的。

苏百钧《火焰花》

苏老师画这张火焰花写生的时候特别注意的是整体感受和细节的统一,具有现代构成意味的枝条构成,形成画面的构图骨架,有力地将颇为厚重的团状花叶组织在画面的C字形构图框架中,而对于花叶的厚度、穿插以及疏密等关系,苏老师也根据对象的特点进行了取舍,对于枝条和花叶则根据自身的感受采用了不同的线形刻画,将火焰花那富有力量的阳刚之美的茂盛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百钧《紫球花与小鸟》

《紫球花与小鸟》是苏老师另一幅工笔花鸟画小品,整幅作品的感觉有别于普通的折枝花鸟画,那就是认真地写生获得花球和枝条的完美的结构和形式,繁复的紫花球的用线圆润秀丽,层次丰富,秀逸疏朗的枝条用线瘦劲挺拔,这些都是根据写生时候的真实感受主观选择的用线造型的结果,由此形成强烈的肌理对比和疏密关系,结合用色高明度低纯度的简洁手法将春天的气息表现得雅致又妩媚,作品带来浓郁的春天气息一点也不输于大幅的作品。

苏百钧《水草》

《水草》是苏老师通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后动笔的一幅优秀的以写生为创作蓝本的小品,画面的结构是由劲瘦挺秀的线条塑造的水草叶构成,虽然疏朗但是构成感觉却稳如磐石,水草顶部的花絮反而是密集的短线条与长长的叶子进行对比,左上角的黄金视点一只急急往下爬的蝗虫刻画得纤毫毕现,为画面带来几分野趣。

在这次的作品中,很多同学的作品,篇幅虽不大,但是可以感受到大自然蓬勃生命的律动和韵味,《桐花馥》、《鸳鸯茉莉》等作品都通过这些润含春雨般的秀美花枝让观者感受到春天的甜美气息,不着痕迹的构图产生的结构层次,单纯中见微妙变化的色彩关系,都离不开写生时候的真实感受;《春晖》、《午后》等作品构图主体突出,通过写生获得的生动形象将作者主题很到位地表现出来,主次关系清晰,虚实对比恰到好处,画面没有多余的语言但是层次丰富。 

由此可见,写生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把视觉导向艺术形式语言的范围。这也正是写生对花鸟画小品创作的重要意义,大自然的钟灵毓秀之气才是赋予作品灵魂的关键因素。

苏门编辑部文  林洪执笔  阎早霞记录

线上展览


刘文倩《桐花馥》

余晓庆《鸳鸯茉莉》

安琳《霓霞》

巢可《落落垂苕》

庄紫《春晖》

孙雪鸿《凝眸》

单秋芳《曼陀罗》

翟健《寂寂春花烟色暮》

刘宏英《九鱼图》

王云《钱塘踏坡》

芦春梅《杳冥 》

文艺《过隙》

赵秋明《殇》

亓开元《关雎之二》

张洪军《参天之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