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墨客的佛门轶事

 白桦树2008 2019-04-23

编 者 按

古代有很多文人墨客信奉佛教,他们大多在佛教的教义中寻求心灵的安居之所。诗人大多天生感性,或是忧闹国事,或是怀才不遇,心中块垒难消,而佛教正好给他们提供了解脱方式。所以,古代文人大多与佛寺僧人来往密切,交谈切磋,论学问道,留下了许多故事,暂举几位著名诗人与佛教因缘。

终南别业

王维·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据史记载,有“诗佛”之称的王维不仅在佛学上有一定的修为,还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修行者。他在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禅宗思想相互印证后,得出自己独特的看法,主张“自性内照”,强调以内心的自我解脱来克服现世的苦难,因为自性本自清净,一切苦难的感受不过是自寻烦恼罢了,要做到明心见性,就要能忍,能观照自心。

1

王维的名字本身就深含禅机,名维,字摩诘,连读恰为“维摩诘”。稍通佛学的人,都会知道有一部《维摩诘所说经》,其中通达甚深般若智慧,神通广大的维摩诘长者,是一位得到释尊称许的大居士。又此经专说般若,是禅宗的根本经典之一。王维既以维摩诘作为自己的名与字,可以观见他对其人的仰慕之情,又可透露出他与佛教、尤其是与禅宗的深厚缘分。

2

据《神会语录》载,神会居南阳时,王维曾以修道解脱之事相询。

神会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不假方便,直指心性妙圆。王维听后很是吃惊,叹言:“大奇!”并说:“曾闻大德,皆未有作如此说。”便与神会禅师“语经数日”,反复参究,深膺其旨,叹曰:“此南阳郡,有好大德,有佛法甚不可思议!”

他因受荷泽神会禅师所托,作《六祖能禅师碑铭》,成为后来研究禅宗史的重要史料。王维极力称扬六祖大师:“世之至人,有证于此,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唯我曹溪禅师乎!”

念佛偈

白居易·唐

余年七十二,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
达人应笑我,我且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
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

白居易是一位极虔诚的佛教徒,自称为香山居士。晚年的时候,他觉得自己一生从政,浪费了许多光阴,于是他发愿以后不再吟诵诗文,一心一意地来学佛,念阿弥陀佛。这样即使有许多的达官贵人来讥笑,仍不管他人的任何看法和闲言碎语,只是老老实实专心专意地来念阿弥陀佛。

1

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

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2

白居易还师事过马祖道一的法嗣惟宽禅师。白居易曾向惟宽禅师请教: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禅师说:“用身修持,是戒律:用口宣讲,是法义;用心实践,是禅义。律即是法,法不离禅。

“身口意应该合一而修,怎么可以分开呢?”

“既然身口意没有分别,为什么要讲修心呢?心,本无损伤,原不必修。说修,是要人无论垢净,都不起念头而已。”

垢念,可以拂拭。说不起垢念,是对的。怎么连净念也不能起呢?

这就好比人的眼睛,不能有沙尘。金子虽是珍贵的东西,但金屑落入眼睛也不舒服。你看看天空的云吧,乌云能遮蔽青天,白云也一样遮蔽青天呀!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苏轼·宋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苏东坡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一位文学家;佛印禅师,是与苏东坡同一个时代文学、佛学都精通而名闻全国的一位高僧。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交谊深厚,不但常在一起谈禅论道,而且也时常在一起开玩笑,这些含着人生哲理的开玩笑的故事流传下来,成为佛门的千古佳话。

1

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诗兴来了,做了一首赞佛的诗: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苏东坡写好了这首诗,自己反覆吟诵,觉得非常满意。这时,他想起了好朋友佛印禅师,他想禅师如果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大的赞赏一番,甚至会拍案叫绝。于是,他立刻把那首诗抄在诗笺上,叫书童送去长江南岸的归宗寺,给佛印禅师看。

佛印禅师读到苏东坡的诗后,他在那首诗的下端,批上两个大字,交给书童带回黄州。

苏东坡打开信封看到那首诗的下端,批着“放屁”两个大字时,勃然大怒。于是,他决定亲自去跟佛印禅师评理。

苏东坡直奔佛印禅师的方丈室,他看方丈室的门掩着,正要举手敲门进去时,忽然发现门扉上贴着一张字条,端正地写着: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深觉惭愧不已,自叹修行不如佛印远矣。

2

有一天,苏东坡穿着整齐的官服,过江来拜访佛印禅师,恰巧碰到佛印禅师正要上殿讲经,听众挤满了整个大讲堂。

佛印禅师对苏东坡说:“苏居士!你来得真不巧,这里没有你的坐位了。”

苏东坡听了!知道这句话中是含着禅机的,也就笑着幽默地答道:“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暂时借你的四大(指身体)来做座位呢?”

佛印禅师毫不介意地对他说:“也好,但是我有个问题问你,你如果回答得出,我就把身体给你当座位;假如你回答不出,那你身上挂着的玉带,就要解下留在这里做纪念。”

“这个打赌很有意思,好!你尽管问吧!”

刚和居士说要借我四大来做坐位,居士是懂得佛法的,佛经上不是说:‘四大皆空,五蕴无我’。请问居士到底要向哪儿去坐呢?

才华横溢的苏东坡,给佛印禅师这么一问,竟然哑口无言,只好认输,解下身上的玉带,双手捧送给佛印禅师。

- E N D -


文章、视频等内容为 大公佛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合作 | 联系我们:fo@takung.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