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影1956年拍的影片,据刘知侠同名小说改编。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战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这首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热情讴歌了山东微山湖地区一支抗日劲旅——铁道游击队。曾看到一则影片拍摄趣事,说打票车那场戏,不是列车上拍摄的,而是通过三道内景布置,用“蒙太奇”手法连接起来拍的。那场戏中游击队员打鬼子,用的酒瓶、车窗玻璃等道具,原来是用巧克力和白糖做成的,哈。至于人物原型、创作过程之类多有披露,不说了。作为一部惊险样式战斗片,应该说是比较“好看”的。有激烈的战斗,情节惊险,也有细腻情感活动(刘洪、芳林嫂),还有小坡那首动人插曲。铁道游击队成长过程,通过成立“炭厂”、微山岛战斗、鬼子投降等几场戏,能从影片里体现出来。队长刘洪这个人物大轮廓也是清楚的,他跟《平原游击队》李向阳、《扑不灭的火焰》蒋三等传奇英雄一样,各有各的绝招。只是感觉政委李正的作用表现的不突出,劝阻刘洪与敌拼命,似乎只有负伤后说的“这是党的命令”那句话有震撼力,到了后半部干脆让他负伤休养,最后才重新出场,没有机会很好的刻划这一人物。 我个人感觉电影不如小说,编导痕迹比较明显,对敌人的描写过于简单。如岗村“炭厂”查户口那场戏,军用犬都抓弄炭堆了,炭堆中的武器却被小坡轻描淡写用琵琶把危情掩饰过去了。鬼子岗村什么人?按郑敏扮演的小林队长话来说,岗村可是特地从满州里调来的“帝国优秀军人”啊。可这个戏根本看不出岗村狡猾之处,不单不优秀而且表现得比狗还笨。还有岗村突袭刘洪等人开会那个戏,看起来很凶恶,实际上无能可笑。他仅带了几个化装村民的鬼子、敌特来偷袭,结果被刘洪来个反包围,要是芳林嫂拉响了手榴弹的弦,岗村早就报销了,这样的鬼子能算“帝国优秀军人”?这些情节明显把敌作了简单化处理。小林这个鬼子队长也是一样,《平原游击队》里的鬼子松井虽被李向阳打得晕头转向,还有个“回马枪”,小林却是一筹莫展。后面还有不少地方,如打票车等情节,都把敌人表现得太愚蠢,衬托不出游击队员们的灵活、机智,违背了生活真实,就损害了艺术的特征。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自说自话,喜欢影片的影迷多了去。客串的角色,如拄拐的鬼子司令,饭店里的伙计、食客,列车司事员、信号员,不少演员认不出,请教高手了。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