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症状相似却是五种不同病害,一定认准了再下药

 张轩oy5yft5mxq 2019-04-23

果实疮痂病橘类更感疮痂病,甜橙、柠檬更感溃疡果实溃疡病棒孢霉斑病边缘突起;溃疡病中间火山口,边缘黄圈。果实棒孢霉斑病柑橘棒孢霉斑病是刘绍基老师等人于1982年在四川新发现的一种叶部病害。病斑圆形、椭圆形,大小为3-17毫米,平均为5.18毫米,散生,少数可愈合成大斑。一叶上有病斑数个到10多个不等。病斑正面边缘深褐色突起,中部黄褐色至灰白色稍下陷。病斑背面边缘有较宽的不规则的红褐色至黑褐色带状纹,

果实疮痂病

橘类更感疮痂病,甜橙、柠檬更感溃疡

果实溃疡病

棒孢霉斑病边缘突起;溃疡病中间火山口,边缘黄圈。

果实棒孢霉斑病

柑橘棒孢霉斑病是刘绍基老师等人于1982年在四川新发现的一种叶部病害。病斑圆形、椭圆形,大小为3-17毫米,平均为5.18毫米,散生,少数可愈合成大斑。一叶上有病斑数个到10多个不等。

病斑正面边缘深褐色突起,中部黄褐色至灰白色稍下陷。病斑背面边缘有较宽的不规则的红褐色至黑褐色带状纹,中部黄褐色,间有深褐色的同心纹数圈。新鲜病斑外围有明显而整齐的黄色晕环。气候潮湿时病斑正面和背面都可长出橄榄褐色的霉丛。

叶片果实棒孢霉斑病

主要区别是棒孢霉斑病病斑多发生于矢尖蚧雄虫蜕皮的附近,病斑仅边缘突起,中部稍下陷而平整,病斑外围退绿为整齐的黄环。天气潮湿时极易产生霉丛。发病与树势衰弱、果园积水、荫蔽关系密切。此病害发生在成年大树上,目前只发现为害叶片。被害叶片很易脱落。

芽枝霉斑病边缘突起较厚,溃疡病黄色晕圈。

叶片芽枝霉斑病

柑橘芽枝霉斑病侵害柑橘类多个品种,造成大量落叶。病斑圆形、椭圆形或不正圆形,大小平均为5.44毫米×4.63毫米,散生,少数可愈合成大斑。该病与棒孢霉斑病很相似,不同之处是该病病斑背面有较宽的不规则的黑褐色带状纹。病斑中部有一块表皮消失,呈网状纹的陷斑。陷斑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病斑的1/4-1/2不等。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陷斑处常长出灰褐色绒状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该病系弱寄生菌,很易在刺蛾为害后的伤口处发生。

叶片芽枝霉斑病

芽枝霉斑病与溃疡病相似处主要是中期病斑,边缘突起较厚,病斑外围也有不明显的退绿的晕圈。

柑橘溃疡病

脂点黄斑病斑点不扩成大斑,溃疡病严重会聚成大斑。

果实脂点黄斑病

柑橘脂点黄斑病又称脂斑病、黄斑病和褐色小圆星病等。脂点黄斑病与溃疡病弄混淆主要在前期症状。柑橘脂点黄斑病也发生在幼嫩叶片上。开始叶背面出现退绿的黄色斑块,黄斑中部聚生针头大小淡黄褐色的半透明油浸状疹状小粒点。随叶片长大,小粒点逐渐变黄褐色至黑褐色。与此同时,叶片正面也出现淡黄色疹状小粒点。与溃疡病不同之处是,脂点黄斑病病斑上出现的疹状小点仅在黄斑中心聚集生长,并不继续扩大或愈合成大斑,也不在同一病斑上穿透叶的两面同时突起,而是先在叶背面生长,再在叶正面出现小粒点。

叶背脂点病

柑橘溃疡病连成大斑

以上症状比较,仅着重于直观形态。郑老师提醒,要准确地诊断柑橘溃疡病,一是要实地观察比较,二是要全面掌握鉴定方法,即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组织解剖(切片镜检),必要时还要进行病原分离、纯化和接种试验,才能作出最后鉴定。

防治方法:用噻森铜加春雷霉素,或铜高尚加春雷霉素,或噻霉酮加四霉素,或氢氧化铜,打完药后及时剪除感病枝叶,统一烧毁。新梢抽发前及时打药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