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渭南文坛 | 同青侠:潇潇夜雨念母恩

 拾叁亿人 2019-04-24

渭南文坛 | 同青侠:潇潇夜雨念母恩

【作者简介】同青侠,一个热爱生活,喜欢阅读的自由职业者,音乐和文字相伴的日子总会给人快乐,结交文友,共同行走。

渭南文坛 | 同青侠:潇潇夜雨念母恩

突然逝去,情之殇

2019年3月24日凌晨,我的母亲因貌似一个小感冒被我们送进急诊科就医。入院后,经各种仪器测量检查,急诊科大夫告知我们:“病人重症肺炎,呼衰!”吸氧、监测心率、监测血氧饱和度等一系列急救措施都在进行着。一波一波医生于母亲病床前问诊,都做了相同的望闻问切后啥也不说就走了。看着这令人窒息的一切,我茫然不知所措:“妈啊,您这是怎么了?您可千万别吓唬孩儿啊?”紧接着急诊科大夫又急促地召集我们:“现在病人病情危重,普通病房科室都不愿接收,需立即转ICU重症监护室,上呼吸机进行抢救治疗,费用很高,你们赶快商量做出决定,去还是不去?马上给我个答复,时间不等人!”听医生这么一说,我一下子懵了!要进重症监护室?!母亲的病竟然这么严重?!太突然了!

渭南文坛 | 同青侠:潇潇夜雨念母恩

因了母亲年迈的缘故,老年人进重症监护室这个概念,我之前有所了解并关注。它不只是多数情形下的高医疗费这么简单,更糟心的是病人根本承受不住ICU抢救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痛苦!两者相权病人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治疗?!纠结的是亲人。若是无意识的病人还好说,更绞心的是意识完全清醒、思维完全正常的病人怎能受得了ICU这“大刑”啊!我母亲就属于后者,虽医生根据各项检测指标不断地下病危通知书,但母亲看起来整体状态还可以,思维意识完全正常,四肢活动都尚可。一时间,想着医生的话,看着病床上的母亲,我浑身上下发颤哆嗦,心脏砰砰直跳,没了主意,不知道接下来该咋办?进ICU病房意味着什么我心里很明白,母亲病情若真像医生说的那样危重的话,我不忍心让母亲进这个门遭这个罪!但急救母亲遏制病毒侵袭扩散也耽搁不得啊!就在这难以抉择、万般纠结中弟弟发话了:“别无选择的话那就进吧,没有什么比挽救母亲生命更要紧的!”听弟弟这么说那就这么办吧。就在我们和医护推着母亲一路小跑转送ICU病房的半道上,母亲好像觉察到了什么,不断追问我们:“这是要送我去哪里啊?”我违心地配合着医生骗母亲说:“给你换个病房治疗。”母亲被送进ICU病房后,我守在病房外的分分秒秒心如刀割、切肤之痛,一直期待着能有好消息传出。可最终悲痛的是,母亲经ICU重症监护室三十多个小时的抢救治疗无效后肺功能衰竭引起多器官衰竭。于25日10时被我们接出病房拉回老家并于当天傍晚20:46分(阴历二月十九日)不幸离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七十三岁。

蓦然回忆,情之切

我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可在我们的心目中,母亲的一生是不平凡的,是伟大的!

渭南文坛 | 同青侠:潇潇夜雨念母恩

母亲出身大家闺秀。母亲的娘家是个大户人家,家族人丁兴旺。当时在镇上开有商号,置办有颇具规模的染坊,在村里算是个大家族。家里骡马成群,良田数十亩,出入马车代步,盛极一时。母亲兄弟姐妹七个,再加上其他的唐兄弟姐妹们有近二十来个,多年来彼此关系融洽,相互亲近,迟早见面永远有拉不完的家常话。母亲也以她一贯的淳朴善良、热情大方、对人尊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她本家的七兄妹中竖立了一个老大姐的风范,起到了榜样作用!我的姨姨舅舅们都是农村人,以务农为本,勤劳善良,为人正直,受了家族影响,都在过好日子的同时很重视孩子们的教育,家家都培养出了大学生,服务于祖国各地不同行业。

母亲的四爸也就是我的四外公曾是一位抗战老兵,在外打仗多年,失去联系,杳无音信。就在家人看不到他生还的希望时,他竟奇迹般地身穿军装,头戴红军帽,脚蹬马靴出现在了村口。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跪拜外祖母,请求宽恕。全家人激动万分,一起搀扶安慰:“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我们小时候母亲常给我们讲述四外公的抗战故事,听得我们小小年纪热血沸腾,豪情满怀!遗憾的是当时没有做笔录记载,好多故事情节已逐渐模糊。四外公的晚年生活也享受到了来自政府部门的关怀补贴,于2009年5月14日因病离世,享年91岁!后来母亲也鼓励父亲参军入伍,后又转业于西北电力建设局下属公司,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弟弟也受益于母亲的影响在部队工作二十多年后回到地方继续服务于社会,全家人尊享“光荣之家”荣誉称号!

渭南文坛 | 同青侠:潇潇夜雨念母恩

母亲名叫牡丹,这个名字是有缘由的。牡丹,花中之王,吉祥富贵的象征,以“牡丹”取名,叫起来顺口,听起来漂亮、洋气,给人以幸福、快乐、美好之感。早年曾听外婆在世时说过,我母亲这名字是专门请“神婆”取的。所谓“神婆”,在过去是一种巫术的施法者,驱邪保平安的化身。若谁家有不顺的事了就请“神婆”做个道场,往往能使不顺的事逢凶化吉、顺风顺水,当然这也是要收费的。我母亲出生于1947年,那时的人们大多贫穷,医疗条件差,尤其是边远农村更是落后,好些家庭生养孩子往往是生得多成活率却不高,且那时的人们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思想迷信守旧,更谈不上讲科学。但凡人们遇到大事、难事大多以迷信思想的方式来解决并求得安慰。外婆的第一个孩子遭遇夭折没有成活,再有了我的母亲时,就格外小心,谨慎呵护,专门请了“神婆”来家里给母亲起了“牡丹”这么个富贵大气的名字,以期护佑母亲平安成长!知道了母亲名字的来由后,我还曾和母亲打趣说,外婆那时候的思想也蛮前卫时尚嘛,旧社会给个香火钱请“神婆”给新生儿起个好名字和现在的人家花钱请“专家”给娃儿起个好名字的想法是一致的,都是一个美好的祝愿与期盼,希望孩子们能够永远平安幸福,健康成长!

我的母亲没啥文化,仅读过一年幼小。那时家里穷,孩子也多,母亲被大人强逼着离开了她喜爱的学堂,退学回家帮大人操持家务,带管弟弟妹妹们。那时候人们大多生养的娃多,基本都是从大到小依次传帮带,娃管娃,大娃带小娃很常见。外婆在世时聊家常也曾遗憾地说起我的母亲:“可惜了,爱念书,就上了那么短暂的一年学还领回来奖状。”母亲虽然因家庭原因上学少,但母亲天生聪慧好学,处处留心学问,平时的生活中,母亲见一个字认一个字记一个字,这么多年积累下来,母亲也识了不少字。用母亲的话说,她也不算睁眼瞎。

难掩情思,情之随

我家这边在村上是独门独户,祖辈是外来人员,在村上没有根基,属于边缘化人家。自从母亲嫁过来后,她待人诚恳,与人为善,改善了我们家与邻里之间的关系,为我们往后的幸福生活展开了美丽的新画卷!母亲年轻时还干过村里的妇女主任,服务于村民,很是受人尊敬。

渭南文坛 | 同青侠:潇潇夜雨念母恩

我们小时候因劳动产值低,不论母亲多么努力总是难免遇上青黄不接、缺吃少穿的事儿,可母亲总能以她的智慧和坚强度过一次次难关,保障全家老小的生活。现在想起来,那时虽然贫穷,但有母亲陪伴的日子感觉总是那么踏实幸福、快乐开心、没有缺憾!记得奶奶临终前曾拉着母亲的手说:“媳妇啊,咱家有你我放心,你能把咱家这日子过好,能把咱家的娃娃管好。”

母亲虽然没啥文化,但母亲重视对我们的教育,再穷再累也要供我们都上学,一个也不拉下。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常借用一句古训教育我们:“宁取大家奴,不取小家猴。”这话的意思是小家子出来的娃少教养没规矩,自由任性。母亲常给我们讲她那大家庭里的各种家规家教。诸如,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子女对长辈必须早晚问安,听大人话从不犟嘴等。小到言行举止的一些具体规矩,大到仁义道德等等都有详细严格的要求。这些年我们虽都长大成人工作了,但母亲对我们的教育从未间断,比如宽以待人啊,要学会吃亏啊,尊重他人啊等等时时提醒,敲打于耳。我们也早已养成习惯,乐于接受母亲教诲,就连我们的孩子们也常常叹服她们的奶奶、外婆。母亲虽然没有文化却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哲学家”!

母亲的帐算特别清,尤其是农村常见的帐算问题。比如,豆子换豆腐、麦子换西瓜、上会赶集扯布缝衣服、土地亩数计算等这类伤脑筋的算数问题,往往是我爸的算盘以及我们的笔算赶不上母亲的笨办法口算的速度,又快又准确。

母亲是一个特别会说话的人,不论是农村的老乡邻们、还是这么多年不定期跟着我们在城里居住的新朋友们,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只要和母亲熟识了搭上话了,都爱听母亲说话。常听别人赞赏母亲:“虽然只是个农村老婆子,但说话有水平、明事理!”这些人常说和母亲聊天长见识、有学习。我想这是源于母亲的本真修为,善解人意,凡事总替别人着想,心性善良,为人处事宽容厚道的自然流露。

渭南文坛 | 同青侠:潇潇夜雨念母恩

母亲乐善好施热心肠,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外婆在世时就曾给我们讲过母亲小时候的一些事,说母亲经常偷偷地在家里拿馍馍出去给村上来的外乡讨饭者吃。讨饭者拖家带口得了恩惠便夸母亲说:“这妮子心地善良心眼好,将来准会有好福气。”母亲心气高不认命,为了我们这个穷家能和村上其他富户人家一样过上好日子受人尊重,干活从不惜力,结果把自己过早的累出了一身病,三十多岁时就患上类风湿关节炎。病痛来时生活不能自理,吃饭梳头上厕所这些事都没法完成,就这母亲也不顾自身疼痛,常常怨恨自己:“咋这么不争气呢?让娃们跟着我受苦了。”村里常和母亲串门儿的姑姑婶婶们也常叹息:“哎,把姐这么个能行人可惜了,纺线织布一把好手,现在都被这病废了!”

母亲在她的有生之年虽长期病魔缠身,但从没有停止劳作,一直在拼全力为我们这个穷家的家庭建设劳心劳力,劳累受罪!近二十多年因我们都在城里工作生活,对家里的土地早已不甚耕种,就在母亲这次病危离世的前两天,也就是3月23日,她还安排村上的邻居叔婶帮忙给我家的两小块空地栽上了花椒树。母亲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也是为了我们都能过上好日月!

母亲是个特讲卫生爱干净的人,别看母亲被病痛折磨40年,手脚行动都不大方便,可母亲每天都把屋里屋外打扫地干干净净,家什摆放地整齐有位,自己梳洗地整洁清爽,村里的年轻媳妇们也常常由衷的赞叹母亲说:“姐就不像个有病的人,穿地齐整的,屋里收拾地干净整洁,就连家里的油罐罐都擦洗地明光铮亮,咱们都应好好地向姐学习!”

母亲身残志坚勇于担当。尽管长期病魔缠身,但只要有一丝力气也不闲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持我们的工作,拖着病残的身体帮我们带大了孩子,为我们各自的小家庭发挥余热、排忧解难、无私奉献!母亲的心态超好,意志力超强,与病魔抗争长达四十年,对自己的情绪管理也超级棒,就连长期医治母亲类风湿关节炎的主治大夫也不无惊讶地说:“你母亲能携病生活这么多年且生活质量还不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母亲爱她的孩子们胜过爱自己,把好东西都留给了孩子。就在母亲去世前两天,23日晚我接她看病时,自己都胸闷气短病成那样了,急急忙忙中还不忘给她的手提包里塞了些好吃的带给我,并叮嘱我周末给娃吃。怎料想这次送母亲就医,竟成了永别!母亲走了,看着母亲给娃儿带的好吃的还静静的放在那儿,我心如刀绞泪如雨下,还未到周末,娃儿在学校还不知道她亲爱的外婆已经不在了,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母亲勤俭持家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哪怕有一口好吃的也要先留给娃儿们吃了她才放心。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位仁慈善良、美丽大方、热爱生活、开朗乐观、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好母亲!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把自己所有的爱都毫无保留地给了身边的人,爱她的子女,爱她的父母兄妹,爱她的朋友,爱她的乡邻,唯独不知爱惜的就是她自己。

渭南文坛 | 同青侠:潇潇夜雨念母恩

母亲还是一位忠实的基督教徒,因自己身体原因行动多有不便,故而教堂去的少,但母亲的内心深处却时时装有神灵,敬畏神灵!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以诚为本,时时处处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宁可自己委屈一点也不会让别人吃亏。母亲常常劝慰我们:“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你若敬人一尺,人会敬你一丈;多做善事必有好报等等。”据我多年留意还发现了母亲的一个特有习惯,只要出门在外,不论去哪里都会随身携带一个小包,里边装了几本《圣经》。思索很久,我心想,母亲携带的不仅仅只是一个小书包而已,而是母亲的心里一直装有一个朴素的信仰——与人为善的真理!母亲一直没有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一直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意想不到的是,母亲生前多年患病在身,饱受疾病折磨,临终弥留之际却出奇的安然,没有遭受太大的痛苦,走的很安详,就像睡着了一样。这对于我们来说也算是在经受痛失母爱、心疼母亲之后的些许慰藉,对所有爱母亲的亲朋们也是一个宽慰。

母亲一贯自尊心强,虽然常年有病,却从来不愿给别人徒添麻烦,哪怕是她的子女们也不例外!母亲的突然病逝提前毫无征兆,刚一病倒人就没了,没劳烦我们伺候她一天吃喝,没让我们给她洗涮一把衣物,没留给我们尽孝的一点机会!就连七七祭奠日,也都神奇般的安排在周末,不影响她的儿女们以及乡邻们的正常工作,真不知她老人家是怎么做到的?是巧合还是冥冥中自有安排!大家都百思不知其解,直惊叹母亲就是一位神人!可我想,或许是母亲的虔诚、善良感动了神灵,便得以上苍眷顾一路走好!

追忆风范,情之昭

母亲啊母亲,您给孩儿不打声招呼就这样匆匆忙忙地无声无息地走了,让孩儿没有一点儿心里准备接受这个事实。您的离去也给孩儿留下了太多的遗憾!遗憾您在世时孩儿没能好好的陪你,没有好好的照顾你,傻傻地想着我们母女还会有很长的时光可以一起度过,还会有很多个日子可以一起逍遥。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一切无法挽回,留下了永远的痛!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您让孩儿如何弥补?如何弥补啊?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自从母亲离去,这句话时常萦绕在脑际,挥之不去,徒生伤悲。亦犹然想起儿时唱过的一首儿歌,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从此以后我没有妈了!

母亲啊母亲,孩儿有好多的话儿憋在胸口想与您说,有好多的愿望想与您一起实现,有好多的趣事儿想与您一起分享!还想带您一起逛街、购物、买漂亮衣服;散步、遛弯、去公园转转,难道这些都不行了吗?

渭南文坛 | 同青侠:潇潇夜雨念母恩

母亲啊母亲,您辛劳一生为儿为女,可孩儿们对您的回报却少之又少!您的突然离去,使孩儿们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孩儿对您的思念诉说不完,对您的愧疚追悔莫及!您的善良和美德倍受众乡邻们礼赞,孩儿也将永远铭记,以您为荣!愿您在天国过得幸福、安适、快乐!

亲爱的母亲,安息吧!爱你的女儿于雨夜泣书 ,以慰思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