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窟寺造像题记书法给我的震撼

 圭步斋 2019-04-24

我一当兵就在洛阳龙门石窟附近的安乐窝(地名),驻了五六年,从那时起接触石刻造像题记,并学习《龙门二十品》等碑拓,开始了书法生涯。时光飞逝而去,虽多次听说巩义石窟寺如何如何好,朋友送的也有其题记拓片,郑州离此地仅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竟阴差阳错,一次也没去过。这次为会见珠海书画同道终于到了巩义,下午就急迫地去石窟寺拜谒。

石窟寺造像题记书法给我的震撼

石窟寺位于北邙山下,南临洛水,背依大历山,唐以后多次更换寺名,清代至今称石窟寺。此地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土黄色的山体,稀疏的植被,遮掩着山下砂岩上凿刻的五个洞窟,自西向东依次排列。资料上记载,窟内外共计 “三尊摩崖大佛,一个千佛洞及三百二十八个造像龕,大小造像七千七百四十三尊,造像题记及各种铭刻一百八十六篇 ”。论规模及形制,比龙门石窟差多了,但开凿时代也是北魏,继龙门、云冈石窟之后或差不多同时期,在巩县(今称巩义)大历山营造的。

石窟寺造像题记书法给我的震撼

这里的石刻题记总体印象是小巧精致。龙门石窟题记大都在石窟顶端、上部,石窟高大,根本看不清楚。而在这里,大小题记,大多分布在窟的外壁上,没加什么保护,只有几十厘米至1米多高度,虽有些风化侵蚀,但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与千百年前所刻的文字,短距离地接触,这些字的“精灵”突现眼前,欣喜欢快霎时涌上心头。虽说来此拜谒晚了一些,但毕竟这些摩崖小品至今尚存七八分原貌,一睹尊容,神圣无比。想到这些题记过去我曾临过多遍,如今与之相会,是多么幸运的事啊! 七十年代始会魏碑,时时临写以强“字骨”,此习惯断断续续地保持了几十年。开始是崇尚摩崖的雄强浑厚古朴大气,主要以《龙门四品》、后来是《龙门二十品》为宗,继尔是遍临洛阳出土石刻书法。到了九十年代,《汉魏十三品》,又伴我数十载。这十来年,虽然我主攻方向是行草书,但造像题记小品的学习未曾间断,如《姚伯多造像碑》、二爨、《汝南王》碑铭,再就是石窟寺《大历山造像题记》等等。虽然一直在尝试“以碑入草”,尚未有大的突破,但却对北碑一类的摩崖石刻书体的习练却没有停止过。我如今来到石窟寺,能不激动吗!

石窟寺造像题记书法给我的震撼

造像题记小品,带有隶篆味道的楷书,统称魏碑也可。是南北朝时期书体变革的产物,是对汉、魏、晋所形成固有书体的一种突破,似篆似隶似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南北朝是个民族大融合的时代,儒释道杂陈,玄学兴起,思想文化活跃,人们的创造力空前,此时魏碑体闪亮登场,以其雄强、大气、古拙、野逸的面目,吸引了众多书法人。

石窟寺造像题记书法给我的震撼

石窟寺造像题记,小品居多。北魏题记约有四十品,其形制较小,刻画自然,增减率意,粗放直露,质樸中见天趣,不规整中生奇崛。一部分为唐代造像题记,篇幅较大,雍容饱满,法度谨严,宽博大气。还有一些宋以下的碑刻,书体多样,风格不一,放得更开,但其中也不乏精品。

石窟寺造像题记书法给我的震撼

我喜爱这些书法小品,常常为之痴迷。其隶楷错变,无体不有,各臻其妙,异彩纷呈。最难得的是天趣。楷书法度初建,尚未成熟定型,隶书结构、用笔杂陈其间,今古与文质并存,加之书丹人及刻工師法不同,技艺高下不等,风格各随其便,故刻书千姿百态,甚至光怪陆离,天趣纵横。但都具有结体疏朗,点画野逸,体势奇崛,意态恣肆,意态圆活,书风率真等共同特点。当我们每天浸染在晋风晋韵、唐楷法度、宋意元态等规正谨肃的书风中,忽然接触一下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山野苍莽之作,犹如沉闷中吸上一口新鲜空气,让头脑活络活络,思维开阔一下,是多么必要和惬意呀!

石窟寺造像题记书法给我的震撼

来石窟寺不虚此行! 未到此一览的书友们,不向往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