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明读书会伤寒论学习:71条-75条

 厚德载物乾 2019-04-24

时间:

2019年4月23日20:00-21:00

讨论伤寒条文:71条、72条、73条、74条、75条

精彩发言

各位老师、同仁们好,《伤寒论》是一部经典,几千年来塑造了几多名医,书中的每一个条文、每一个方子都意义深远,深入地理解它,都能指导我们临床实践,让我们在临床中能够如鱼得水,为了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造福百姓这一共同目标,我们今晚是聚在一起,共同探讨书中的每一个条文,以期获得仲师的真传。

我们逐条讨论,先讨论71条,请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猫猫:

表证,如果发大汗,病必不解,而且会重伤津液,导致胃中津液亏虚。津虚火旺上扰心神,故“烦躁不得眠”。如果患者想喝水,这是“内有所需,必外有所求”,可以少量给他饮水,胃中津液恢复后就能痊愈。什么症状痊愈?“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这些症状痊愈,不是表证痊愈。

如果给患者饮的水多了呢?胃中虚,肯定运化无力,必然导致水停胃中,所以小便不利、消渴。同时表证也没解,脉浮、微热(毕竟发汗发出去一部分邪气)。

表证兼小便不利时必须先利小便,必须先解决水停的问题。“吐故方可纳新”,废水不去则新水不入。故用五苓散利小便。

很多书上认为五苓散可以解表,我个人不认可。我觉得五苓散是苓桂术甘汤的变形,去甘草加泽泻、猪苓利小便。

五苓散用的单位是铢而不是两。汉代一两合24铢,一两约合15克,那么一铢就是0.625克

🐌Emily🌈:

太阳病发汗后,津液丢失,出现胃中干燥,胃不和、卧不安,故烦躁不得眠,予慢慢少量补充津液后身体机能就可以得以恢复。后半句写的是出现变症的情况,脉浮即表症未解,小便不利即膀胱气化失司,又津液不能上承故出现消渴,微热为表症存在的表现之一。五苓散组成:泽泻、白术、猪苓、茯苓均为利水之药,加一个温阳化气的桂枝,由此可见此方的作用在于利便,解表,治内停之水。

林利城:本条文讲发汗后出现口渴的两种情况,一种是大汗出后,津液丢失,胃中干燥而口渴欲饮、烦躁不得眠。这种情况津液丢失只是一时的,只要少量喝水,补充津液即愈。

第二种情况是太阳表邪入里,阻碍三焦的气化功能,表邪未解,故而脉浮、微热,下焦气化失职,膀胱气化不利,则水不能出,故而小便不利,上焦气化失施,津液不能上承,故口渴,本条文所说的消渴症状,是口渴而饮水不解的症状。用五苓散通阳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林佳明: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发汗太过,就会”胃中干”,胃是水谷之海,津液干涸,阳气有余,就会”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胃里津液一干涸,就要喝水来滋润胃燥。”少少与饮之”,  “令胃气和则愈”,水到胃了,胃燥缓解,胃气调和,这个病就好了。实际上就是 58条”阴阳自和者,必自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脉浮、微热,说明表不解。由于经表之证不解,加之大汗,膀胱腑气不利,气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小便不利。这里是点睛之笔。

小便不利,口渴,是很多医家运用本方的眼目,不过等会我找了个案例,小便多的。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小便不利,津液就不行,就又会出现消渴。

什么是消渴?渴欲饮水,饮后小便不利,形成蓄水,就是膀胱里停水了。膀胱停水,津液就不能敷布。凡有所停而必有所缺,依然口渴,就是消渴。

我们一直认为五苓散证是太阳蓄水证,后来我看李克绍的书,他认为是三焦蓄水,我觉得三焦蓄水比较恰当。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猫猫:

脉浮数是风热侵表,烦是热伤于里,渴是伤津或停水,此处需要鉴别。

鉴别的方法就是看小便。小便利,可以考虑用麻杏石甘汤加党参、麦冬。小便不利者必有停水,禁用汗法,治宜五苓散。

Emily🌈:

72、根据上一条条文,这一条很好理解。脉浮主表、数主热,有表症同时又有水液运行失司导致的水停中焦无以上承,故见烦和渴,必须说明一点这时的渴不是真正的渴,而是津液不能上承的微渴。

林利城:本条所讲和71条差不多,脉仍浮数,说明表热未解。烦渴,说明口渴较甚,是三焦气化不利,津液不能上承所致,故用五苓散化气行水兼解表。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猫猫:

“不渴者”是指前面讲的五苓散证的症状都有(脉浮、小便不利、微热),但是患者不渴,这就要用茯苓甘草汤。此条是对五苓散和茯苓甘草汤的鉴别诊断。

Emily🌈:

前半句很好理解,后半句汗而不渴,表明邪未入里,故此方重在和中,方中去掉泽泻、白术、猪苓,减少下焦利水之力,重用生姜以发汗解表,温中止呕。如此可见此方蓄水的症状比五苓散轻,重在解表利水和中。

林利城:本条通过口渴来辨水停三焦还是水停中焦。五苓散证影响了三焦的气化功能,上中下三焦皆有症状,水在上焦表现为口渴,而茯苓甘草汤证水蓄中焦,不影响上焦,故口不渴。

水在上焦,影响正常的津液上承于口咽部,故口渴。

林佳明:口渴与否是辩证的要点,两方都是水气证,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五苓散三焦蓄水,五苓散的口渴,上焦津液不能上承。

茯苓甘草汤,单纯的胃脘部水停,仅仅胃脘部局部水停,以心下悸为主症,也就是上下二焦包括中焦脾的气化基本正常。依然可以通过气化将津液输布到口舌。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猫猫:

郝万山讲“中风”与“伤寒”是互词,这里引申为表证。

“不解而烦”说明喝过发汗的药了,病没好,心烦了,这是伤津液了,故“有表里证”。渴欲饮水,说明有水停,小便肯定不利。宜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结果“水入则吐”,说明水停得太厉害了,这就是“水逆”,因水而呕逆。还是要用五苓散来治。

Emily🌈:

进一步解析五苓散治疗的主症是有蓄水的表征。

林利城:太阳中风,六七曰不解而烦渴,是“有表里证”,外有发热、恶寒等表证,内有烦渴、小便不利等里证。是表邪不解,水蓄三焦的表现。水停三焦,虽渴欲饮水,但饮水更加重蓄水,故水入即吐,故曰水逆,这是蓄水里的重证,故仍用五苓散主之。

林佳明:本条补充蓄水重证口渴特点,只讲口渴,不讲小便不利。

水逆,蓄水证虽然口渴比较重,甚至会渴饮不止,但是终究水逆,宿水内蓄不化,新水就满以受纳,加上无处可消,出现水逆,水逆是蓄水重点,还是要五苓散。

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猫猫:

叉手自冒心,这是心阳虚的表现。让他咳一声他不咳,肯定是耳聋没听见呀。为什么会这样?发汗太重了,重伤津血,导致肾阴大亏。肾开窍于耳,所以耳聋。这时候就要慢慢的给患者滋阴,令津液恢复才能痊愈。

患者发大汗后必然口大渴,这时候如果猛喝一通,水运化不了,必然逆犯于肺而致喘。中学生、大学生跑步1000米、800米之后,凡是猛喝水的,没有不咳的,就是这个道理。

水灌就是往身上浇凉水。因为见他烦,所以就浇凉水。肺主皮毛,直接就把肺伤了,就算不喘,也得咳、也得发烧。健身房里能见到这样的,练了两个多小时,一身大汗,洗个凉水澡。舒服~~痛快~~再喝一瓶冰镇饮料~~简直太完美了!No作no die!

🐌Emily🌈:

重发汗后所导致的变症,肾开窍于耳,肺失宣降,母病及子,故出现耳聋,发汗后,津液丢失,心失所养,出现手叉自冒心,这说明发汗太过了。后半句的意思就是等同一棵树长期脱水的时候,你突然给它大量浇水,你看它能活过来吗?大多反而烂根死掉的道理是一样的。也就是当身体很虚弱干枯的时候,突然大量补液,机体肯定会出现应激反应的。

林利城:还没诊脉时,就见病人两手交叉按在胸口,这是发汗后伤了心阳,导致心悸的一种表现,患者还出现了耳聋,是发汗太过,津液不足,肾精亏虚,耳窍失聪的表现。发汗后,津液不足,当少少与饮之,发汗后,正气亦虚,若饮水过多,阳气不足以化水,则水停胃脘,上凌两肺而喘。太阳病,以凉水洗澡,寒饮束表,内干及肺,故亦喘。

林佳明:“叉手自冒心”一症,始见于如75条云:“未持脉时,病人叉手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

64条又云:“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由此可见,“发汗过多”,损伤心阳是其病机所在,“桂枝甘草汤”是治疗本症的主方。

五苓散小结:膀胱者,津液之腑,水道藏焉,气化则能出。盖水入于胃,脾阳蒸动,化为雾气,以归于肺,肺气清降,化为雨露,而归膀胱,所谓气化也。而水之气化,气之化水,全在“土燥”,土湿不能蒸水化气,助积脏腑,一遇表邪外束,泛滥逆行,是名水逆。五苓燥土泻水,通经发汗表里双解。

讨论医案

国XX,男,64岁,社员,阳谷县石门宋公社国庄大队人,于1975年3月16日就诊。患者两上肢及颈部患湿疹,已两年多,虽迭经治疗,服中西药甚多,疗效不显,时轻时重。本次发作已月余,症见两上肢及颈部密布粟样疹点,渗水甚多,点滴下流,轻度瘙痒,身微恶寒,汗出较多,口干饮水,大便正常,小便略黄,舌苔薄白,脉濡缓略浮。证属阳虚不能化气利水,湿邪郁于肌表,津液但能向上向外,外出皮毛,而通调水道的功能迟滞。治宜温阳化气利水,药用五苓散方:茯苓15克,桂枝9克,泽泻9克,白术9克,苡仁24克(代猪苓)。水煎服。三剂。

3月19日复诊:患者服第一剂后,患处渗水即明显减少,全身出汗亦基本停止。恶寒消失,口干减轻。此是阳化水降,原方再服三剂。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