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探疑:《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原创的吗

 zzm1008图书馆 2019-04-24

连环画中的唐玄宗(资料图片)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孟子》中的一句名言,我深以为然。

读史书的时候,有时会发现一些语焉不详的记载,有的甚至前后矛盾。如果你想探究真相,就需要把一些事件连贯起来,从中找出主线。古代与洛阳有关的“悬疑片”不少,我们不妨来看一看。

望女几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有人说,《霓裳(cháng)羽衣曲》象征着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也是盛唐气象的一个代表。

确实,安史之乱爆发,玄宗入蜀,贵妃身死,大唐到了盛衰的转折点。几十年后,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回顾这一事件,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便是“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玄宗是风流天子,音乐造诣很高,相传《霓裳羽衣曲》是他创作的。不过,关于此曲的创作过程,历来有不同说法。

一说是他中秋夜游月宫,将仙乐默记下来,整理而成;一说是他在三乡驿望女几山,归来作成此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他根据西凉《婆罗门曲》改编而成的。

女几山是熊耳山的余脉,今称花果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西南部,距洛阳市区约90公里。这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距唐代的三乡驿不远。开元年间,唐玄宗在洛阳和长安之间往来,曾在三乡驿驻跸。相传他望女几山而悠然神往,归来后创作了《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去世于公元762年。他去世10年后,洛阳人刘禹锡出生。

刘禹锡与白居易同龄,也是一位诗人,曾在三乡驿见到唐玄宗的题诗,不由得感慨万千,作了一首《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其中写道:“开元天子万事足,唯惜当时光景促。三乡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既是“伏睹”,说明刘禹锡所言不虚。他见到了唐玄宗的望女几山诗,从而得知《霓裳羽衣曲》的创作灵感,就是源自“三乡陌上望仙山”。

《霓裳羽衣曲》是唐玄宗的得意之作,他在温泉宫初次召见杨玉环时,就是以此曲作导引的。杨玉环当即翩翩起舞,宛若月中仙子,令唐玄宗心驰神往。

后来,白居易在宫廷中看过《霓裳羽衣曲》的表演,赞道:“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当然,杨玉环才是此曲最好的舞者,只是他无缘得见。

在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中,《霓裳羽衣曲》是一条主线。可惜,因为安史之乱,盛唐的一切戛然而止,此曲也成了大唐衰落的替罪羊。比如,诗人杜牧就说:“《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舞破中原”的这支曲子,还被宋人写进了《杨太真外传》,称:“《霓裳羽衣曲》者,是玄宗登三乡驿,望女几山所作也。”不过,这种说法遭到了质疑。

曲终人散,一代仙乐“寂不传”

玄宗望女几山作《霓裳羽衣曲》,是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除此之外,史料也有记载,称此曲并非玄宗原创,而是由《婆罗门曲》改编而成的。

比如,唐代杜佑在《理道要诀》中称:“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七月,改诸乐名,中使辅璆琳宣进旨,令于太常寺刊石,内黄钟商《婆罗门曲》改为《霓裳羽衣曲》。”

宋代成书的《唐会要》中也记载,《霓裳羽衣曲》是由《婆罗门曲》改名而来的。

原来,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前后,突厥大兵压境,进犯凉州。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与突厥交战,结果大败,被削除官爵。他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向玄宗进献印度《婆罗门曲》。此曲与当时中原流行的乐曲不同,结束时不是戛然而止,而是“引声益缓”,令玄宗耳目一新。他欣然接受了杨敬述的“贿赂”,让其继续负责凉州事务。

白居易对《霓裳羽衣曲》非常喜爱,在诗中曾称此曲为“开元中,西凉府节度杨敬述造”。宋代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也说,此曲为“西凉创作,明皇润色,又为易美名”。

也就是说,玄宗对西凉进献的《婆罗门曲》进行了润色,改名《霓裳羽衣曲》。

《霓裳羽衣曲》表达了玄宗对月宫仙境的向往,由散序、中序和曲破三部分组成,是融歌、舞及器乐演奏为一体的唐代大曲。其中,散序是曲前部分,较为自由,用磬、箫、筝、笛等乐器演奏,没有歌舞;中序以歌为主,载歌载舞,节奏舒缓;曲破又名舞遍,以舞为主,节奏急促,收尾时再转舒缓。

唐宪宗元和年间,宫廷中还曾表演此曲。白居易有诗描述:“案前舞者颜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月宫仙子般的舞者,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惜中唐以后,随着唐王朝的衰落,《霓裳羽衣曲》渐渐被人淡忘,最后曲终人散,竟“寂不传矣”。

《霓裳羽衣曲》渐至失传,人们对其“身世”的探究却未停止。一种说法认为,玄宗崇信道教,中秋夜曾随道士游月宫,得闻仙乐。他默记曲调,归来作成《霓裳羽衣曲》,传布天下。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

一曲听罢,几人回首望盛唐

《霓裳羽衣曲》究竟是怎么创作出来的?这个问题,唐代人说不清楚,宋代人同样如此。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在《梦溪笔谈》中写到《霓裳羽衣曲》时,罗列了上述各种说法,并称郑嵎有《津阳门诗》注云:“叶法善尝引上入月宫,闻仙乐。及上归,但记其半,遂于笛中写之。会西凉府都督杨敬述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敬述所进为腔,而名《霓裳羽衣曲》。”

更多的人认为,玄宗在宜阳三乡驿望女几山,引起无限遐思,归来后作了《霓裳羽衣曲》的散序,即曲前部分。后来,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印度《婆罗门曲》,玄宗又吸收此曲音调,完成了后面的部分。

相比之下,这个说法靠谱儿多了。白居易有诗称“宴宜云髻新梳后,曲爱《霓裳》未拍时”,可见他也认为,此曲的散序部分最为精彩。

开元、天宝年间,《霓裳羽衣曲》曾盛行一时。即使杨贵妃死后,白居易遥想她的模样,还是“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后来,此曲失传,直到五代时,南唐后主李煜得到残谱,才与周皇后及乐师曹生“按谱寻声,补缀成曲”,并进行整理排演。南唐亡国时,曲谱被烧毁,这个版本的《霓裳羽衣曲》也没能流传下来。

到了南宋,词人姜夔旅居长沙,偶然在乐工故书中发现了中序的一段乐谱。他为其填了新词,即《霓裳中序第一》,与乐谱一起保存了下来。

多亏姜夔保存的这段乐谱,今天,我们还能听到《霓裳羽衣曲》。不过,它已不是原曲,而是加上敦煌藏经洞留存的敦煌曲谱残卷,还有日本筝谱曲收录的唐代筝曲,组合再编而成。

不管怎样,一曲听罢,也许你会回望盛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