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天恩放尔归 相逐栽花洛阳去

 zzm1008图书馆 2019-04-24

玉千叶 刘慧敏 画

“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一日天恩放尔归,相逐栽花洛阳去。”这是范仲淹的名句。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的宅园在西京洛阳,他与河南省洛阳市的牡丹有着密切的关系。

范公迁籍洛阳城

范仲淹是唐代宰相范履冰后裔,吴县人(今属江苏)。两岁时,他的父亲去世,其母谢观音改嫁朱氏,他改名朱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春,27岁的范仲淹科举中进士,改回本名。

此后,范仲淹大多在江浙一带为官。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范仲淹任泰州海陵西溪镇(今江苏东台县附近)仓监官,在这里看到了一株牡丹,他写了一首《西溪见牡丹》,诗云:“阳和不择地,海角亦逢春。忆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这首诗虽短,却有深长的寓意。诗说,只要有和暖的阳光和春风,不管是什么地方,即使是天涯海角也有春天。这里的上林,指洛阳上林坊,此坊的银李园是洛阳最大的牡丹园,范仲淹曾在此赏花。

两年后,范仲淹迎娶太子中书舍人李昌信的长女李氏为妻。次年,长子范纯祐出生。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秋,谢观音去世,范仲淹丁忧守制,暂寄谢太夫人灵柩于应天府(今商丘市)。此后三年,范仲淹次子范纯礼、范纯粹相继出生。

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范仲淹任河中府(今永济县)通判。次年,调任陈州(今淮阳县)通判。他路过洛阳,拜会西京留守钱惟演和“钱幕集团”的欧阳修等名士。钱惟演好招徕名士,奖掖后进,劝说范仲淹入籍洛阳,并在万安山南麓伊樊里为他划了职田。所谓职田,是按官员职务大小分的田地。范仲淹遂将母亲葬于伊樊里,并在这里建立了庄园,将全家迁居于此。当年秋,范仲淹的四子范纯仁出生。

范公睦州遇陶旻

在陈州三年后,范仲淹入朝为官,任右司谏。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范仲淹因力谏仁宗废黜皇后而被贬睦州(今浙江建德市)。睦州的辖境之内有桐庐郡,郡中有一位名叫陶旻的郡卒,原本是皇家花吏,后来犯了过错,被发配到这里。范仲淹的朋友葛闳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接花歌》。另一个朋友章岷和了一首并拿给范仲淹看,于是范仲淹也和了一首。不过,葛闳和章岷的作品都已散佚,只留下范仲淹的作品《和葛闳寺丞接花歌》。

《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中的接花工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并不多见,有着特定的文化背景。“接花”指的是嫁接牡丹的技术。通过接花之法,可以培育出观赏价值更高的牡丹。北宋年间,洛阳牡丹极盛,接花在当时是一门很特殊的技术。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说:“接花工尤著者,谓之门园子。豪家无不邀之。姚黄一接头直钱五千,秋时立契买之,至春见花乃归其直。”

全诗以老迈花吏的含泪自述,交代了他的身世和遭遇。原来,花吏出生在洛阳的富贵之家,“家有城南锦绣园,少年止以花为事”。后来家道中落,“黄金用尽无他能”的他,只好作了“琼林苑中吏”,到洛阳皇家园林侍弄牡丹。他热衷于此职,而且“幸有神仙接花术”,使得他侍弄的牡丹“五色敷华异平日”,所以深得皇上喜爱。然而,他不知因何获罪而被放逐南来。在这里,他老弱多病,孤苦无依,境况十分凄苦。

这时,范仲淹对牡丹也有了更深的爱和理解,他更加怀念和向往洛阳的牡丹名园,思念洛阳的家人,仰慕晚年回到洛阳的白居易,他说:“西都尚有名园处,我欲抽身希白傅”。他以这样的心情劝慰老花吏,他说,“一日天恩放尔归”,我愿“相逐栽花洛阳去”。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言。从《和葛闳寺丞接花歌》中,我们也可感觉到,范仲淹超越一己的悲欢,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对个人的进退保持平常心,以道自守,一以贯之,以达观的心态面对仕宦生涯。

牡丹花开伊樊里

范仲淹的夫人李氏,出身名门,非常贤惠,她亲自教育4个儿子读书,又管理着这个很大的农庄。她广种牡丹,又从万安山挖了很多山篦(野牡丹)种在农庄中,希望培育出牡丹珍品,而牡丹珍品在洛阳能卖很高的价钱,为农庄增加收入。

宋仁宗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年初,李氏积劳成疾,在伊樊里去世。范仲淹闻讯,非常悲伤,千里奔波,回到伊樊里。他已听不到李氏的笑声,只看到满园的牡丹迎风绽放。范仲淹将妻子埋葬在其母亲墓旁,然后把园中五十多种牡丹作了详细的记录,写成了《伊樊里牡丹谱》,即《范尚书牡丹谱》。

多年以后,周师厚读到这个牡丹谱,又到伊樊里赏牡丹后,把这里的一种牡丹珍品写进他的《洛阳牡丹记》中。他说:“玉千叶,白花无橒心,莹洁如玉,温润可爱。景祐中,开于范尚书宅山篦中,细叶繁密,类魏花而白。今传接于洛中虽多,然难花。”玉千叶,这种白牡丹,花型类似魏紫。虽然洛阳嫁接这种花很多,但是很难培育出真正的玉千叶。

为什么周师厚称范仲淹为范尚书呢?因为这与范仲淹后期的经历有关。后来,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推行“庆历新政”。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陕西四路宣抚使。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范仲淹去世,宋仁宗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文正。归葬于伊樊里,墓前立宋仁宗篆额的“褒贤之碑”,碑文由欧阳修撰写。

范仲淹的4个儿子皆入仕为官,为政清廉。长子范纯祐,曾为司竹监;次子范纯礼,曾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子范纯粹,曾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太原府;四子范纯仁,在宋哲宗初年任宰相。范仲淹的孙子范正臣、范正平、范正思等,也都是北宋一代名臣。他们都归葬伊樊里。

范仲淹家族墓园,位于今洛阳市伊川县彭婆镇许营村北,北依万安山,南傍曲河水,东临九龙山,西望龙门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