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去的鹿角

 我读吴敏树 2019-04-24

在这里,“过去的鹿角”,是指代晚清文学家吴敏树时代的鹿角。

    在吴敏树时代的鹿角,有一个重大标志,就是这里已经形成了集市,有三条街道,分别是正街、外正街以及河街。鹿角紧靠洞庭湖,这里有码头,商人通过码头走南闯北,因此,这里渔行、布庄、酱行、酒坊以及材料商和瓷器商特别发达。吴敏树家族自他祖父一代起就有人在鹿角开设布庄,和江苏太湖人做生意,有一屠姓人家,三代都与吴家专做布料生意,竟然做成了好朋友。市场带动了鹿角的繁荣,在吴敏树时代,鹿角就有“巴陵分县”之说,他在《鹿角早春》一诗里说“新年小市人声闹,学得风光似县城”。

    鹿角是一个很古老的地名,这地方为什么叫“鹿角”呢?有人说,因为有一山形似鹿角,伸入洞庭湖中,才有了这名。有人说,唐朝诗人韩愈贬谪岭南,乘船经过此地,指着这座伸入湖中的山说“此鹿角也”,并且留下了《洞庭湖阻风》一诗。不管哪一种说法,总之,这地名很古老,这里有全国六大古窑基址之一,两宋时期,这里的窑业非常发达,有四十几个窑场。南宋岳飞平定造反的杨幺,就在鹿角建有点将台,这点将台至今犹在,我在一九八0年游历湖西,也登上过这点将台。

    晚清文学家吴敏树老家吴伏一就在鹿角的东南边,两地相距三四公里的样子。吴家在鹿角不但有生意,吴敏树外出游历,多是从此地搭乘船只的,因此,鹿角也是吴敏树瞭望世界的一个窗口。除此外,吴敏树的从弟吴士迈曾经在鹿角开办过敦善堂;1869年,垂垂老矣的吴敏树在鹿角建一浩然楼,鹿角的兴旺,至此达到顶峰。

    吴敏树为什么要在鹿角建浩然楼,他是图名还是图利,今人不得而知,其实,这就是一观景楼台,它的作用仅仅是观景。浩然楼建成后,已经六十多岁的吴敏树为它写了一文三诗,另有几首诗也提到了浩然楼。浩然楼现已不在了,毁于何时也不得而知,但是,通过吴敏树写浩然楼的诗文,今天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的浩然楼是何等的气派!

    在吴敏树《浩然楼记》一文开头,他说“矗乎鹿角之巅,而尽洞庭之观者,浩然楼也。”这就告诉我们,修建浩然楼就是为了观看洞庭湖之景。接着,吴敏树说,一个叫刘汉秋的人捐出了一块土地建楼,吴敏树给这楼取名为浩然楼。

    为什么叫浩然楼?“盖君子之于物也,无所累而已。浩然者其中也,则亦莫非浩然者,而况乎其地之有也。”君子不为物所累,浩然之气必在其中,此其一;其二,“洞庭漫漫,四无际也。大波轩天,风猛厉也”,就是说,气势磅礴的洞庭湖本身就具有浩然之气。

    洞庭湖的巨浪高达青天,过往的船只常被它掀翻,商人不会因此止商,渔民不会因此晒网,为什么呢?因为洞庭湖给了人们活下去的物资,这就是“出死入生,生吾义也,洒然在衷,天之意也。

    于是,吴敏树为此唱一首浩然之歌“山为鹿兮觜为马,洞庭波兮不可下。公无渡河公渡河,万石之湖兮泊斯驾……阳侯虐兮风伯怒,湘君来兮亦何有。慈为航兮普为渡,蛟室龙堆毁其旧……生涯到处浮复浮,江湖天地一扁舟。浩然上下与同流,楼乎万岁而千秋。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原是古乐府里一个古老的故事,明知渡河有危险,那老头还是义无反顾走上他的渡船,直到葬身河底。慈航普渡的善心人是谁呢?洞庭湖是苦海,尘世何尝不是苦海,谁能把芸芸众生救离生死海?诗人的问题没人能回答,就是湘君湘夫人也未必做得了慈航普渡的善心人。生命漂浮着,浩然楼也一起沉浮,尽管诗人祝它万岁千秋,可这浩然楼恐怕连一百年的寿命也不到。

    吴敏树还写了一首二十韵的《浩然楼诗》,它渲染洞庭湖滔天巨浪说“风帆占利涉,水势增霖骤。狂飙南作盛,巨浪西来吼”。在这危险的水域行船,商人躲过了风浪的吞并,却难逃岸人的袭击,“岸人望樯侧,渔子集山陡。下石何不仁,鹜财即谁咎。”他们对商人投之以石,袭击商船,想要劫掠商船上的财物,这不是偶尔为之,竟然是一个惯例,以至于不知道要去责怪谁了。

    这浩然楼“大观古所雄,杰阁遽难就……梯旋九曲级,窗豁万灵牖”,造出一座这样的新楼,吴敏树就想自己一生何其幸运,也许将来就是一个长寿之人吧。

    1870年开春以后,66岁的吴敏树来到了浩然楼,写了一首优美的小诗,诗曰“山色自终古,江流无尽年。春风鹿角岸,人在小楼前”,是啊,山水千年前是这样美,千年后还是这样美,只有人才是匆匆过客,你走了,你就不存在了,真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一年的清明日,吴敏树再次来到鹿角,写下一首《清明日往复鹿角》,诗曰“草碧近连莺柳岸,花明先照雀梨村。人烟小市楼飞影,湖埠春阳雨夺痕,”青草、花朵、小市、码头,浩然楼的飞影,美丽的景致照旧美丽,诗人却在一天天老去。

    人虽老去,故心依旧,吴敏树在《撰周易注义补象成书书此》诗里说,只有浩然楼上的雨,在人做春梦时滴到醒来。

    鹿角自从有了浩然楼,它的的雄杰从此就有了标杆!

    其实,即使没有浩然楼,鹿角风景也是很美的。

    吴敏树三十一岁那年,来到鹿角,写下《鹿角早春》一诗,开头便说“鹿角山前春正晴,鸬鹚滩外水初生”,你看,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春日融融,湖水初涨。1844年,重阳节那天,吴敏树和好友毛西垣来到鹿角,邀约早在鹿角的朋友孙由庵,三人一起去将台山登高揽胜,只见“清霜始降,鸿雁南来,落叶辞树,黄菊敷荣”,一个“辞”字,一个“敷”字,就将深秋的特点写得活灵活现。文人墨客为什么要在这天登高赋诗?吴敏树说“骚人赋客,又或喜为感时伤物之语,以益其悲,盖皆有乐乎是时者也”,一句话,是他们的忧乐情怀缘故。三个好朋友带了一壶酒来到将台山,这时“天晴云开,风披树有声”,坐在将台山上,望着洞庭湖里船来船往,大家默然无语,吴敏树突然说“嗟乎,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大家知道,这是屈子的诗句,无穷的景色,不可言说的世情,难怪“晋卫玠临江叹曰:对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毛西垣和孙由庵附和着说“然哉”,真如孔老夫子临江而叹“逝者如斯乎”。(以上见《九日鹿角登高诗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