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日遭逢记车笠,少年诗酒满江湖 —吴敏树和毛西垣的友情

 我读吴敏树 2019-04-24

毛西垣是晚清文学家吴敏树生命旅程中一个最重要的朋友,吴敏树交际很广,朋友很多,毛西垣是排位第一的朋友,他深深影响了吴敏树的一生。

               1、毛西垣何许人也

《岳阳县志 人物志》是这样介绍毛西垣的:

毛贵铭(1805--1853),名文翰,字彦翔,别号西垣,新墙七里山人。八岁时,塾师以“洞庭秋月”为题,命他赋诗以试。他此时尚未学习写诗,随声答道:“洞庭何处无秋月,秋月何年不洞庭”,由是称为奇童。十四岁入泮学,为庚子年乡试举人。曾教过几年私塾,三十多岁时游历京城,屡试清廷“春闱”未取。贵阳布政使唐子方知其能诗,以重金邀至官府,居贵州数年,写《竹枝词》百首,诗句天然秀妙,不须雕饰。因饮酒过多,双目懵蔽,手稿常被人窃取,后稍愈还家,两年后才从事写作,著有《西垣诗钞》。

毛与本县文人吴敏树过往甚密,其诗多写在旅居寂寞或仕途失意之时,吴敏树称其诗乃“恢奇瑰丽,雄视一时”之作,曾国藩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吴南屏(吴敏树)寄来毛西垣诗,翻读一过,信为朋辈中不可多得,宜南屏亟称之也”。

咸丰三年(1853),毛官授教谕,是年四月十九日病故。

从这篇人物志可以看出,毛西垣和吴敏树是同一年出生的,吴敏树曾说,他们不但是同一年出生,而且还是同一月,都是七月,毛西垣比吴敏树大十五天。毛西垣老家是新墙镇七里山,隔吴敏树老家二十里地,这么近的距离,为他二人往来提供了方便。

             2、毛西垣教馆吴伏一

毛西垣二十来岁的时候在岳阳就小有名气了,吴敏树的族兄请他来吴伏一开馆授徒,于是,吴敏树和毛西垣就在吴伏一认识了,并且成为了好朋友。吴敏树是一个眼界很高的人,在读过毛西垣的诗后,佩服得五体投地,将毛西垣视为神灵。

成为朋友后,吴敏树写了两首诗赠送给毛西垣,诗的前面有一段序言说“西垣馆余族兄家,余与定交,赋诗二首赠之”。诗曰:(1)开眼逢君识大巫,看君意气使人输。文章浩浩来无主,儿子纷纷命作奴。楚泽春深香草长,柴门笛起晚风苏。纵谈未已行行别,小坐青山当舞雩。(2)公瑾同年颇似无(西垣与余同年生,余差少半月),文场论霸胆犹粗。马迟枚疾凭君与,岛瘦郊寒岂我徒。他日遭逢记车笠,少年诗酒满江湖。名场角逐非豪士,莫但弯他射策弧。

吴敏树说,毛西垣就像一个法术高明的巫师,志向与气概不凡,文章写得浩然正气。

吴敏树从一开始就认定毛西垣的诗才要高于自己,他只要一看见毛西垣的诗就矮了半截一样。

吴敏树说,有朝一日相逢,要记得相互间友谊,少年时饮着酒吟着诗跑遍江湖。

有一天雨后,吴敏树出门散步,看见一山的春色,就写了一诗送给毛西垣,诗曰:云边新日霽开颜,雀噪鸡啼了不闲。窗外花枝三月雨,门前春色一村山。水摇新涨侵衣湿,风送余寒着体孱。午梦欲来饭初熟,竹烟炊覆屋三间。

这是一幅多美的春景图啊,雨后的新日笑了,麻雀在叫,鸡也在叫,花枝沐浴在雨中,春色铺满一山。在湖水里摇船,风送来余寒,午睡快要进入梦境时,饭却熟了,雾霭和炊烟笼罩着竹林里茅屋。

一首小诗的容量却是这么大,这么多的静态景物和动态景物尽入画中,这是吴敏树在较劲啊!他在说,你看,我的诗也不错啊!

毛西垣收到吴敏树送来的诗后,便步原韵和了一首,毛诗曰:东皇作意护韶颜,春在柴门处处闲。十里软红初洗陌,四围浓翠欲流山。诗篇更始头风愈,游兴何辞脚力孱。不荡渔翁武陵棹,桃花流水自人间。

             3、分别的日子里

1832年,吴敏树和毛西垣相约一同参加乡试,不料,毛西垣的父亲恰在那时病殁,为了安葬父亲,毛西垣只好放弃这年的乡试,同时,他也离开了吴伏一蒙馆回到了老家。

1833年初秋某夜,吴敏树就想到了毛西垣,赋诗一首,诗曰:今年对月思君夜,猛忆去年秋别时。别似偶然翻到久,秋如有约不愆期。忙中岁月浑无著,病后形容未可知。二十里程难得见,始知乡井即天涯。

老朋友一年没见面了,吴敏树在诗中将自己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两家虽然只隔二十里地,却如同相隔天涯。

1835年清明节,毛西垣和张亨衢、家弟襄臣一起来到吴敏树的南屏书斋,几个人谈了一整天,事后,吴敏树写下一长诗,诗曰:风风雨雨清明节,张子毛生来切切。厨里闲供陆纳茶,门前喜有陈平辙。毛生胸中多甲兵,昨日诗战戈矛横。张子将诗作和解,见我意气犹未平。可怜肝胆向人尽,平原君去难为名。吾家惠连才不羁,随从数子游且嬉。春草池塘吟旧梦,名山云物惬前期。毛生发狂歌且舞,张子低唱按宫羽。我持玉龙横口吹,差胜雷门持布鼓。人生适意良可怀,浮名俗物何为哉。不如高卧蓬窗下,日与羊求作往来。君不见谢安一为苍生出,回首东山空昔日。

毛西垣和张亨衢的来到让吴敏树喜得不行,厨房里准了陆纳茶,陆纳茶表示节俭的招待。

    全诗表达了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狂喜的场面:毛生发狂歌且舞,张子低唱按宫羽。我持玉龙横口吹,差胜雷门持布鼓。这场面写得豪气干云啊!

    第二个意思是人生的志趣:人生适意良可怀,浮名俗物何为哉。不如高卧蓬窗下,日与羊求作往来。君不见谢安一为苍生出,回首东山空昔日。

    人生适意的时候确实值得怀念,浮名和俗物有什么用呢。还不如高卧在蓬窗之下,天天和羊仲、求仲这样的高士来往。君不见,谢安一战为苍生,回头再看东山,已经没有了过去。

人生在世,绝大多数人认为名利很重要,他们几个人不这么认为,诗人在这里举了三个历史人物的例子,东汉时期的羊仲、求仲是二位高士,他们以高卧蓬窗为乐。谢安是个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壮士,等他完成功业再想回到过去生活状态时,对不起,没有了!

           4、毛西垣再来吴家开馆

1836年,毛西垣再来吴伏一开馆授徒。

    吴敏树患小病,卧床多日,一日,忽听鸟叫,便作《禽言二首》,其二用于调笑毛西垣,诗曰:不如归去。此间无远客,汝语向谁处。惟有毛先生,廿里离家住。苦遭文字缚,何暇将汝顾。得意功名逐,便来卿家娘子教唤回。

这是一首不整齐的五言诗,首联只一四字句“不如归去”,尾联末句是一九字句。全诗一副诙谐戏谑的腔调。

还是这一年,毛西垣怪吴敏树很久没作诗了,吴敏树便赋诗一首,诗曰:忆昔上章摄提格,春风战诗挺双戟。隔山邮筒汗走仆,西南倡和成一册。莺花侮弄天不容,鱼笋酣饕神所谪。竟尔勾将忧患来,使酒论文果何益。尔来刺促走名场,唐风宋派任教荒。屈指辛壬又癸甲,禹功未了黄河黄。今兹乡试事要紧,君知何等是文章。且令八股战无敌,莫犯五言城尚长。来人有素君勿畏,但问且夫与尝谓。

吴敏树在诗中劝毛西垣说,现在乡试大事要紧,你知道不同寻常的是文章。并且要让八股文章战无不胜,莫要犯在五言诗里。

吴敏树和毛西垣都是耻于八股文的,为了考一个举人,不得不向它低头,人生无奈啊!

              5、毛西垣五年京城生活

1837年,三十三岁的毛西垣远赴京城,来京城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举人考进士,在京城一呆就是五年。他家原本贫寒,来京城自然带不了多少银子,生活极为艰难,吴敏树对他极为挂怀。

1837年,吴敏树赋诗《寄西垣都下》,诗曰:雨夜挑灯酒未阑,坐题书罢忆燕山。湘南春色何由寄,二月行人发故关。

1840年,传来捷报,毛西垣在京城考举人成功,吴敏树喜得直跳,赋长诗三十一韵表示祝贺,诗曰:寒江雁送秋,望远信难讨。燕山飞捷书,忙手发函草。高名宛在题,妙质复加藻。幸今诚可欢,感往苦不早。髫年事科举,积束墨文稿。廿载踏省门,宿昔朱颜老。文章岂不足,时论丑为好。折骨学媚姿,面热肝肠恼。狂名世争笑,厄运天所造。百忧相续来,三叹忍多道。君时顾谓余,子命幸温饱。流年脱雄雌,同甲异荣槁。及余忝乡举,君意惧难保。贪嗔真大愚,意想故颠倒。翰林有龚蔡,振拔付清澡。当场君山赋,走笔湖波浩。名字满湘泽,风云贯怀抱。贡都拟上珍,署第仍下考。京华贱馆客,旅食艰钱宝。一举破穷愁,差足增温燠。从来利病机,大抵落常套。水滞喜骤通,时旸接恒潦。安知久茹糠,不与多餐稻。蓬莱近人间,海风引仙岛。如能到彼岸,是所窃祈祷。我今卧荒郊,野性狎山獠。自嗟弟万丧,鬓发已中皓。故人渺天北,旧迹未全扫。夜梦剧欢谈,晓窗惊已杲。来兹战胜齐,准拟宴归镐。相迎拜下风,不但苏家嫂。

西垣中举,吴敏树异常高兴,吴敏树回忆说,二十多年了,西垣一直在考试路上奔波,是他没能力么?因为如今流行的是丑文即美,他才这么艰难。若屈膝去学媚态,脸会发热,肝肠会痛断。狂名为世人争笑,厄运是老天造就的。

吴敏树说,京城轻视旅客,伙食又差,店费也高。中举破了穷愁,差距足可以增加温暖。西垣的境遇会慢慢变好的。

    1841年,吴敏树从弟树堂进京,吴敏树赋诗一首送给他,并说京城还有个毛西垣在那里,希望你不要做天涯的遥远归梦。

很多年没见到西垣了,吴敏树差不多都忘记了西垣的面容,1842年,西垣在京城丰润留滞,吴敏树赋诗二首寄给他,诗曰:(1)里闬同年友,天涯此日情。容颜忘宿昔,之子信长征。跨马生当贵,闻鸡气尚横。浮云东北望,何处是开平。(2)蒋径无朋过,荆楼有客登。依人时不易,怀友意难胜。离索中年感,功名后会乘。且归饶一笑,深夜试挑灯。

吴敏树望着天上的浮云,就是找不到西垣所在的具体地方。想着心上的人时间不好改变,怀念好友之意难以承担。

在吴敏树心里,他是深深记念着这位友人的。

就是这一年,他二人互相寄有诗集,吴敏树就给西垣写去一信,说他二人结为朋友,原不是因为诗的缘故,但是,二人都爱写诗却是事实,而且也互相欣赏。接着,吴敏树重点谈自己对写诗的见解,他认为写诗最重要的就是写好句子,一首诗如果没有几个好句子,那是没有看点的。

尝谓古人为诗,尤喜论句。以杜陵之圣,而自道其为诗之力,则曰:“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其称李白曰:“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及以清新俊逸,比之虞鲍,皆句之云也。今之词人,动喜狂放,句之不图,而务崇其体,使人望之庞然廓然。及取而读之,终篇而未有得焉,终卷而未有得焉,岂其诗之固难知耶?何其与古人为诗之道相谬也?得非竞于名而眩于实者耶……皇甫湜言人作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骂宋玉为老兵。湜好奇人也,于诗乃取长卿,其有以尔也。

信中举了杜甫、李白、虞世南、鲍照、皇甫湜、刘长卿的例子,他们的诗清新俊逸,不落俗套,是我们效法的榜样。

不久,京城传来消息,毛西垣就要回家了,吴敏树欣喜异常,遂赋诗一首,以待西垣,诗曰:书来我不喜,意恐归期迟。及此归有信,故人忽在兹。朝旦发燕山,夕至楚水湄。所恨故人车,不及我心驰。来时会相笑,各有颔底髭。山妻幸解事,美酒速可为。

读这首诗觉得特有意思,明明是日夜盼望着见到西垣,却偏偏说“书来我不喜”,为什么呢?啊,原来他是怕老朋友推迟归期。直到看了西垣的信,才确信西垣真的就要来了。

吴敏树写他自己盼望老朋友的那种急切心情真是写到了极致,他说,西垣早上从京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洞庭湖边。

那个时代,从京城到岳阳,一个单程就要一个多月时间啊。

吴敏树转念一想又明白了,就丧气地说,西垣的马车就是没我心里的骏马跑得快!

                  6、西垣回来了

大约在1842年,阔别五载的毛西垣终于回到了他的七里山老家。吴敏树听到消息,就带了堂弟吴士迈去拜访毛西垣,并且在那里住了几个晚上,也谈了几天几夜。

    吴敏树遂赋诗一首,诗曰:五载一为别,仪刑想难成。及见了然是,面目增丰盈。脱帽看头发,几许白茎生。同声叹老大,未免伤中情。剧谈连日夜,琐屑时事并。虽非当世士,亦欲知京城。诗篇慷慨读,尽变燕代声。山川故雄莽,才气浩纵横。富贵一朝事,文章千代名。江鸥无恙在,与子信前盟。

吴敏树说,西垣还不显老,面相比过去好看多了,从外貌看,唯一的变化是他的口音里,北方口音比较重了。

两个人在一起呆了几天几夜,也谈了几天几夜,谈时事,也谈琐事,吴敏树说,自己不能不了解京城大事。

吴敏树在诗中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富贵一朝事,文章千代名。这与他的人生观很有关系,他认为当大官发大财只是一朝一代的事情,而写好文章则是传名千秋万代的事情。

十足的文人气息,没有一丝一毫俗气!

到年底,吴敏树赋诗《岁暮书怀呈西垣》四首赠给毛西垣,诗曰:

   (1)穷乡人事促,岁暮迫追求。无论贫与富,牵掣不自由。皆云年成薄,百务乖初谋。今冬布价贱,钱荒重人愁。北风搅飞雪,层云蔽高丘。哀彼行路人,饥冻不肯休。扰扰蚁争食,翻翻鱼趁流。谁哉山中客,闭门自全修。

(2)有客登我堂,应接少礼法。本非意气欢,何乃言语惬。乡邻有来往,面熟日以狎。与谈猥鄙事,议论到某甲。昔我喜结交,相知未云乏。别来音信疏,时节换裘袷。坵车望四方,世路日以狭。吾怜里中儿,愿与共锄锸。

(3)久便山泽游,但知耕钓情。诗书已芜废,面目成荒伧。故人前日归,置酒话京城。举杯笑谓我,子才薄公卿。子今未出山,已有文章名。翰林曾陈辈,各欲相逢迎。我云君语谬,恐令山鸟惊。一醉可千载,且复赌巨觥。

(4)诗歌吾所爱,聊用破烦恼。故人前日归,示我北平草。边风助悲激,雄才况潦倒。哀笳奏急拍,病骥嘶长道。昔与君倡酬,几案积吟稿。自从别离来,停翰任枯槁。君今幸归休,同生俱未老。相将斗豪横,肆笔欺郊岛。

吴敏树说,荒年的年关真难过,饥寒交迫的农民日夜在路上奔波。我坐在车上远望四方,只觉得世路日益狭窄。西垣老朋友前日归来,我设酒席闲话京城事。写诗是我的所爱,我写诗就是用来消愁解闷的。我们是不是一洒豪情,写出恣肆汪洋的诗来气气唐朝名诗人孟郊、贾岛?

                 7、西垣再馆吴伏一

    西垣回来了,再一次在吴伏一开馆授徒,吴敏树把早已是大人的长子念谋交给西垣教导,赋诗《念谋上学呈西垣》,诗曰:渊明诗责子,枉被杜陵诮。观其示宗武,彼我更相笑。我有长头儿,论年近冠醮。抱之置膝上,文义苦难诏。平生拙场屋,三黜徒自吊。殷勤语儿子,慎莫乃翁肖。君从京华来,折肱识医疗。为我强教渠,猛凿顽心窍。长安诸贵人,科第皆年少。不问史汉学,尽得文章妙。迂疏计真非,侥幸事岂料。凭君发嘲处,俗肠热如燎。

这首诗以陶渊明责子、杜甫赞儿起兴,请求西垣好好教导他的儿子念谋,接着就把念谋讥诮一顿,然后就讲了自己一个观点:不管是学汉书还是学史记,只要文章写得好就行了。

有一次,吴敏树读韦应物诗集,遂赋诗一首,把自己读诗的感想告诉西垣,诗曰:昼暑不可触,偃仰读韦诗。烦襟一以涤,悦此清妙词。白云流空山,舒卷皆天机。了闻钟磬发,寻声忽已微。我观韦氏作,况趣类如斯。比柳似殊胜,并陶诚庶几。唐贤盛才调,此音良已稀。持此欲相赠,非君知者谁。

吴敏树说,他读韦诗,好比在听美妙的音乐,韦应物的诗比起柳宗元似乎超绝一些,和陶渊明可以并肩而立。

“白云流空山,舒卷皆天机”这一联诗是个铺垫,白云在山谷上空流动,云卷云舒都是老天的秘密。

    西垣在吴伏一重开学馆后,吴敏树很高兴,就写了二诗送给他,诗曰:(1)浣尽征衫五斗尘,重开学馆作比邻。京华久客怜乡里,海内论交爱故人。莫对春光惊老大,且捜诗句健精神。达官大半非吾辈,从古江湖有贱贫。(2)石田聊代上农耕,日课功夫每计程。弟子几人传慧业,先生早岁盛才名。文章花月春无价,湖浦烟波远有情。闲暇即为行乐计,满船沽酒白鱼羹。

第一首诗重点句在尾联,吴敏树劝西垣说,达官贵人大半不是我们这辈人做的,自古以来江湖就有卑贱贫困的人,这是劝西垣要安贫乐道。

第二首诗还是承第一首末尾的意思说下去,文章花月青春无价,洞庭湖边的烟波远远有情。没事时就为寻欢作乐做点打算,满船都是买来的烧酒和白鱼做的羹汤。吴敏树的意思是乡居生活比官宦生活不知好多少倍。

西垣将他在京城写的诗结集刊印,请吴敏树为其作序,吴敏树便写了《毛西原右北平诗草序》。

吴敏树说,西原从小时候起就开始学写诗,他对于诗,却是已经达到精深的地步而自觉得意。以前住在乡里,与我辈激发意兴,一人首唱,他人相和,互相应答,写了很多也不肯罢休。回看他旅京数年没写诗,而右北平于是独为一集,为什么呢?我知道了其中奥秘!他最初进入京师,自负其才,希望旦夕间考取第一,与各位翰林贵人,争相听到美名显露于时,所以不得已,学习写应付科考的文章,趴在案头穷尽日力作官卷书字。虽然也写了诗,不过是试帖、排律跟那琐屑应酬之作罢了。等到不得志,更加穷困,转徙外州作客座教师,奔忙不定又无聊,前面的所为又已经荒废,然而北塞风景苍凉看了悲凄,激于古时候盛衰兴亡争斗的地区,名贤战将的遗迹多有保存下来的,于是大发生平之感,而也以写他的淹留他乡抑郁之思。现在读他的诗百数十余首,大致意气才能出众,声调高朗,汉魏唐宋元明那些才华,没不有的,而最终不是像小生摹拟一样写下来。西原的写诗,到这时就达到了鼎盛时期,假使西原幸喜成为进士,在京城做官,衣冠车马,奔走红尘,追逐声利,从哪里写出这样的诗啊!既然这样,那么西原果真得到什么了,而也有什么是他的所失啊!

吴敏树在这里提出一个美学命题:生活优裕的人写不出好诗,生活困顿,挫折重重的人才有写好诗的基础。

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呢?道理很简单,生活优裕的人他没有对生活更深切的感受和体会,因而也就辨不出人类意识中的真和善,美和丑。

吴敏树听到西垣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后,就仿照白居易的《琵琶行》写了一首《小琵琶行》长诗送给西垣,诗曰:垂杨乱扑沉沙地,北州倦客仍愁思。天涯一夕费情场,经年不浣征衫泪。谁欤客者西家毛,去岁南归道中事。同行得伴忘苦辛,紫薇翩翩张舍人。舍人豪迈故绝伦,黄金未惜买青春。当筵试唤琵琶妇,中有一妹年十九。谓言汝似解风情,今宵借劝毛君酒。雪花一曲寒无那,深杯放手懵腾卧。半夜灯花爆竹声,惊见床头美人坐。整衣旋起略温存,今夕聊陪长者言。娇莺幸是不惊打,倩女乍觉收离魂。低言问客言半闻,客容无猛宜甚文。向在京城作何事,似有失意愁如云。闻言不觉叹声长,此来五载离家乡。下第无钱作归计,依人寄砚仍他方。京城车马贵人场,眼中谁信人才强。文章只让翰林好,意气无如举子凉。峨眉虽工妾命薄,见卿未免心怜伤。贵家宅眷卿讵识,夫婿三十侍中郎。灵桥夜夜驾乌鹊,方池旦旦眠鸳鸯。侍儿俊俏亦无比,涂抹欲学夫人妆。落花随风亦何常,恨不飘堕绣茵旁。店前卖歌店后酒,看卿与我同低昂。语犹未了泪交续,美人滚滚秋波目。相看只顾尽情悲,几载酸吞放声哭。隔房舍人偏惊怪,急起分张促征轴。归来书馆旧生涯,昨夜西风髩有华。憔悴江州白司马,我今替赋小琵琶。

读罢吴敏树这首诗,感到他的《小琵琶行》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真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的场景是那么相像,两者人物的身世感受是那么近似,而且,吴敏树诗的艺术成就直追白居易。

你看这些句子,“垂杨乱扑沉沙地,北州倦客仍愁思。”,“灵桥夜夜驾乌鹊,方池旦旦眠鸳鸯”,“店前卖歌店后酒,看卿与我同低昂”,它们写得多么好!

这一小节里面的诗文,都是吴敏树在1843年写就的,你看他对西垣倾注了多少感情!

               8、新的一年

1844年,对于毛西垣和吴敏树的友情,又是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一年,吴敏树去了京城,正月间动身,六月间回到老家。

    吴敏树说,中秋前一日,西垣预虑无月,恐不得佳赏,余谓西垣旅京数年始归,明岁又当北行,今此中秋,良非虚夕,因兹叙意,西垣不为诗久矣,宜和之。

    明月有情物,夜夜流清光。我心与月好,引领遥相望。月虽不能言,对之倾一觞。自然远尘俗,浩欲凌空翔。况我平生友,皎洁不可量。圆辉若面目,冰玉作中肠。往秋对佳月,君每不在旁。思君如望月,惟恨浮云长。明年当此夕,恐君天各方。但应多饮酒,无月亦何妨。

    读这首诗,很容易使人想到李白的那首《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明月有情物,夜夜流清光”,一个“流”字写出了神韵。“况我平生友,皎洁不可量。圆辉若面目,冰玉作中肠。”这是写西垣的纯洁就和月亮一样皎洁,思念圆月与思念西垣能有区别吗?

读了这诗后,西垣和了一首,说到二人都年已四十,吴敏树看后觉得“甚伟”,便又写了一首,诗曰:凉雨萧萧欲满池,中秋能不惜佳时。看人饮酒已无月,与子言愁赖有诗。四十行年人易老,三千长路梦犹疑。燕关羁客谁相伴,此夜香园可耐思。

重阳节那天,吴敏树、毛西垣和孙由庵几个老朋友一起来到鹿角将台山登高,赋诗一首,诗曰:何代营军土一丘,登临如此亦销忧。湖波浩浩自终古,风物萧萧皆九秋。落叶声中来雁远,斜阳影外去帆收。明年此日多相忆,不醉茱萸已白头。

中间二联名写物侯变化,实写“逝者如斯”,人生无奈,怅然莫名。洞庭湖从古到今水波浩浩,风物萧萧已经进入九月深秋。从落叶声中就知道大雁从远方飞来了,夕阳西下影子外远去的船帆收起来了。

吴敏树写了一篇《序意赠西垣》的文章,他在文章里说,西垣是他的知心朋友,他也是西垣的知心朋友,“余之人者,西垣是也。西垣亦独喜就余,则余亦西垣之人也,其不然哉,其不然哉!”他说,我今年去京城,西垣说我在京城时,他很想念我;他前几年在京城时,我又何尝不是日日念他。

                 9、远赴贵阳

贵阳唐子方先生闻听西垣诗名,遂邀请西垣入幕。

1845年,吴敏树将西垣远送到武陵去贵州,赋诗《同西垣由资江入武陵》,诗曰:资江才作一溪流,曲曲湾湾转转舟,前路送君天更远,碧云凉树入新秋。

贵州在哪里?吴敏树没去过,只觉得是在天边,遥远又遥远,他的心哇凉哇凉的。

吴敏树送到武陵,只好告别了,遂赋诗一首《武陵别西垣》,诗曰:从君武陵路,君去路何长。白云与秋色,望望入辰阳。别酒竟谁醉,愁心感岁芳。明朝各引领,千叠楚山苍。

武陵和巴陵,一在洞庭湖西岸,一在洞庭湖东岸,这样难分难舍的朋友,又是送别,又是赋诗,我好像还没见过这样的例子。

汪伦送别李白也只在门外的江边啊,孟浩然下扬州,李白也只送到江边啊!吴敏树送别西垣,竟然送过了一个洞庭湖,从东洞庭湖东岸送到了西洞庭湖西岸,这样的感情怎一个“密”字了得!

这一首《武陵别西垣》,无论意境还是艺术,都不输历史上任何一首送别诗。

西垣到达贵阳后,给吴敏树写来一信,表示感谢吴敏树的送别诗,又说,贵州那里的物产很便宜,想买个妾成个家,苗人的风俗也使得他喜欢写竹枝词。吴敏树遂赋诗二首作答,诗曰:(1)积雨将晴鸟报初,友声盈耳实欣余。竹郎祠畔春题句,木客吟边夜读书。不是主贤难久客,果然师逸又多誉。贵州楼好荆州比,王粲思家作赋余。(2)我共君交欲似谁,乐天集里一微之。幸皆有子令当户,莫要多才更解诗。西蜀浣花输里舍,东方小妇可蛮姬。黔南风物消愁甚,跳月跳年尽竹枝。

吴敏树说,我就是你白乐天集里的那个元微之。黔南的风景和物品很能够消愁,苗寨男女跳月跳年时都唱着你写的竹枝辞。

看起来,西垣在贵州活得自在啊,他和苗族男女融为一体了。

18847年,西垣去贵州三年了,吴敏树想起了他,遂赋诗《怀西垣》,诗曰:客久况蛮方,三秋髩几霜。应缘归日近,翻使寄书忘。梦入五溪暗,云横千里长。空斋好明月,今夜到君旁。

吴敏树说,西垣君你两鬓的白发添了多少,今晚上我就在梦里来到你身旁。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1844年冬,吴敏树就去浏阳当学官了,1850年,西垣寄书信到浏上,说准备回来,还邀约吴敏树一起赴京。吴敏树遂赋诗作答,诗曰:(1)廿年挟策求官子,一堕寒毡强啸歌。鸡肋讵堪留我住,猪肝翻笑累人多。偶思旧梦犹心壮,亦惜明时奈髩皤。愁绝看君更多病,尚应驱马渡黄河。(2)君诗难避世名称,病谢诸侯忆旧朋。出橐可能赢陆贾,求田何惜忤陈登。儿知家事才非薄,姬解蛮歌得未曾。终拟相要湖上住,荡船沽酒亦寻僧。

吴敏树说,科举考试就是一根鸡肋,然后就此感概一番。吴敏树先是劝他驱马渡过黄河去应试,然后说:最终商议邀请你来湖上住,又荡船又饮酒也去寻僧。

1851年,西垣回到了岳阳,吴敏树和他一起住到了岳阳楼,约了东谷道人饮酒,赋长诗一首,诗曰:我昨浏阳作学官,饮酒酣睡俱所安。惟恨醒时欲走无处向,旋转屋内墙壁不得宽。又恨当杯虽醉乃未快,眼中伴对人实难。为此急归来,脱身何疑哉。江湖浩荡旧家宅,白鸥相见犹无猜。何况今兹共君裹被宿楼上,道人老方嗜酒同疏放。万千气象昼夜一栏前,不知仙人游戏蓬莱复何状。莫生世外心,且作世中语。摆落一切缘,神仙或吾许。道人间楼置小窠,强眠二客余无多。蛟龙半夜惊风雨,奈此楼中客梦何。

这首诗表明了吴敏树的人生观,他以自己在浏阳作学官为例,学官无事可做,一天到晚就是饮酒和酣睡二事。睡着了就不愿意起来,为什么呢?无处可去,到处是墙壁!饮酒呢又不痛快,因为要抬眼看人。吴敏树这个心态表明他是个超然物外之人,和这个俗世格格不入,所以,就想回到老家去。

    他说,老家多好,浩浩汤汤的洞庭湖边有我的旧屋,一天到晚和白鸥相见,互不猜疑。洞庭湖万千气象日夜横在你面前,不知道神仙去游览蓬莱岛是什么情状。半夜的风雨惊动了蛟龙,楼上的客人你梦到了什么?

                  10、北漂

1852年,吴敏树第四次来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未考取,在京城呆了一整年,直到1853年六月间才回到湖南老家。

毛西垣在1852年也来到京城,同样没考取进士。西垣遂应邀赴馆即墨,五月十二日出永定门。

吴敏树在永定门送别西垣,正此时,吴敏树的家书也到了,遂赋诗一首,诗曰:阴云千里入行輈,望断莱阳海角头。等是未归犹此别,独还孤寓为谁留。馆人忽报家书至,安字从教客泪收。却看封题逾两月,天涯鱼雁重人愁。

    吴敏树说,我一个人回到寓所孤单单的,这空铺为谁留着啊?

    意犹未尽,吴敏树又赋诗一首《西垣就馆即墨送之》,诗曰:老来战文苦自壮,伏波据鞍同一量。倒戈失意转奔驱,跕跕飞鸢五溪上。齐年相看若临镜,白发衰翁愁面向。今朝却要舍我去,各身已只何由两。客中送客古所悲,况我与君今别离。穷山僻海无相伴,孤馆残灯更对谁。冲尘触热复何道,平生四方拾行稿。走穷天地使眼宽,吊尽英雄得诗好。田单古来真丈夫,火牛一纵燕师无。凭将深计收齐国,坐使奇才困望诸。时危壮士思荷殳,粤岭狂盗稽天诛。君行即墨荒城里,慷慨应怀良将图。

这时,平地突起波澜,天国战火烧得炽热,他们在人生的晚年遇上了战乱。

吴敏树说,今天你就要舍我而去,我们各自变得孤单起来何来成双。客舍中送客是自古以来的悲事,何况我们今天就要分别。穷山僻海谁来做伴,孤馆残灯对着谁看?

西垣到了即墨,寄来闻雁二绝句,吴敏树赋诗一首作答,这时他们的家乡岳州已经沦陷,诗曰:不为人言只浪惊,南中何地莫须兵。君家音信凭谁报,海角城边有雁声。

1852年,西垣弟子唐鄂生炯孝廉以元遗山诗注本见请吴敏树因赠二首,其二曰:尊公硕宿负文章,才子人呼小凤凰。早自趋庭吟玉案,近从吾友得奚囊。问交未觉分张夏,缚律由来薄李王。老我纵横无气力,看君飞步酌天浆。

吴敏树说,你们老师西垣是个有名望的前辈,具有写文章的天分,在才子堆里人们都称呼他为小凤凰。

                 11、毛西垣死了

1853年九月十四日,吴敏树的好友毛西垣病故。

华容人熊秋佩和吴敏树亲家王云湖来吊唁毛西垣,住在吴敏树家里,夜里,三人挑灯饮酒,诉说着世事艰难,王云湖取下帽子,头发都花白了,还不显老。

十月二十九日,友人吴敏树恭谨地用应时的美味和清酒致祭于西垣老兄的灵柩前。作文《祭毛西垣文》。

冬,作文《毛西垣墓志铭》,记述好友毛西垣仕途上坎坷的一生。

吴敏树对他的孤子学敦说:“你父亲应当以诗传后的,我知道他,不是我谁来铭刻你父亲坟墓?你可准备石头等待。”

吴敏树在墓志铭里说:西原为诗,早得于天,而晚成愈高。自其八九岁时,父师试以诗,即成数十章不休,其词往往传人口……我固知君不亡,人或谓我言狂,孰不有文词,而君之为者良。嗟夫!其传则吾知之矣,而独悲其生世之不偿。

中间省略的文字,全是吴敏树叙述西垣的诗从一个少年到去世时,是如何成熟的,大抵是苦难的经历造就了他。

好友毛西垣去世,为他编辑诗集,写序言《毛西垣诗序》,吴敏树说,他的诗多得于远行寄居异乡、背离老家荒凉冷落之时,他的诗意气情感于中而发之于外,不可禁阻制约而有作者,所以他写的诗极少而可传世。

这是吴敏树给西垣诗下的一个结论,虽然少,但是精,可以传世。

吴敏树说:“窃见西垣负绮艳雄宕聪明妙解之才,出而视当世之人,罕能与俪者。

1854年某日,在平江寺洞逃难的吴敏树又想起了好友毛西垣,遂赋诗《哭西垣二首》,诗曰:(1)自我失西垣,辄欲断为诗。所以铭祭外,久无哭君词。今兹避地日,赋诗强自怡。敢作薄陋语,深山中哭之。君才既天与,君命亦天为。校官不得作,文采一世奇。嗟君乃前死,不见今乱离。若使君更在,辛苦忧妻儿。(2)陶公乐天人,亦自责其儿。君正坐此累,每自憎儿痴。置妾颇颜红,白头人欲嗤。妾儿又不育,久畏令君知。嗟今复何为,一切弃绝之。又复忍弃我,入梦来无时。平生事多同,而最同于诗。作诗以哭君,君死当告谁。

    吴敏树说,我在深山中痛哭西垣,西垣的文才是上天给的,西垣的命也是上天安排的。学官是学不来的,他的文采是当世神奇。西垣又忍心离开了我,进入我梦境也无定时。平时我俩有诸多爱好,二人最喜爱的还是诗。我写这首诗用于哭祭西垣,西垣死了,我的心里话再去告诉谁听?

    1855年,西垣死去两年了,吴敏树说,战乱之苦,未觉得西垣之死可哀,遂赋诗一首,诗曰:(1)狼狈烽烟地,谁看宿草坟。有生长苦寇,无泪更哀君。落叶随寒雨,狂飙搅夜云。悲歌声独绝,难遣故人闻。(2)翻覆人间事,犹愁子得知。兵缠家未保,妾去鬼应悲。贵贱原无问,存亡偶异期。向来身世意,辛苦费猜疑。

吴敏树说,战乱之苦,无泪可流,西垣啊,还是哀叹你!这里还有贵贱吗,阴阳相隔原是瞬间可发生的事。

    1856年中秋夜,吴敏树赋诗《中秋夜坐兼忆亡友西垣》,诗曰:旱年秋半尚骄阳,无露多风夜不凉。坐对青天看佳月,似闻寒雨送啼螀 。

1858年,吴敏树经过西垣老家,就在他家睡了一夜,赋诗曰:一世遂为别,百年长独嗟。乱离儿女在,今夜宿君家。

西垣在贵州苗寨写了一百多首竹枝词,大多写当地男女爱情生活和风俗人情故事,吴敏树为亡友编成书刊印面世,并写了一篇《书毛西垣黔苗竹枝词后》。

这篇后记说:……观是词者,当以谓西垣才思艳逸,虽苗俗荒恶,而称之柔冶佚愉,其词朴秀若天成,得古歌谣之意。又以谓荒裔生野睢盱怪奇可喜愕之态,人所希闻见,今皆若见其人跳舞叫啸于前,是方志所不能详,绘画者所不及。而观其深者,则以叹夫词人,才士穷老孤羁无聊遣寄之所作,若将以为乐,而益知其悲也……

吴敏树在这里肯定西垣竹枝词优美的文笔,又说,这些苗民风俗是方志不记,绘画不载的,西垣的竹枝词正好写下它。

那些风俗带有淫荡猥亵的内容,为什么要用诗记载下来呢?

吴敏树以《诗经》为例说,圣人之所以把它写入经书,为什么呢?因为观看那里的风俗而知道治理那里的对策,这是诵诗闻政的道理。

不知过了多少年,又到中秋节了,下雨,吴敏树忽然就想到了1844年和西垣、伯乔中秋夜赏月的情景,他有一联诗说“看人饮酒已无月,与子言愁赖有诗”,遂赋诗一首,诗曰:灯花红穗影缸池,冉冉樨香乍觉时。小病心情思看月,晚凉天气坐哦诗。扫云有帚旋挥罢,断酒当杯欲饮疑。何处何年人已远,洞庭秋夜可无思。

    吴敏树劝自己说,何处何年人已走远,在洞庭秋夜可不要想他啊。

说归说,吴敏树只要不死,就时时会想起西垣这个苦难的诗友,1869年,吴敏树已经六十五岁了,西垣也死去十六年之久了,他还在捧着西垣的书看,读过之后赋诗一首,诗曰:断腕残年细字书,挑灯犹记拆封初。故人蚤作千年调,应尽人间纸十年。

说到这里,吴敏树与毛西垣的故事大体上说完了,这一对朋友的友情确实亲密无间,他们是诗友,更是朋友。二人身世不同,西垣贫寒,敏树富有,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具有相同的人生观,不妨碍他们对读书仕进具有相同的看法。他们志趣相投,秉性相似,爱好相同,所以,他们结下的友情具有千古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