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丝刺绣24节气香囊(允华设计) 【1】 刺绣在中国至少有好几千年的历史。到明代更是刺绣的大发展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普通农村,女士们无不在闲暇、工作之余进行刺绣。 这个时候,人们生活起居的日用纺织品,几乎样样离不开刺绣。 明清时期的刺绣,留到今天,我们最常见到的,除了衣服,就是香囊和荷包了。因为这是男女老幼,无论贵贱,人人需要的物品。 清 咸丰时期《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故宫博物院藏。描绘了清代咸丰皇帝的玫贵妃、春贵人(亮点是二位美人腋下都佩戴着香囊)在御花园休闲游玩的场景。 香囊跟荷包其实差不多,因为用途不同名称不同。
【2】 中国人至少在几千年前就很重视用香了。 屈原的《离骚》里香草简直无处不在,巧妙地用香草来表明了自己的处世态度与理想。 传统中药里以香入药的品种也不少,自古便有许多佩香的名方传世。
在我看来,香囊特别有趣,是中国传统医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体。 明清时期的香囊主要采用真丝制作,再加以精湛的刺绣。 别看香囊不大,工艺十分繁复。我们今天看到的明清时期的绣香囊,无不精美异常,古时候的女子似乎希望把自己所有的手艺都展现到香囊上。 也难怪,要知道,香囊自古有几大作用:祈福、辟邪、传情。
想想有多妙,轻软的红罗做成双层覆斗形的轻纱小帐,四角垂坠摇曳着精美香囊,香气微微的送到帐中…… 【3】 自古香囊便是赠给意中人的信物。
写的是女子路遇男子而一见钟情,便解下自己的香囊,送给男子。 前文《玫贵妃春贵人行乐图》中二位美人香囊的系挂方式,便是自古“香囊系肘后”的传统演变而来。
过去男士佩戴香囊,多是佩在腰间。 藏行服带,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佩戴香囊,多佩于腰间,且是成对佩戴。 【4】 古人不仅把香囊赠给意中人表达爱意,也用于赠给亲人表达情谊。特别是母亲为孩子缝制香囊,那一针一线里,满满都是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 把小小囊儿佩戴在身上,闻香之余,时时把玩,更可以睹物思人,叫人怎生不对香囊心生欢喜。 真丝刺绣24节气香囊(允华设计) 【5】 设计这个香囊时,我心心念念想着要把“方胜纹”和“寿字纹“表现上去。 因为允斌给这套节气香囊研制的24种节气养生香药配方,其功效就是在每日闻香中水滴石穿地怡养身体,助力身体平安长寿。 “方胜”是汉民族传统吉祥图案,自汉代起便作为祥符使用,寓意平安吉祥。
寿字纹是过去人们制作香囊时最常采用的图案之一,寓意福寿绵长。 无论是送给恋人还是送给亲人,又抑或是送给自己,希望这都能体现前文所说的香囊自古以来的几个主要作用:祈福、辟邪、传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