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影像方志 | 恭城:花炮送喜庙会巡游,油茶飘香月柿如海

 风吟楼 2019-04-24

CCTV-10

2019.4.25  12:41 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广西壮族自治区

恭城篇

恭城篇 预告片

如果说桂林浓缩着中国山水的奇绝灵秀,那么恭城就是桂林的世外桃源。

恭城坐落于桂林市的东南部,距离桂林市区108千米。是瑶家文明的汇集地。

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桂林郡即为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于岭南地区设置的桂林、南海、象郡三郡之一;恭城属桂林郡之临贺县,即今天的贺州市。

恭城童谣:“五岭之南,有宝地焉。隋末置县,大号恭城。”

据《恭城县志》记载:隋末大业十四年,即公元618年,恭城置县,称茶城县;唐武德四年即公元621年,改名恭城。

从此开启了恭城异彩纷呈的文化传奇。

瑶乡花炮送喜

这一段歌谣,是恭城三江乡石口村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瑶歌。

花炮节对于恭城的瑶民来说是一个隆重的盛会。

按照风俗,每年农历十二月十六这天,是村里制作花炮的日子。

参与卷花的村民都需净手,柑子叶浸于温水,洗去纤尘与晦气。制作五色花需要朱红、玫红、黄、绿、紫五种色纸。

针捻线,线穿花,五色花七瓣为一簇,系七朵于茶树枝上,七朵为一串,垂悬于炮身四周,半日,炮顶装饰即可成型。

炮头锤紧的三个步奏,绑转锤,缺一不可。用叠厚的火纸包裹扎紧的炮头,炮身用竹篾结实的捆扎三层,将自治的土硝放置于竹筒中,再层层卷制成直径四十厘米,高八十厘米的花炮。

到了正月十四这日,人头攒动。巳时,敲锣打鼓鞭炮齐鸣,村民们抬起花炮,沿村路游行。

花炮冲天,众民狂欢。一朝一夕,一年一岁,一座古村,一方水土,花炮记录着瑶族的发展与变迁,虔诚的信仰、不变的祭礼,佑护着这一方神圣壮阔的瑶乡大地。

武庙关帝贺寿

恭城民间认为,农历五月十二是关帝的寿诞,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武庙为其贺寿,经过数百年,遂成民俗,成为了关帝庙会,一年一小会,三年一大会,这也使得恭城的关帝庙会,成为广西最大的庙会之一。

农历五月十一日,人们会为关帝举行一个庄重的沐浴仪式,三跪九拜之后,人们用柚子叶煮的水为关帝及副将沐浴。

农历五月十二,天渐亮,武庙外人潮涌动,各式随游方队,正从四面八方赶来。

献贡品,祭拜上香,念檄文。祭奠武神关公忠义信守之义,共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关帝出游是整个庙会的高潮,此时的恭城早已万人空巷,关公神像在四十支队伍及数万民众的簇拥下,承载着众人的共同信仰,绕城巡游。

恭城武庙,在五百年风雨中,见证着汉族文化与瑶族文化的传承融合。

1800年后的“忠信义勇”依然名冠华夏大地,信念即是精神的鼓声,而此时它早已超越了仪式,驻进每一个恭城人的心灵。

油茶醇香四溢

桂北瑶族山区山高林密,潮湿闷热,为了驱寒避瘴,智慧的瑶民以茶叶为原料,锤制出瑶族特有的饮食——油茶。

制作恭城油茶所用茶叶,以本土的高山野生茶为佳,水需选用山溪水或者清泉水。

热锅中放大米炒至金黄,加入一勺茶油,黄姜、蒜、花生、以及泡好沥干的茶叶。

恭城油茶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翻炒、捶打,直至锅粘微黄,加入开水,待开锅后盛入碗中,依照个人喜好,分别加入盐、米花、麻蛋、葱花等。

香甜的红薯、软糯的糍粑、清香的玉米,种类繁多的小吃与油茶同食,恭城人称之为“送油茶”。

世代居住在深山的瑶族先民,用智慧战胜了湿寒、充满瘴气的雨林气候,形成了天然、健康的生活方式。

蜿蜒的茶江如同一根银色的腰带束在恭城腰间,中原文化曾在这里与土著文化交流融合、相互渗透,并且把包容共生的强大基因留给了这片土地的子民。

千百年来伴随着油茶的芳香,恭城人且歌且舞,把最寻常的日子过成了精致的画卷。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中国影像方志

《恭城篇》

播出时间:4月25日 12:41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张嘉祺 张羽(实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