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易感性和死亡率的表观遗传变化,或代代相传

 宋社吾 2019-04-24

许多疾病,如某些癌症,都存在家族遗传的情况。通常,是由于几个相关的个体遗传了一个有缺陷的基因。但在一些癌症发病率高的家庭中,科学家们还无法确定是哪种基因导致的这种情况。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的遗传学家Bluma Lesch正在进行一项表观遗传学和发育的研究,当时她的研究对象开始莫名其妙地死去......。一年前,她培育了小鼠,以研究父系精子中的表观遗传改变对后代的影响,但之前没有发现任何异常。起初,她简直不敢相信。

她说:“我不断地向不同的学者展示这些数据,让他们指出实验的问题所在。”

她已经在父系小鼠的精子中敲除了Kdm6a基因,也称为Utx。该基因编码一种从组蛋白中去除甲基的酶,它能激活或灭活DNA某些部分的表观遗传标记。这种酶被认为在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也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这意味着如果她使小鼠精子中的X染色体失活,那么它们的雄性后代将不会继承遗传突变,因为唯一的X染色体将来自其母亲。

小鼠Kdm6a基因被敲除 图片来源:BLUMA LESCH

Lesch说:“因此,我们的想法是,在父系中缺失Utx可能会引起一些表观遗传变化。如果在后代中看到一种表型,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该表型是基于表观遗传的变化,而不是遗传损失。

Lesch和她的团队敲除了小鼠精子中的基因,导致精子中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异常高。该团队将这些小鼠与具有正常拷贝Kdm6a的雌性小鼠一起培育。由于雄性后代不会遗传异常基因,因此研究人员认为任何发育异常都可归因于父系精子的高甲基化。

这些后代与它们的父亲共享了200多个独特的表观遗传标记。但是,尽管发生了变化,这些小鼠看上去都正常发育。直到一年后,它们的寿命才开始比那些没有经过基因改造小鼠的寿命要短。

当Lesch对这些动物进行分析后,发现它们的肿瘤数量比野生型小鼠要高得多。

然后这个故事开始变得有意义了。Kdm6a编码的酶,即赖氨酸特异性脱甲基酶6A,不仅参与调节控制发育的基因,而且还作为肿瘤抑制因子发挥作用。在小鼠死亡后,研究团队注意到基因敲除小鼠的后代比野生型小鼠有更多的肿瘤,而且肿瘤的形成的更早。这种影响在第二代小鼠中更为明显,而且似乎可以通过恢复父亲精子中该基因的表达来逆转。

图片来源:《eLif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