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没有意义的事,就是在世界读书日这天读书!

 小说阅读君 2019-04-24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已经过去了,各大读书榜、好书榜纷纷出炉,这种好书盘点、那种作家推荐扎堆出现,再加上各大电商的满减促销,俨然让世界读书日成为读书领域的双十一。

我觉得我们应该先来了解了解世界读书日的历史。世界读书日设立于1995年4月23日,据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这一世界性的活动日定在4月23日,灵感来自于世界各国的知名作家。这一天,分别是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纳博科夫、拉克斯内斯等多位作家的诞辰日或忌日,有着关于作家很多的纪念意义。这么看来,将4月23日设为世界读书日看起来“名正言顺”。

其实,设立世界读书日的目的,主要是号召人们养成阅读的习惯,并非是指,只有在4月23日这一天才去读书。现在国民的生活日益丰富,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反倒是读书越来越不被人们所重视。毕竟,读书又要劳心又要劳力,相比玩手游、追剧、K歌,读书的门槛看上去确实是要高一些。

据最新发布的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成年人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2本。有4成以上的成年人自认阅读量较少。4.67本书,我们姑且约等于5本,一本书按照20万字计算,全年阅读量也不过100万字,平均每天看2740个字。而中国每年出版新书的总量是超过二十万种的。这么一对比,就能看出来读书在国民生活中的占比是多么之少。

还有一个非常功利的问题也是导致人们对于读书产生一定的矛盾,那就是读书该读什么样的书?不少人认为,读书要读对自己有用的,我有一位朋友是一名文案工作者,他每天看各种传播方面的专业书籍,希望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可是书越买越多,看书的速度却越来越慢,原因很简单:每天下班难得的休息时间,实在没有动力去阅读这些专业书籍。

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也就是这一功利的问题,导致人们对于读书产生了不少误解。什么书看起来轻松?当然是小说、散文等等这种能给人带来阅读快感的故事,可是很多人确认为,读小说就是在浪费时间。

在我看来,读书这件事没必要如此功利,一定要有所得才叫读书。每一本书,每一个故事,都是作者费尽心血著成的,读小说,未必不能够给自己带来一些正面的影响。悬疑推理小说,每一个案件背后,都是复杂的逻辑推理,读得多了,或多或少对我们逻辑思考会带来有利影响;再比如读一些情感生活小说,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长里短,不正是源于我们无数平常家庭的吗?其实,小说最大的一个共性,就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说不定故事中的哪个故事,就能带给我们一个小小的灵感。再比如我写文案的那个朋友,如果多读一些行文流畅、讲得栩栩如生的故事,未尝不会对自己的文案创作带来全新的思路。

读书这件事,应当是成为一种爱好,或者是让书变成手机一样,成为生活成长的必需品。而不是在世界读书日这一天,在朋友圈、头条、微博上发发自己最喜欢哪个作家、收藏了多少书单,因为这些俨然是毫无意义、徒有其表的“读书”。

作为一名从事与读书相关的工作者,我最希望的便是,每位读者能从书中哪怕获得一秒钟的情感波动,那么读书这件事就变得价值连城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