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姻和爱情,谁先谁后?苏轼用一首词告诉你!

 文化点心铺 2019-04-24

人间的情,有很多种。放之于全人类都无比向往,而且永远都诉说不完的应该就是爱情了。爱情之于诗词,就像茶之于水,不可或缺,但却难以捉摸。诗词中的爱情,有时很难确指,于是就让一些考证家很是为难。面对一首诗词,大家各执一词,各有道理,很难说谁对谁错。就像苏轼的这首《一斛珠》,有人认为是苏轼在追忆旧友,有人认为是思念新婚妻子王弗。对此,笔者更愿意相信是后者。因为这样才符合才子佳人似的美好与浪漫。

苏轼,这个被后世很多人看成是“仙人”一样的人物,他的爱情,他的人生,他的诗词,他的好吃,他的乐观旷达,感染和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于很多女性读者来说,“来世嫁给苏东坡”在历史上成了很多女子最美的爱情梦想。那么爱情和婚姻,到底谁先谁后了?“爱情和婚姻”真的很难两全?今天笔者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一斛珠》,让东坡先生用他的柔情和相思来告诉你。

一斛珠 苏轼(宋)

洛城春晚。垂杨乱掩红楼半。小池轻浪纹如篆。烛下花前,曾醉离歌宴。

自惜风流云雨散。关山有限情无限。待君重见寻芳伴。为说相思、目断西楼燕。

该词上片由景生情。“景”是“晚春之景”,“情”是”思念妻子之情“。当时苏轼与第一任妻子王弗刚刚新婚不久,就要离开蜀地到京城任职。这首词就是作者进京途中路过洛阳,非常想念妻子时所作。上片是说:洛阳此时已是晚春了。垂杨依依, 枝条纷乱,把我住的红楼都掩盖了一大半。我站在楼上,眼前是一池春水。微风吹来,细浪翻滚,轻轻地荡漾开来,形成了一圈圈像花纹似的波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了你,我的妻。记得临行前,我们两个在花前烛光下,诉说着离别的不舍。你可记得,我们曾喝得大醉,唱着离歌。

在上阙中,作者开篇用了“洛阳春晚”四个字点出了写作的时节和地点。此时已是四五月间,春天也过去了大半,临近春晚,人们自然是有些伤感的。而且作者此时还是与妻子亲人别,怎么不叫人惆怅?此后两句是写眼前之景。本来,杨柳依依在春天是很美丽的,可是因为作者思念妻子和亲人,心情不佳,自然无心欣赏垂杨的美丽。所以在此时的作者眼中,“垂杨乱”。其实,哪里是“垂杨乱”,是作者心乱罢了。

小池轻浪纹如篆”在此句中,作者的心情似乎有了一丝好转,所以他眼中的春水微澜就如花纹。这就为下句叙述与妻子离别时的场景作了铺垫。春水如篆,回忆如画。作者不禁想起了离别前的美好时光。他与妻子新婚不久,你侬我侬,夫妻相伴在花前月下,就这摇曳的烛光说悄悄话,多么美好温馨的画面啊!“烛下花前”,用语简单,但情意无限。虽是写景物,实际处处在写人。一转眼,离别的时刻到了,他与妻子把酒共醉,唱着离歌,欢乐中透着淡淡的哀伤。

下阙继续由景入情,专写相思。其大意是说:离别后,我们彼此依旧心心相惜。可现实中,却是风去云散雨收,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前路漫漫,我和你之间隔着万水千山,但是我们之间的情意却无法被山川隔段。我热切地期盼着我们再相见的那一天。你知道我此时是多么想念你吗?我望呀望呀,好像望到了我们居住的西楼。你那美丽的倩影就像屋前的燕子一样轻盈。哎,我真的很想念你啊!

“自惜”二字,总括下片,一气呵成,刻画出了作者的心理感受。作者因为身处他乡,思念妻子,因此风雨云彩都好像有了情感,不理解他的孤独。甚至连山川都在故意阻隔他和妻子。可是,庆幸的是作者相信自己与妻子心意相通,于是就有了他热切盼望与妻子重逢,望眼欲穿,仿佛心已经飞到了妻子身边。细读之下,不难感受到在下阙中,作者的思念之情已经欲发强烈了。情感一泻而下,字字含情,处处都是说不尽的相思。人人都道才子多情!可是,多情正是专情。因为多情才更懂得情之珍贵!

我想,苏轼对于妻子的柔情哪怕穿越千年都能感动你我。尽管他与妻子的结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故事,但是相遇之后,苏轼与王弗伉俪情深,相知相伴,生死不离。这份先婚姻后爱情的故事,成就了十年朝朝暮暮的陪伴和年年岁岁的依恋。这样的爱情最真也最长久。谁说“爱情”是婚姻的坟墓?“爱情”只有经历了生活的淬炼才能“点石成金”!

此外,整首词由景到情再到景,情景交融,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艺术美感。在封建社会,苏轼这首词中所反映出来的“爱情观”是完全超出时代的。苏轼用这首词告诉世人,只有爱情才能让婚姻长久。“爱情”与和“婚姻”就像“鱼和水”所以,您想要知道嫁给苏东坡是一种什么感受,你就来读读这首词吧。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