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仙境

 南海胡杨 2019-04-24

仙境

我第二次来靖西,依然被它美丽的景色所陶醉。

汽车驶过百里画廊,一路上山清水秀,广西特有的喀斯特地貌扑面而来,形态各异的青翠小山,拔地而起,小河绕山而过。群山包围之中,一片片甘蔗,像北方的青纱帐,遮盖了远近山坡。汽车行驶中依然嗅到的扑鼻香味,那是一片片的沃柑果园。果园里,橙红的果实挂满枝头。香蕉园里,满树挂着大串的青的、黄的、红的香蕉。在田间地头,你可以买到最新鲜,最美味的水果。一路走来,眼观美景,口尝鲜果,享受着十万大山中乡村游的乐趣。

靖西是广西百色下辖的县,地处中越边境,边境线长152.5公里 ,属于亚热带气候,年均气温19.1℃。这里山明水秀、奇峰异洞、四季如春,素有“小桂林”之誉,来到靖西,才知道上帝是多么的不公,把森林、峡谷、溶洞、瀑布、溪流、湖泊、梯田,震撼心灵的美景这里全都安排在这里。目不暇接的全是古朴自然的美景。行走靖西,你会不知不觉的被它迷醉其中。这里除了媲美桂林山水的秀美神韵,更比桂林多了一分古朴自然的宁静,

我们先到了渠洋湖。渠洋湖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她的美丽尚未为世人所识。我们驱车绕湖一周,游人寥寥。整个景区,原始、古朴,宁静。

渠洋湖在靖西北二十公里处。凡是见过渠洋湖的人,无不说它是山区的海洋,大海的女儿。渠洋湖山环水绕,整个湖面形如两个相向对接的大葫芦,南北对称。“天上何时落斗星,化为巨石罗翠屏。”那些环绕湖边的群山,不像怪石嶙峋的西岳,不像高峭挺拨的泰山,也不像绵延万里的天山,比起大山大江,更像苏杭园林中摆在花园里的山水盆景。“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在这里随处可见。

从不曾想过,靖西竟有如此动人心魄的湖畔。站在渠洋湖边向远处眺望,蔚蓝色的湖水连着蔚蓝色的天空,连绵成片的白云在空中肆意变换着图案。

三月的渠洋湖恬静而温柔,湖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汽,犹如柔顺的面纱,笼罩着这国色天香的美貌容颜。不一会儿,一轮耀眼的骄阳出现在云端,,阳光兀自穿越了天空,把光一点点揉进湖里,湖面上金光闪耀,水天一线、撩人心弦。凉风习习拂过湖面,荡起阵阵涟漪。映入眼帘的是无边无际湛蓝的湖水,俯瞰这份宁静,渠洋湖就像一个步伐轻盈的少女,悄悄的从我身边走过,带走了旅途的倦怠,带给了我们一个犹如进入仙境般的惊喜。

清人许承祖咏西湖“绿盖红妆锦绣乡, 虚亭面面纳湖光。白云一片忽酿雨, 泻入波心水亦香。 ”诗中的意境却在眼前展现。虽然这只是个人工湖,但凡来过这里的游人,都会惊叹称渠洋湖的美景。湖边有一个小渡口,有游船可以载客泛舟湖上。泛一叶扁舟闲荡于湖中央,隐然发现,时间那么慢,景色那么美。渠洋湖要比西湖来得辽阔、高远。如果说游西湖是欣赏美景、品味历史,那么渠洋湖便是融入美景、追逐野趣了。这里完全没有人工应景修的建筑,甚至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她就是那么自然,那么美丽。“天然去雕饰”。保持着造物主雕琢的那份原始,那份纯真。

游渠洋湖我感受到“人物豪华真乐国,江山清绝胜中原”确是诗人的写真。

旧州在靖西市南大约十公里处,虽然叫“州”,实际只是一个小村子。一个非常美丽的小村庄。汽车驶离省道,进入乡村公路,你绝不会想到,前边会有这么美丽的去处。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每一片青砖石瓦,都在静静地向您诉说旧州历史的沧桑。那种清静和淳朴是无法比拟的,

这里除了山美水美,名胜古迹众多,还有全球闻名的绣球一条街。小街倚河而建,石板地面,老旧的砖瓦房,斑驳的红柱门,高低不一的青石板路显得古意盎然。古街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绣球,鲜艳的布条,绸带,丝线,色彩艳丽,黯淡的老街也因此亮丽起来。旧州她的古,她的旧,她的幽,她的雅,她的朴,真可说是靖西风光的缩影啊!

旧州街有500多户人家,鹅泉河穿村而过。这里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绣球,从七、八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参加制作绣球。绣球是旧州的传统工艺晶,用彩绸作球瓣。每个球用12块布条组合而成,各瓣均匀对称,分别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上花卉图案,手工精细,美观大方。 旧州女子含情脉脉,一针一线密密缝,布条、丝线流光溢彩,承载着旧州满满的情怀。

过去绣球是壮族男女青年相爱传情的信物。壮家少女总是吟唱着诉说爱恋的歌曲,以诗情画意为布面,以天地灵气为针线,缝出一个个绣球。任你看遍世界,也难忘这满眼锦绣,余音绕梁。壮族制作绣球的历史悠久,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记载: “上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已定。”意思是说,每逢春节或三月三歌节时,壮族青年男女都到野外举行抛绣球活动,以抛绣球为媒介,不少青年男女结为夫妻。 现在,绣球已成为壮乡的吉祥物,成为传递爱情、亲情、友情的使者。改革开放以来,旧州把绣球作为旅游工艺品推向市场,使绣球随着游客飘洋过海,产品远销欧美各国。

穿过绣球街,即步入画境,青山绿水,群山倒影,翠竹婆娑,微微冷风,田野中散发着悠悠的芬芳。青山翠竹使得整个画面增添了不少生机和色彩。

阳春三月,江水满满,绿水小桥,连着的,就是携着数百年沧桑的文昌阁。阁建于鹅泉河中的小岛上,是—座四角型三层高的古阁,阁高约15米,建于明清时代,兀立水中,犹如绿带上镶着的明珠,也曾是古人吟风弄月,琴棋抒怀之处,独有风采,边陲小镇,也自有她的浪漫情怀。清嘉庆年间归顺知州宋庆和挥毫题匾文曰:“蔚起南州”,匾文在解放前因古阁年久失修损坏,文昌阁几经风雨剥蚀,到七十年代时已颓坏不堪,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多次拨款重修,飞檐翘角,阁壁雕花描凤,古阁得以重放异彩,为旧州风景区增添了新的秀色。   

徘徊在青石古道,淡去了都市的喧嚣,远离了红尘的滋扰,看着村中女子在自家屋前,安详的缝着绣球,拉着家常。一幅农村风俗画悠然呈现在眼前。动心了吗,找一间农家客栈,小住几日。这是静谧的世外桃源,古镇的巷陌尽头,庭院深深,青堂石舍,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映照着颓坯残墙。散发着古朴典雅的风韵。见证着古村落千年的岁月更替。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徘徊古镇, 漫步在青石道上,感受着边陲小镇独有的宁静。

我第二次来旧州,村里的房屋经过修缮粉刷,整齐了不少,却减少了点“古”、“旧”的韵味,少了一点 “沧桑”。

离开旧州,村口牌坊内侧一幅对联映入眼帘“来时尽揽山间趣,归后常思世外天”。宋人王观一首卜算子,赞美八桂的山水:“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放在这里到是很贴切呢。

 鹅泉河向南流不远,还有一处好景致:鹅泉。与旧州不同,鹅泉则是一片江南水乡,田园风光。

鹅泉在靖西县城西南4.5公里,汽车驶过一段乡村小道,绕过几个小山包,突然,视线“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怀疑,陶渊明来过此地,据此才写出了《桃花源记》。

这里真是一片净土,没有丝毫的喧闹。青山环绕,田园如画,翠竹婆娑,古桥凉亭,水清如镜。

景区范围不大,视力所及都是田园和水面,村民的房子,全在西边山脚下,整个景区,无遮无拦,视野开阔。我两次来鹅泉,都碰上云雾天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四周青山,云雾缭绕。若隐若现,云雾重时,云雾低垂,山呈黛色,水面也漂浮着一层淡淡的雾气,犹如一幅水墨山水画。人也置身于雾气之中,身上温暖湿润。云雾小时,雾气在山头缭绕,山色青翠碧绿,犹如水洗过一般,农田屋舍,逐渐显现。

如屏的群山,四季流淌的泉水,人们安祥、平静地生活。这种安宁是可以感染人的。也许,就像陶渊明描绘世外桃园一样,古人从这种最朴实的田园风光中看到了美,于是写诗著文。有人因地置宜,借景修亭、建桥,立庙,于是文化文化在此扎下了根基。这种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是天人合一、溶为一体的,宇宙的安排仿佛就是如此。

我在一个古水车边驻足良久,望着水中碧绿的水草随着水流柔滑地漂动,耳听徐徐转动的水车发出抑扬顿挫的吱呀声,我蹲下身子,掬水在手,撩一点水在臂上、脸上,甘爽、清冽,舒适提神。感受到“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韵味。

鹅泉池塘中有很多小鱼,黑色,10公分左右,聚在水边树荫下,鹅泉不只有一个泉眼,她是在一片水底慢慢涌出的泉水,水面上泛起片片涟漪。据水文地质勘探资料,鹅泉是一口峰林谷地中的上升泉,泉口属岩溶溶洞,为较大的地下暗河出口。因其汇水区域为裸露的石灰岩,故泉水长年清澈。池塘中央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两个红色大字“鹅泉”。鹅泉四季不涸,水质清澈,周围山峰如屏,翠竹婆娑,站立于泉边,凉意袭面,沁人心脾。 

春天,万物复苏,鹅泉如刚苏醒的小姑娘,浑身充满活力,唱着新歌奔向田野。田里几百亩油菜花已经开放,明亮、鲜黄,招蜂引蝶,也招引着游人。河面上,阳光如点点碎金,在河上闪烁着,跳跃着;水波一浪推着一浪,水面上荡漾着轻柔的涟漪,就像鹅泉抖动着碧绿的绸子在河里舞蹈;周围那如屏的山峰,繁茂的花草树木都像是热情的舞伴与鹅泉欢歌笑语。

   这片汩汩喷涌的鹅泉水,千百年来默默地滋润这片古老的土地。她任由鹅鸭鱼虾在自己的怀里尽情的嬉戏,无忧的成长;任由人们在这里欢乐的玩耍,在人们焦渴难耐的心坎里留下甘甜``````

明嘉靖皇帝得知此地山川灵秀,曾赐名“灵泉晚照”,刻于鹅泉西部山崖上。距今约550年了。鹅泉虽离京城万里,但在那个年代,能得到圣上喜赐泉名,可见鹅泉秀灵之魅力。在北边桥头有一“鹅”字碑,是鹅泉的招牌。高约六尺、宽三尺见方的石碑上,刻有王羲之独笔狂草的大书“鹅”。用笔苍劲有力,山灵水动。“鹅”字碑的旁边有对联一副:“一方咸赖鹅泉泽,灌润邻疆并外帮”。鹅泉中有古桥,此桥建于清代。有15个石拱,长约60米,宽1.5米,全用当地石料精雕细琢砌成。长桥卧泉,桥搭水中,水面映桥,自有一番景象。

靖西归来,那里的山山水水时刻浮现在眼前,据说靖西有八景,我看的还不到一半,看来还需三游靖西。不妨效仿一下诗仙李白“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2019·4·7(三月三)    北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