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成中行 2019-04-24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

因我的老师在实修,我平时做些问道的笔记。

今从字源、概念、实修三个方面,或分述或穿插进行阐述。

老师曾跟我说,想要学习“道”,先要了解“字源”,仓颉造字,仓颉乃有道之人,造出的字蕴含很深的含义,道家称为“经”的,都很凝炼,惜字如金,字意概念拿捏十分精准到位,必须要仔细揣摩研读;其次要把“道”、“无极”、“太极”、“易”等这些概念及它们的相互关系搞清楚、弄明白,要多去看原著,看道家的经典,不要指望一遍两遍就看明白,要去深思玩味,象《道德经》这样的旷世之作,其中的概念要去看《列子》、《庄子》等重要典籍,因为“道”是形而上的学说,无色无臭无声无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列子》《庄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实际上是帮助人去理解“道”的,再者,一定要看实修大家如吕洞宾、张伯端、张三丰、朱元育、刘一明、黄元吉等对道学经典的注解,那些连实修都没有的人译著《道德经》、《庄子》等,只能去杜撰,华而不实,正如《庄子.胠箧》中一句名言“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通俗地说:“要想学真本领,得向内行人学习”。一定要向实修者学习“道”,切记!切记!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道学”是实修的学问,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定要有实修,实修过程中会碰到各种镜像,如何应对?实修一定要有真师指导,正如张伯端在《悟真篇》中所言“饶君聪慧过颜闵,非遇真师莫强猜”。

下面我就从字源上浅谈什么是“道”?什么是“德”?这也是我以前写过的,为保完整性,故录入。

“道”一字,古象形文字为左上为“彳”、下为“止”,何谓“彳”(音chi去声)?小步也!喻其动;“止”就是不动,喻其静。静代表了无极,代表“一”,这个“一”是一团静定混沌在抱之炁。《易经.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书上亦云“离了阴阳道不成”;吕祖《百字碑》上说“动静知宗祖”;张载解释“道”时说“不有二则无一”。老子曰“道”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实际上,这句话包含了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意。佛学上亦说“观空不空,空其所空,空无所空,无无即无”及“真空妙有”。所以,“道”是包含了无极与太极,太极本无极。无极是“道”的静定状态下的一团混沌在抱,太极是“道”的感而遂通发动状态下的一团混沌在抱,打个不贴切的比方,就好比一个人的动与不动,人还是那个人,但性质状态变了。

“道”字右上为“巛”下为“目”,“巛”其实是“鬊 shùn,头发的意思,喻其极小极微处;目自然是用来看事物的,在道学修炼上是特指“内视”“内观”的,内视啥呢?内视从“虚极静笃”状态下,从无极变为太极,再从太极两仪的极细小的微妙变化。所以,“道”是极具代表性的会意字。

吕祖的“动静知宗祖”,“宗”一字,拆而言上,“宀”喻其幽寂深远处,“二”指天地或乾坤或阴阳,这个天地非实指自然界的天地,而是指纯阳纯阴;“小”一字,老子就说过“微妙玄通”,“微”就是小之又小,微乎其微,几近于无,但不等于无。这个“祖”字,左为“示”右为“且”,“示”就是昭示、开示,意即启发你,让你知道明白之意;“且”就是进而,更进一步之意。所以,“动静知宗祖”,实际上也是内视内观在“虚极静笃”状态下无极太极的微妙变化,这就是本真本源的“道”。所谓“抱朴归真”,“朴”是未经雕饰之木,喻其自然本真的状态。

那么何谓“德”?

“德”一字,如下图金文所示,左为“彳”,小步行走的意思,引申为微妙的、小的变化;右上为“十”,这代表了有纵有横又居中的一个坐标,并不是“十”(shi)的意思;右中间有个形状象人的眼睛,故是“目字”,纵横的变化用目去观察,实际上,道家用“目”借指内视、内观之意,但若只言内视、内观,而不用“目”,会给平常人感觉很抽象;图片右下的象形则更有意思!不同于右中的横长之“目”,而是有个上有缺囗的圆形,中间有一黑点,两侧挂了两个角,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是闭合的圆形,那就是“日”字,“日”字八卦就是“离”卦,是阳中之阴,在人身上则为自性,而“心”则是“自性”之舍(舍:居所),看过中医古籍的人都知道,“心”开窍于“目”,故这个有缺口的圆形示人开窍的意思。两边挂角自然是“自性”的感知。

综上所述,“德”字就是内视内观阴阳盈缩消长的微妙变化而有所得。故老子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后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何谓“失道”?“道”字,老子的定义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首先是物质,无物谈不上混成,一物也谈不上混成,起码只有两物才能谈上混成,故《易》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但《易》上又说“形而上谓之道”,“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自然要归于“形而上”喽!“道”从“盘古开天地”“凿”开“混沌”之前就存在,而且到现在还存在,将来也存在,道在人中,道在万物中,人在道中,万物亦在道中。先天地就已有“道”了,谁曾见过,常人不会知道它的存在,“百姓日用而不知”,那么如何知道“道”的存在呢?因为“道”的特性是“寂兮寥兮”,“寂”就是静定,“寥”就是空灵,“寂寥”就是潜虚静默、感而遂通,知道了“道”的特性,摸透了它的脾气秉性就好入手,那就是“虚极静笃”、“无欲观妙,有欲观徼”。

“独立而不改”,“独”,独有的形式方式,“道”的独有形式是什么呢?那就是无极太极。无极太极常人肯定没“见过”,无极就是从无欲观妙中来,太极是从有欲观徼中来,无极与太极是有边际、可区分的,那就是从半夜子时开始,子时又分夜子时和活子时,夜子时就好比一个人炼了十年功,但仍然默默无闻,而活子时则突然如灵光一现,打开玄关一窍,道学上称为“阳生活子时”,所以,“太极”只是一刹那间,继尔分出两仪,学人若有此感觉,恭喜您进入道门了。

“道”既然是无极与太极,瞬间变成两仪了,变成了两仪,道已转化成其他形式了,故曰“失道”,并非我们常人理解的“失道”之意。“道”分出两仪之后,修“道”之人就得好好把握,那就是如何“匹配阴阳、聚散水火、龙虎交媾、烧炼丹药”,这里的水火并非是我们见到的水火,而是阴中之阳的“坎”和阳中之阴“离”,是“真情”与“真性”,“真情”由浊精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真性”通过“心斋”,降伏识“神”使其转化成元“神”,龙虎也不是我们见到的龙虎,术数学中有青龙、白虎、朱雀、勾陈、玄武,这里的龙虎专指木性金精的。这里的“烧炼丹药”,指的是在人体土釜中将阴阳提纯的特殊工艺,人能匹配阴阳、聚散水火、龙虎交媾,烧炼丹药,才会有所得,“德”者,得也,故老子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我们常人所说“仁、义、礼”也与道学中的“仁、义、礼”大相径庭,比如“义”字,孟子在《孟子.公孙丑上》就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此馁也”。气力气力,缺气少气你会感到饥饿,饥饿就会没力气。“馁”,饥饿也。

下面再谈谈“道”、“无极”、“太极”、“易”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厘清这些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去理解《易》《道》。

《易经》上说“形而上谓之道”,形而上就给你框定了“道”,因为“道”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把捉,在道学上就是“无极与太极”,故老子说“无欲观妙,有欲观徼,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实际上就是在说无极太极,无极你只能静定内视感受万籁俱寂,连身体都感觉不到存在,空空如也!无极是在子时中的夜子时(23-24)点要做的工作或要调整到的状态,而太极只是一刹那、一瞬间、旋即、灵光一现,是在(0-1)点发生的,道学上称为阳生活子时,由于时间极短,只是一刹那的灵光一现,旋即分阴分阳。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道是几?无极是几?太极是几?

“道”是“一”,“无极”是“一”,“太极”也是“一”,这里很容易把人弄糊涂!“道”既然是“一”为何还要“道生一”呢?“道”既然是“一”,为何不说“道”生“二”呢?我们前面说过,“道”是无极与太极,老子说“有物混成,寂兮寥兮”,有物混成就是一阴一阳;“寂”是静定,是无极的状态性质,而“寥”是空灵,只有空灵才能感而遂通,这个“遂”就是马上、立刻,所以“寥”是太极的状态性质。道首先是无极,继尔才是太极,道不经过太极这个一瞬间,就不会生两仪。道生一实践上是无极生太极,如果说“一生一”,大家就很难理解,故老子说“道生一”,主要是为了区别无极与太极。两仪就是分开来的阴阳,象坐标上相反的两个方向。打个不贴切的比方。道比做一个人,站着不动是这个人,走动了还是这个人,只是状态性质变了。

“易”,仅从字面上理解,“日”“月”就代表阴阳,对立统一互根。“易”包含“简易”、“变易”、“不易”,“简易”就是阴阳,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归根到底就是阴阳,“变易”就是变动不居,就是阴阳的盈缩消长,“不易”就是无极与太极,从古到今,从今往后,也不会改变由这两种形式而来,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下面再浅谈实修。老子说“无欲观妙,有欲观徼。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要进入老子描述的“玄”境,必须要“虚极静笃”,就如庄子所言“物我两忘、隳肢黜聪,形如槁木,心若死灰”,对周边环境而言,要万籁俱寂,不能有一点响声,不能有一点动静;在心境的调整上,庄子称为“心斋”,要洗心涤虑,不能有丝毫的念想,还要调整到感觉自己已似乎不存在的这种状态。无论从外部环境及自己的心境,都要求极高,这就是为什么一开始修炼要“闭关”修炼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人说“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因为刚开始的“小隐”,抗干扰能力差,必须到环境幽寂之处,人一旦跨过“小隐”阶段,还要到市井“怡红院”、“酒肆”这些地方,锻炼抗干扰、锻炼心性,抵制诱惑等,这就是大隐隐于市。

我就浅谈到这里,欢迎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